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成科扬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对接成功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23年07月20日

中医药防治肿瘤——程海波教授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海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6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程海波,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博导14人,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3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达6927.1万元;发表SCI论文6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4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制定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5项;获专利授权2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教育部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研制中药防治肿瘤复方新药2个;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项。培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7名,新引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名,新增省部级创新团队1个,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9人,硕士研究生384人,留学生18人;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与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医药疗效的作用机制阐明、抗肿瘤名医验方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23年07月20日

微流场技术与生物基材料——郭凯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4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郭凯,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级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近3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9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对外合作项目43项、服务合同41项,总金额1342.7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核医学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王峰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峰
职称:其他类正高级
团队编号:10248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首任核医学系主任(2018-2022),转化中心主任。十四五、十二五江苏省卫健委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属世界放射药物和分子治疗协会的执行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放药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9届主任委员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江苏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基于PSMA、SSTR等肽受体靶向分子探针已初步用于临床诊疗。与恒瑞、诺华、新旭、禾泰健宇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电源研究——王楠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楠
职称:
团队编号:10239
装备制造
智能电源研究所,现有来自于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6名。为满足新能源汽动力电源的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管理需求,研究所建立了覆盖“电池单体-模组-Pack开发与性能测试”、“能量系统全生命、高安全性管理”、及“车载电源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了贯穿“电池体系开发→电极材料制备→单体性能测试→模组系统分析→复合管理应用→车辆动力系统整合”的科研框架与技术能力。目前,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成果转化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30余项,开展产业研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技术论文15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共计4项;并与上海大众、蔚来汽车、新大洋、扬州亚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春兰新能源、力神电池、上汽时代、国家质检中心、张家港清研检测等多家整车、电池企业及检测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1. 车用动力电池与电源系统开发2. 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技术研发3.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性技术研究4. 电极界面优化与界面功能涂层研发及工业化应用5. 电池热安全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底盘研究——唐斌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238
装备制造
智能底盘研究所致力于智能转向、悬架、传动、制动系统、底盘集成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动力学控制、复杂机电系统、智能底盘域控制等方面特色显著,具备车辆底盘部件与底盘集成开发能力。目前专职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汽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4项。相关技术已在苏州金龙、南京金龙、上汽大通、上海科曼、罡阳转向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悬架系统匹配设计与控制2.智能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3.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4.电磁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5.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底盘集成控制6.智能车决策控制与车路协同。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车辆研究——李祎承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祎承
职称:
团队编号:10237
装备制造
智能车辆研究所现有8名来自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围绕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精度定位及动力学控制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7项。与吉利、上汽、奇瑞、南京金龙、扬州瑞控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包括智能车辆改制,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LDW、FCW、LKA、ACC、AEB等L0-L3级辅助驾驶功能样机与系统级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与行为识别技术2.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3.智能汽车先进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4.智能汽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5.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智能汽车决策与控制技术。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生物制造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应汉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07
生物技术与医药
应汉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余人,其中博导3人,副高级以上人才5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生物燃料、生物医药、健康营养品、生物环保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基于细胞集群效应的固定化技术已在燃料乙醇、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粮生物、中石油、宁夏伊品、泸州老窖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电池研究团队——刘良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良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6
装备制造
先进电池研究所现有5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建有专业的车用动力电池实验室,具有“新型电极材料→单体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的先进动力电池及管理全体系的研发能力。主要围绕新型电极材料、新型动力电池体系、动力电池管理及热管理、车载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检索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4项。与上汽、中汽研、春兰新能源、索尔新能源、欧力特等多家整车及电池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动力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和电池系统测试开发服务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 新型高电压、高比容量动力电池的研究与开发2. 微观结构联动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变化机理研究3. 车载动力电池成组及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 动力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制造技术团队——骆敏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骆敏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12
装备制造
主持或参加科技部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20余项,省市各级项目12项,企业项目50余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类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的评审专家,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长;“江苏省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6人、副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其中十三五重点研研发计划1项,中央军委科技委极端地形下的仿生机器人专题1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包括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学技术奖进步二等奖。在协作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已在襄阳数字工业创新中心建设、十四所移动锁螺丝机器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斯凯孚、西门子、美的及小天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58亿元。

2023年07月19日

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技术研究所——李永正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永正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5
装备制造
李永正,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完成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达2000万。作为主持人及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项课题3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1项、江苏省绿色船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以及横向项目近50多项。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就职以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篇,申请专利27项,授权10项。

2023年07月16日

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及应用等——杨宇民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宇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杨宇民,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团队成员中有中科院“万人计划”入选对象、“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 “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江苏省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长期从事组织工程神经研究,围绕神经损伤与修复开展研究,在国际上该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 2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共11项。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其中1区且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有2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1项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团队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与江苏益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全球首次将壳聚糖加工成具有各种规格、性能优良的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临床并产业化应用,已于2020年12月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3年07月16日

海工装备制造与流体机械节能技术——施卫东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施卫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2
装备制造
施卫东,博士,二级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兼任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泵及系统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农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兼排灌机械分会副理事长等。曾任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 本团队拥有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8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项。团队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高效大功率矿用多级泵广泛应用于重点矿山企业,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FPSO单点系泊系统等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海工装备本土化配套率。与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江苏神通、江苏亚太、山东双轮、山东心传等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