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14年06月05日

防治作物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坚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13
现代农业
团队现有教授、副教授各一名,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6名。团队成员依托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菌株快速筛选技术体系;创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菌制剂保藏方法、独特的外来微生物田间释放方法以及生物农药研制和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明确了多种生防活菌制剂的毒性测定和产品定性、定量检测的企业标准;开发出防治青枯病、疫病、根结线虫病等蔬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制剂产品。目前已登记的产品有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的蜡质芽孢杆菌AR156(商品名:线灭,新农药临时登记证号LS20120060),防治多种土传病害的微生物肥料“宁盾”【微生物肥(2013)准字(1096)号】。

2014年06月05日

微生物制造工程——刘立明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立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17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依托于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由1名教授、两名副教授、20余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微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致力于解析工业微生物高效合成新型食(药)品及其配料的遗传和调控机制,发展强化微生物生理功能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微生物制造的过程效能,主要包括:(1)重要工业微生物功能基因组注释与展示;(2)微生物最优代谢途径设计与改造;(3)微生物发酵过程调控与优化;(4)医药中间体的生物转化技术。上述研究内容得到973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和人才项目的支持。在Metabolic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生物工程类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2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申请或公开发明专利3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五项科技奖励。并与日本味之素、江苏江山制药、光明乳业、常州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团队负责人为刘立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2013年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人选、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主要从事生物化工过程优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人才项目9项。在Metab Eng,Biotech Bioeng,Biotech Adv等生化工程类期刊上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含共同责任作者)发表SCI(E)论文53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6项专利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微生物制造工程团队能为贵公司提供:(1)发酵微生物功能基因组注释与代谢网络构建;(2)微生物菌种性能的改造与优化;(3)医药中间体的生物转化技术;(4)组建联合研究中心;(5)新产品开发的合同定制研究;(6)共同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7)技术成果转让。

2014年06月05日

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劲枫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27
现代农业
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室是国家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在甜瓜属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1名,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实验室负责人陈劲枫教授,博士生导师,园艺学院党委书记,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农业部南方蔬菜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康奈尔大学“唐氏学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次。 课题组注重蔬菜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培育黄瓜鲜食型、水果型、加工型等系列新品种,其中,通过省级审定品种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百名教授兴百村、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科技兴农工程中做出重要贡献,受到政府肯定、媒体关注、农民欢迎。

2014年06月06日

苏南基层法治研究团队

常熟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高新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45
现代农业 其他
团队负责人高新华:男,法学博士,中共党员,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江苏圣益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社会兼职:常熟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苏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常熟市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常熟人民广播电台特约新闻评论员、常熟市物价局价格听证员。曾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2年代理国际域名争议案分别被评为苏州市和江苏省十佳民事侵权案件;2013被评为“2012年度常广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被评为苏州市“3212”工程骨干型律师。 1997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独立董事和法律顾问,经常接受邀请为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法律培训等服务,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团队另有副教授三人,讲师一人。

2014年06月10日

生物质炭绿色农业技术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恋卿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73
现代农业 其他
该团队依托于南京农业大学以生命科学为主体的农业科学基础与优势,立足我国南方,面向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着力构建以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以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特色的学科团队,积极从事我国农业发展中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问题及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探索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技术,并为国家和国际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是国务院第四至六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召集人单位,在农业生物地学、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低碳绿色农业技术等领域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和地位。

2014年06月14日

动物生理生化与健康福利养殖创新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赵茹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21
现代农业
该团队为2012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共有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团队成员1人获得“钟山新秀”称号,2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专业包括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和组织化学、营养学和免疫学等,充分反映了学科交叉和合作。

2014年06月18日

江南大学油脂研究中心刘元法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元法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79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团队围绕大宗食用油料加工与物性、油料与稻谷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高效增值、食用油产品的生物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并实现了“饲料级磷脂生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食品级大豆磷脂产业化”、 “花生油增香提质产业化技术”、“食用油脱色专用吸附剂研究与开发”、“大豆综合深加工关键技术”、“高纯度GPC产品研究与开发”、“食用油适度精炼新技术应用”、“食品专用油产品开发与应用”等一批科研成果的成功应用。

2014年06月24日

河海大学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严锡君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5320
电子信息 现代农业
本团队由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组成,主要从事“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团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发表了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

2015年07月27日

珍稀食用菌开发利用团队——刘伟民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8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刘伟民团队现有教授1人,企业导师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研究生3人,已经毕业硕士研究生24人。目前拥有农业部鉴定的科研成果1项,江苏省科技厅资助的研究成果2项。授权发明专利8件,申报发明专利6件。 刘伟民团队在珍稀食用菌开发利用方面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先后研究了珍稀食用菌灰树花、灵芝、冬虫夏草和猴头菇的液态发酵技术和高产菌种的选育,可以提供生产灰树花、灵芝、冬虫夏草菌丝作为药用原料的技术和生产珍稀食用菌多糖类保健食品的技术供转移和转化。

2014年07月07日

梨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生产技术——张绍铃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绍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573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张绍铃,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梨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果树学科点点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团队成员9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迄今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948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等50余项。发表SCI论文约1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授权4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4年)各1项。在梨生殖基础理论和种质创新、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及示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领衔国际梨基因组合作组织于2012年完成世界首个梨精细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近年来,与苏州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上海嘉定华亭人家现代农业园区等企业开展了良好合作,其中梨树倒“个”形树形、梨树液体授粉技术、果实脱萼技术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应用、推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2014年07月07日

设施园艺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世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575
现代农业
南京农业大学设施园艺课题组现有固定科研人员6人,研究生30人左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实验员1人。团队负责人郭世荣教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江苏省设施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南京市设施蔬菜协作攻关组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设施园艺、蔬菜生理方向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子课题)、“973”计划(子课题)、农业行业公益性项目(子课题)、高校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江苏省农业三项(新)工程、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7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个人、“农业科技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273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撰写学术专著1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

2014年07月25日

土壤生态学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655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针对我国土壤退化以及农田污染问题,重点研究土壤肥力质量演变和农业土、水环境退化的生态过程,研发高效、安全的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和土水污染修复技术与装备,为江苏省耕地质量建设及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