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04个团队

2015年08月16日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刘小莉团队

团队带头人:刘小莉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50
现代农业
刘小莉,博士,副研究员。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毕业,同年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2009年博士后考核优秀出站,进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2011年6月起在加拿大农业部食品研究与发展中心(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AFC)从事访问学者研究1年。目前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会员,美国食品技术协会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IFT) 会员。 本团队现有博士6名,硕士1名,其中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4名,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在浆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生物加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近5年来承担20余项国家、省、市各级课题,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南京市生物农业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博士后基金等,项目经费达600万元。 目前研究成果已申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制定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5项,获得各级奖励4项,其中包括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工业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6篇。 近年来成功开发浆果果汁、果酒、发酵饮料、发酵蔬菜等新产品,研究水平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在溧水、镇江等基地和企业推广实施,如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溧阳市白露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南王四食品有限公司、江苏福坊斋食品有限公司等,累计生产总值5000余万元,新增利润110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5年09月23日

直线流体技术基础研究团队

直线流体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王军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08319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直线流体技术基础研究团队,最早成立于1998年属于个人科学工作室发起,并由王军本人倡导以无轴化能源与动力研究为方向,最后经过不断优化与组合,逐步取得了直线流体技术体系。 目前,该团队重点在于实现从基础理论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的产品工程研究阶段,目前已经在产业化的产品有:直线泵、水下直线推进器、风力直线发电机等。 未来3年内,直线流体技术应用化将涵盖:农业、林业、交通、石油化工、气体业、医疗、医药、生物、船舶,和核电、火电、水电、风电业等上百个行业。 未来10年,直线流体技术将重点发展到涵盖深海作业、航空、航天、太空旅行等领域。

2015年09月23日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结构监测物联网研究中心团队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杨华中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321
电子信息 其他
杨华中,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 由清华大学及国内知名院校的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教授、专家组成,其中包括博士3人,硕士12人,在无线传感网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已经超过1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无线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研究的队伍之一,也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队伍,曾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下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估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物联网专项“道桥隧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多功能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科研项目。

2015年09月23日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粉体工程研究中心粉体材料工程团队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盖国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323
新材料 现代农业
盖国胜,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其中5项排名第一。 本团队拥有核心成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 本团队在清华大学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40多项工程化实施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北京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土资源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11项。完成省部级鉴定项目16项。拥有的专利技术28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5年09月24日

土传病害生物杀菌剂的创制及推广应用团队

团队带头人:刘永锋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8335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针对当前江苏省设施茄果类蔬菜生产中重大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化学药剂过量滥用且防效不佳的现状,开展设施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生物杀菌剂的创制与示范应用。以几种重要土传病害为靶标,筛选生防因子,建立抗性资源信息库,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高效型生防菌。

2015年10月08日

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界面工程实验室团队

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王发根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8397
能源环保
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界面工程实验室致力于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展开前瞻性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需求开展课题。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二氧化碳减排,甲烷高效利用,甲醛常温消除以及光催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废水等。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密切对接,解决企业难题。

2015年10月12日

物联网、导航定位技术——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团队

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陶文
职称:其他类副高级
团队编号:08465
电子信息
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拥有一支在物联网工程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研发、移动终端APP研发、嵌入式硬件设计、无线通信、嵌入式开发、人员定位、惯性导航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业队伍,技术骨干均是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0%以上,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获批南京市2012年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南京市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江苏智慧家庭和未来社区联合创新中心和江苏省智能电子可靠性优化设计联合创新中心等多个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5年10月14日

高温烟气净化用铝系金属间化合物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高麟团队

中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江垚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481
能源环保
高麟,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材料科学和管理学的专家型复合人才,现任四川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所所长、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顾问、四川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专家组组长、四川省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理事长、四川大学MBA导师、四川省新能源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作为技术带头人、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将中南大学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南大学实验室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地转化为世界上先进的、可用于各基础产业的实用性技术,并独立申报专利480项,其中发明专利215项,国际PCT专利12项,并已在多个领域建立了标杆工程,实现了规模化运用。其主持的“铝系金属间化合物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项目支持。本技术成果通过了科技部院士级专家团队的成果鉴定,属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外空白,引领了新一代膜材料技术的革新。率领团队主导并编制1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多项高温烟气净化技术被环保部、工信部列入先进工业烟气治理推广技术目录。 贺跃辉,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及名誉董事长、中南大学教授、国家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常务副主任,易态科技成立时中南大学两项入资专利的发明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是国际上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理论基础的首创者,负责担任该技术成果膜材料研发过程中的顾问。 江垚:中南大学副教授、核心技术发明人之一,易态公司股东,其论文“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获得国际金奖。 本团队拥有骨干人员6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麟率团队创建了以原创金属间化合物膜为核心的高温气体和腐蚀性液体膜过滤技术平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工业高温烟气干法净化等多个领域的人类技术瓶颈突破,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系列技术专利480项,并积极践行通过膜过滤技术改变用户的生产方式,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人类生活品质提升理念,在过滤领域引领了全球新一代膜过滤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该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在煤制油、煤制气、密闭矿热炉高温炉气净化回收、高温黄磷炉气净化、有色金属焙烧气体净化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青海际华江源、河南佰利联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11月06日

