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激光技术团队——周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周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18
装备制造
周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长期致力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曾获国家863某领域“十一五”工作先进个人。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5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4人。累计承担及参与各级政府资助科研项目课题39项,获项目经费5476万元;近三年,承担横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横向经费超过2亿元;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64件,获授权218件,其中PCT授权1件、发明专利授权87件;获省级以上奖励2个,形成国家或团体标准4个。累计成果转化86项、直接转化收入5000万元,累计孵化企业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电源研究——王楠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楠
职称:
团队编号:10239
装备制造
智能电源研究所,现有来自于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6名。为满足新能源汽动力电源的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管理需求,研究所建立了覆盖“电池单体-模组-Pack开发与性能测试”、“能量系统全生命、高安全性管理”、及“车载电源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了贯穿“电池体系开发→电极材料制备→单体性能测试→模组系统分析→复合管理应用→车辆动力系统整合”的科研框架与技术能力。目前,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成果转化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30余项,开展产业研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技术论文15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共计4项;并与上海大众、蔚来汽车、新大洋、扬州亚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春兰新能源、力神电池、上汽时代、国家质检中心、张家港清研检测等多家整车、电池企业及检测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1. 车用动力电池与电源系统开发2. 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技术研发3.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性技术研究4. 电极界面优化与界面功能涂层研发及工业化应用5. 电池热安全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底盘研究——唐斌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238
装备制造
智能底盘研究所致力于智能转向、悬架、传动、制动系统、底盘集成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动力学控制、复杂机电系统、智能底盘域控制等方面特色显著,具备车辆底盘部件与底盘集成开发能力。目前专职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汽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4项。相关技术已在苏州金龙、南京金龙、上汽大通、上海科曼、罡阳转向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悬架系统匹配设计与控制2.智能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3.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4.电磁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5.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底盘集成控制6.智能车决策控制与车路协同。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车辆研究——李祎承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祎承
职称:
团队编号:10237
装备制造
智能车辆研究所现有8名来自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围绕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精度定位及动力学控制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7项。与吉利、上汽、奇瑞、南京金龙、扬州瑞控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包括智能车辆改制,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LDW、FCW、LKA、ACC、AEB等L0-L3级辅助驾驶功能样机与系统级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与行为识别技术2.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3.智能汽车先进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4.智能汽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5.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智能汽车决策与控制技术。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电池研究团队——刘良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良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6
装备制造
先进电池研究所现有5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建有专业的车用动力电池实验室,具有“新型电极材料→单体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的先进动力电池及管理全体系的研发能力。主要围绕新型电极材料、新型动力电池体系、动力电池管理及热管理、车载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检索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4项。与上汽、中汽研、春兰新能源、索尔新能源、欧力特等多家整车及电池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动力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和电池系统测试开发服务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 新型高电压、高比容量动力电池的研究与开发2. 微观结构联动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变化机理研究3. 车载动力电池成组及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 动力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制造技术团队——骆敏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骆敏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12
装备制造
主持或参加科技部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20余项,省市各级项目12项,企业项目50余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类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的评审专家,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长;“江苏省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其中十三五重点研研发计划1项,中央军委科技委极端地形下的仿生机器人专题1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包括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奖。在协作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已在襄阳数字工业创新中心建设、十四所移动锁螺丝机器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斯凯孚、西门子、美的及小天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58亿元。

2023年07月19日

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技术研究所——李永正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永正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5
装备制造
李永正,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完成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达2000万。作为主持人及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项课题3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1项、江苏省绿色船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以及横向项目近50多项。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就职以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篇,申请专利27项,授权10项。

2023年07月19日

可再生能源直流变换器项目-王一波团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一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97
装备制造
王一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项专家组组长,国际组织“创新使命”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工作组组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1人,副研究员4人。近十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共8项重大科研任务。申请发明专利39项,其中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技术成果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成果鉴定会,以周孝信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认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并获2022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本团队在可再生能源直流变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制完成±30kV/1MW集中型光伏直流变换器、1MW SiC型光伏直流升变换器等一批自主研发装置,并在云南大理建成世界首座±30kV/5MW光伏直流并网示范工程。同时,技术成果已在张家口黄帝城小镇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张家口张北镇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工程等多个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光电系统团队——魏新国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魏新国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211
装备制造
魏新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精密光电测量、天体敏感器及天文导航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2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2019年建所以来,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获授权1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在航天姿态识别、航空机载视觉、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与航天主流商业卫星公司、航空工业集团飞行试验研究院、国家铁路集团相关技术主导路局、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以来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

2023年07月18日

数字制造装备团队——丁汉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丁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16
装备制造
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电子工程领域领军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机器人化智能制造”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能源、轨交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 牵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04重大专项、国基金、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省部级以上竞争科研项目42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亿元;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研究院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了复杂曲面零件自适应加工、大结构件机器人加工等世界性难题。获得科技领域奖励14项,,其中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18/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机械工业技术发明特等奖(2022年,全国唯二)、中国智能制造十大进展(2018年)。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实力位于省内顶尖、国内领先水平。与天奇自动化、徐工施维英、南京音飞等江苏省内产业骨干单位联合发起组建“江苏省物联制造与物流装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牵头成立惠山区服务型制造战略产业联盟、惠山区机器人应用技术战略产业联盟、惠山智能制造服务联盟,

2023年07月18日

先进汽车技术团队——成波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成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19
装备制造
成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先进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本团队拥有40多名资深专家、80多名领军人才、500多名技术骨干、1000多名行业紧缺工程师。汽车所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35项,获项目经费5701万元,其中,国家9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14项。获专利授权350余项,主导了20项各级标准的制定,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在复杂交通环境融合感知、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60多家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全景泊车系统,是国内首个进入乘用车前装市场的智能驾驶产品,销售超100万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与丰田、日产、壳牌等国际一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1472万元。

2023年07月16日

海工装备制造与流体机械节能技术——施卫东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施卫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2
装备制造
施卫东,博士,二级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兼任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泵及系统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农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兼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曾任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 本团队拥有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项。团队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高效大功率矿用多级泵广泛应用于重点矿山企业,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等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海工装备本土化配套率。与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江苏神通、江苏亚太、山东双轮、山东心传等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