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信息农业技术——曹卫星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曹卫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34
现代农业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农业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交叉团队。该团队依托“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农业信息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作物学”和“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以及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团队成员近年来以水稻和小麦作物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农情信息监测诊断、农业生产系统模拟、农业精确管理决策、信息产品研制开发等4个科研方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和突出的学术成绩,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授权和公示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培养,目前该团队成员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在国内智慧农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农药技术——郭坚华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坚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3
现代农业
郭坚华,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2人、副研究员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省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近30篇,获专利授权1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生物农药、防病生物肥料新产品创制、生物农药防治病害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生物农药的“线灭”、防治多种土传病害的生物肥料“蔬得康”等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果蔬种植中得到应用。与南京新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约1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畜牧学团队——王金玉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金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93
现代农业
王金玉教授,国家肉鸡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全国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江苏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学科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16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X X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项。发表SCI论文104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分子标记与动物育种,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胚胎生物工程与繁殖和动物发育与遗传工程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标志性成果。,京海黄鸡”国家级新品种成果已在华东、华中等地区推广应用产生705亿元经济效益。在研科研总经费达6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余世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10
现代农业
学科带头人为余世袁教授。学科现有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55人,1997年、2002年和2006年被先后授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科先后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许多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其中两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学科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荒川化学有限公司研究所等10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有120多人次去国外进修、合作科研;150多人次的外国专家来访讲学、合作科研。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技术与医药——农业食品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桂仲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32
现代农业
桂仲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6项。获教育部科技认证成果2项。在新型生物降血糖制剂的研制与开发、蚕蛹虫草高效培养技术和蚕蛹蛋白深加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型生物降血糖制剂的研制与开发和蚕蛹虫草高效培养技术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并应用。与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安弘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天然香料生态高值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卫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03
现代农业
张卫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技术管理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辛香料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天然香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团队现有技术人员11名,其中正高级1名,副高级7名,中级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专家1名,江苏省333工程专家5名。 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项,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项,相关技术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出版专著2部,还构建了我国辛香料标准化框架体系,通过全国辛香料标准化委员会制修订国家标准42项。在辛香料种植技术、质量安全技术和新型加工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先后在王守义十三香、宏芳香料有限公司等十多个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团队还先后建立了南京市食用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团队依托单位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是ISO34/SC7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食品委员会香辛料分技术委员会的中国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单位,是全国辛香料标准化委员会(SAC/TC408)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

2013年10月01日

肉品加工技术——周光宏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光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22
现代农业
周光宏,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畜产品研究会名誉会长;863计划领域专家;国际期刊《Meat Science》副主编;联合国UN/ECE农产品标准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近几年,先后承担与冷却肉相关的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得鉴定技术成果和新产品2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40余件,制定相关国内外标准10余项,出版了专著和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冷却肉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传统肉制品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低温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江苏雨润集团、苏食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300余万元。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98.2亿元,新增利润6.8亿元,新增税收2.1亿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肥料技术——沈其荣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其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24
现代农业
沈其荣,男,博士,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学科组组长。从1982年攻读硕士和1985年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一直从事有机肥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有机肥的项目5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重点研究了有机肥协调土壤养分供应的机理、微生物有机肥克服蔬菜连作生物障碍的机理、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产业化开发等工作,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所研制的肥料产品获得34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1项专利获江苏省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和国家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发表SCI论文158篇),总引频次1200多次,H指数20,主编出版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现兼任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中心主任,江苏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中心主任,农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太湖水防治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PEDOSPHERE (SCI刊物)副主编,曾任PLANT SOIL编委和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获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完成突出贡献奖”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有机肥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10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48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有机肥研发、功能型生物有机肥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微生物有机肥料配套技术”成果已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新天生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X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防与细菌分子生物学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学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28
现代农业
团队负责人高学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植病生防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科研助理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7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在harpin蛋白生物农药和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研发和应用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发的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和脂肽类生物农药在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与无锡亚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科研经费50万元左右。

2013年10月01日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于海业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海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82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于海业,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吉林省第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长春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获得者。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农业生物环境测控、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植物生理、林下参光环境建模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22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果树设施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王金政团队

山东省农科院

团队带头人:王金政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320
现代农业
王金政,男,1959年8月生,山东省诸城市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分配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育种室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1998年4月任所长助理,2001年任副所长至今。曾挂职山东省临沭县和博兴县科技副县长,现为山东省果树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科研学科带头人、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兼职:山东省果品流通协会会长、山东省果品开发协会副会长、山东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食品标准化专家。 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和设施栽培工程技术研究,研究搜集和保存利用果树种质资源13个树种460余个品种,选育和推广果树优良新品种60多个,其中18个品种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山东省林业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丰富了我国果树良种资源,推动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良种产业化发展。主持完成的“果树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相关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研究提出适宜设施栽培的果树一系列配套良种;研究了优质果品生产的生理机制及调控技术,制定出设施条件下各种果树不同发育阶段的调控标准及技术措施;研究制定了果树设施结构的区域化模式与参数,提出了适宜多种果树栽培的三种“中国特色”的优化设施;系统研究了果树设施栽培综合管理技术,制定了塑料大棚樱桃大树优质高产栽培,塑膜日光温室油桃、李、杏当年定植、当年扣棚、翌年丰收,温室葡萄“一栽多年制”,草莓周年生产等果树设施栽培的综合配套管理技术规程,建立了果树设施栽培的工程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在山东、河南、辽宁和甘肃等8个省、市推广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北方地区果树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主持完成的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凯特杏选育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选育出果个大、自花结实、优质高产、抗病耐瘠、抗寒耐晚霜的优良品种——凯特杏,在杏树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凯特杏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及设施结构等属国际创新,研究成果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2005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金政研究员先后主持和参加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12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表论文、报告60余篇,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16部,录制果树技术宣传专题片10多部。

2013年10月02日

兽医学——刘秀梵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秀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5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学科带头人:刘秀梵,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承担“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以及一批部省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众多研究成果。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城疫检疫规程”2000年被农业部鉴定为国家标准,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多项。在国内率先将单抗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研究和控制领域,研制出针对重要畜禽病原体的单抗100多种,建立了快速诊断检验的新方法;研制出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2+3型双价活疫苗等5种新疫苗,取得国家新兽药证书,已批准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团队现有人员7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5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5人,预防兽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兽医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学科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兽医学组成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华农业英才奖” 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人、农业部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第一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和委员共8人。1人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有14人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预防兽医学创新团队继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后,又于2009年顺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防制与食品安全”创新团队被评为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2007年本学科被人事部与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