维生素D2合成及结构修饰-张衡瑞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张衡瑞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0854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课题组通过13步反应成功合成了已上市药物他卡西醇,在维生素D2及其衍生物的基团保护、脱保护和结构鉴定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并建立了较扎实的实验平台。这些工作的进行以及取得的进展使得本研究室在维生素D2合成领域,特别是维生素D2的结构修饰、化学转化与工业应用等反应方面具有相当优势。 本课题组已发表与本研究相关论文5篇(英文2篇,中文3篇),会议论文5篇(3篇国际会议,2篇国内会议),专利6篇,完成一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

2015年11月11日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宋永献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551
现代农业
本团队主要从事计算机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研究;(2)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菌检测与细胞培养研究;(3)水产清洁化养殖设施测控技术研究;(4)环保设施测控技术研发。目前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在取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及时将成果转换为生产力。主持和参加过纵横向课题30余项,省部级项目12项,获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省部级8项,市级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旋转艇体焊接远红外热处理设备研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项目“面向农村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主持完成了一项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温室新型变结构自组织无线传感网络测控系统研究(2006AA102258)”。主编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已发行35000册。分别在国内主要期刊《科学通报》、《机械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高技术通讯》、《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国外SCI 收录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国外EI收录期刊《Journal of Networks》及其他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100余篇。

2016年02月27日

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中心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劲松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866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张劲松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理事、副主任,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分中心主任。担任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被聘为韩国农业振兴厅聘为荣誉科学家和顾问。现担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农业部新品种认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农学会理事,上海市园艺学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等社会团体的职务。曾担任2005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的科学委员会委员,也是2007年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 、2009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的和2013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室的学科带头人。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5人。近五年团队共获得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品种认定2个,发表论文70多篇。在培养团队成员方面,培养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成员2名,积极鼓励年轻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创造机会使他们去国内外的机构学习和深造,要求团队的年轻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交流报告,近五年本团队赴国外进修人员3名,在读博士学位3人。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香菇、灰树花、北冬虫夏草种质创新及其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沪农科攻字(2009)第2-2号,2009.9-2012.9;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发展基金:“北冬虫夏草废弃培养基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农科发2009(05),2009.5-2011.5。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中心配备有分离纯化、化学分析、细胞培养和发酵工艺研究等世界一流的设备。如AKTA Purifier 100 system、AKTA explorer 100 system、AKTA FPLC、AKTA Premier、Dionex离子色谱、3L和30L的德国贝朗全自动C型发酵罐、酶标仪、化学发光测试仪、Pharmacia柱层析系统、Pharmacia UV分光光度计,Beckman高速离心机、冷冻干燥、Waters 2695 分析型高效液相系统(配备各种TSK反向和凝胶柱)、Waters 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系统、Pharmacia中空纤维超滤系统、20L/h和500L/H的膜超滤系统、高压破碎仪、粘度仪、喷雾干燥器、PCR扩增仪、干胶仪、1L和20L旋转蒸发仪、中试提取设备线等。同时拥有细胞水平药理实验室,配备有进口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全自动Z型细胞计数仪、多种肿瘤细胞株,可进行体外免疫、抗肿瘤药理实验,动物细胞培养等。

2017年02月23日

盐土农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邵宏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134
现代农业
邵宏波,团队负责人。男,1964年9月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先后在中科院广西植物所、烟台海岸带所长期从事土壤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研究。2014年作为“领军人才”到江苏省农科院从事滩涂盐碱地生态治理和耐盐植物生物学研究工作。主持江苏省现代农业重大项目1项“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外专双百计划2项;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973子课题2项和中科院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280篇,出版英文专著3部、中文专著1部。2012、2014年受邀Clean-Soil, Air, Water(IF 2.2)主编“中国湿地生态学”、“中国滨海沿海湿地生态分级与利用”专题;2016年受邀Sci Total Environ(IF 4.3)主编“滩涂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专题;2017年受邀Land Degrad Develop( IF8.2))主编“盐土改良与高效利用”专题。2014-2016年连续3年进入ELSEVIER公司评选的影响世界科技的高引用中国学者榜单。近5年来,在海岸带土壤-植物互作响应机理、滩涂盐土改良与高效利用与示范、盐土生物学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为国家后背可用耕地资源储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