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15年08月13日

生物毒素检测团队——李培武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培武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05
现代农业 其他
李培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主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在职职工2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研究农产品生物毒素检测与控制,已获得省部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计70余项。研制出双低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技术与速测仪、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等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探明了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特异性识别分子机理,创造出1C11、2C9等单克隆抗体高灵敏高特异性世界纪录,创建了黄曲霉毒素现场检测技术体系,破解高灵敏快速检测世界性难题。荣获国际成果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论文 261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8篇,著作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研制发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56项,所带领的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为支撑粮油产业发展、保障消费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08月14日

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利用与开发——张卫明团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卫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2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张卫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辛香料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30名首席科学家)人才,江苏省劳动模范。自1987年起一直从事野生经济植物与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工作,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的战略思路,系统形成了从农林特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加工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开发的农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先后主持国家农业领域“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与产业化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5人。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科技进步奖22项。发表学术论文337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33项授权发明专利。形成的农林特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24个省市2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300多个农业产业化基地,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总体提高了我国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的产业化技术水平。

2015年08月14日

植物资源与天然产物利用技术开发团队---赵伯涛团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赵伯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29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团队带头人:赵伯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研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 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共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专利授权5项,已公开申请专利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天然香料、天然产物等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与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驻马店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新疆伊犁紫苏丽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市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5年08月14日

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陈继峰团队

郑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继峰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7730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8项,其他横向项目10多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专利授权7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2项。近几年来,在微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应用技术、生物制剂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等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些成果已在河南的一些生物企业中应用,尤其是在有机肥发酵剂方面,帮助河南省鹤壁人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使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畅销,在生物有机肥生产、有机肥发酵剂生产方面成果国内龙头企业。

2015年08月14日

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工程技术团队——孙晓明团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孙晓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33
现代农业
孙晓明,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主要从事果蔬加工、食用菌种植及食品开发等工作。 团队现有技术人员9名,其中正高级2名,副高级3名,中级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名,江苏省333工程专家2名。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项,相关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2项,获批保健产品批文3项。团队在果蔬干燥、食用菌种植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及休闲食品开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先后获得成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产学研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先后与泰州、常州、昆山、宿迁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长期开展技术合作。

2015年08月15日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天然高分子多糖生态高值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孙达锋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35
新材料 现代农业
孙达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青联委员,科技界别副主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树木提取物利用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部属研究院所联合会副秘书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名,其中正高级 2名,副高级6名;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名,江苏省 333 工程专家3 名,团队中有 3人获得过天然高分子多糖方面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团队长期在天然高分子多糖领域开展研究,自“十五”来,在多糖资源领域一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 20 多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相关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 省部级奖项 12 项,出版专著 2 部,制修订多糖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 项。 团队从高分子多糖化学结构、构效机理,多糖胶高效加工技术体系,多糖精深加工技术,规模化生产线集成示范等方面开展研发、示范和推广,实现重大的产品创新和设备创新,已成为行业共性技术,技术成果已直接应用推广到 15 家企业 30 多条生产线,辐射到全国 64 家大中型企业,促进了我国多糖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

2015年08月15日

天然日用化学品开发——马世宏团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马世宏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39
现代农业
马世宏,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天然日化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天然成分在功能性天然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与开发等工作。 团队现有技术人员5名,其中正高级3名,副高级1名,中级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名。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相关技术获得省部级奖项2项。团队在开发美白、祛痘、抗皱、除螨等功能性日化产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先后获得江苏省产学研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先后与扬州、盐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扬州十二粉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千纤草品牌)、广东康王日化有限公司(皓齿健品牌),山东东平九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满婷品牌)长期开展技术合作。

2015年08月16日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刘小莉团队

团队带头人:刘小莉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50
现代农业
刘小莉,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毕业,同年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2009年博士后考核优秀出站,进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2011年6月起在加拿大农业部食品研究与发展中心(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AFC)从事访问学者研究1年。目前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会员,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 会员。 本团队现有博士6名,硕士1名,其中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4名,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在浆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生物加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近5年来承担20余项国家、省、市各级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南京市生物农业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经费达600万元。 目前研究成果已申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制定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5项,获得各级奖励4项,其中包括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6篇。 近年来成功开发浆果果汁、果酒、发酵饮料、发酵蔬菜等新产品,研究水平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在溧水、镇江等基地和企业推广实施,如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溧阳市白露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南王四食品有限公司、江苏福坊斋食品有限公司等,累计生产总值5000余万元,新增利润11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5年08月18日

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科研创新团队——徐本连团队

常熟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吕岗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777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徐本连,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9篇,EI论文28篇,申请专利14项.获市厅级以上奖励2项。 团队围绕新医药研制安全所应用的信息处理方法、食品品质与安全所用的智能检测方法、特种设备安全的智能故障诊断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推广,通过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模式,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检测及先进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研发,与苏州慧康电子、苏州吉视电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00多万元。

2015年08月18日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业设计中心创新研发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琪
职称:其他类副高级
团队编号:0778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其他
徐州工业设计中心是徐州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总投资3000万元,选址建设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014年技术服务合同金额700余万元。 中心定位于徐州市“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产业特色,积极发挥工业设计的产业链创新带动作用,十二年来累计完成数百项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特别在工程机械、农林机械、工业设备等行业,长期保持国内领先的工业设计研发实力。 服务合作对象包括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冀中能源集团、中石化集团、中国重汽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工业设计为企业取得新增销售收入四十多亿元,赢得的产业竞争优势价值难以估量。 徐州工业设计中心投资700多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建设,采用60余套HP惠普Z系列设计工作站、DreamColor系列专业显示器及专用图像输出设备;芬兰AVARTE(阿旺特)办公家具;WACOM顶级数位绘图板;Objet Design Series 3D打印设备;独立建设服务器机房。 中心现有专职技术人才37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学历者3名,硕士学历者7名。设有驻厂团队、专家团队,并与国内外多个企业开发团队、高校开发团队建有合作关系。 中心是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创始会员单位,先后获评为“江苏省科技企业”、“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工程机械工业设计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硕士培养基地”、“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等。

2015年08月27日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艾连中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艾连中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8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艾连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导。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3),其他省部级奖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40余篇。团队长期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在益生菌选育及乳制品开发、生物活性物质、乳制品安全等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尤其在益生菌选育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成绩突出。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X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08月27日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艾连中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艾连中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87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艾连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导。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3),其他省部级奖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40余篇。团队长期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在益生菌选育及乳制品开发、生物活性物质、乳制品安全等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尤其在益生菌选育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成绩突出。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