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15年08月28日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夏永军团队

上海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夏永军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07885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夏永军,博士毕业于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硕导。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40余篇。团队长期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在益生菌选育及乳制品开发、生物活性物质、乳制品安全等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尤其在益生菌选育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成绩突出。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08月31日

现代渔业与水环境技术—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团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谢松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901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团队,围绕现代渔业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工作。 团队骨干成员15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973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异育银鲫“中科3号”规模化繁育与产业化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奖创新成果奖,成果在江苏省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淮安天参农牧水产有限公司合作,获得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资助。

2015年08月28日

农业物联网控制技术—李先锋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李先锋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082
电子信息 现代农业
李先锋,博士,副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篇。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养猪场视频监控系统已在建湖“智慧农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建湖玉龙生态黑猪养殖合作社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

2015年09月15日

食品加工营养与安全团队

河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毕艳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182
现代农业 其他
学科带头人: 谢岩黎,1971年3月出生,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7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4月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3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1项,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3项,主持2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贰等奖一项,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食品加工营养与安全团队以食品生产全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和营养质量的保护为目标,围绕粮油食品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的科研难题,重点开展粮油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因子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食品危害因子快速检测技术、全谷物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营养物质的转归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食品加工营养与安全学术团队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近三年来,本团队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6项,郑州市科技局项目7项,主持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国家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25项。

2015年09月15日

食品挤压膨化技术

河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安红周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189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本团队以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食品以及谷物加工中的应用与理论研究为主,特别重视谷物膨化、组织蛋白休闲食品专用粉、宠物食品以及品质改良的技术创新。“自由、开放、合作、共赢”是本研究室的宗旨,目前,与中纺(德州)汇泽生物科技、河南神农膨化、南街村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本研究室每年招收研究生6-8名,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如益海嘉里、布勒、嘉吉、农科院等。 本团队由9名科研人员组成,1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实验员组成,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人,50岁以上1人,40-50岁2人,其余6人为35岁以下。 研究室拥有法国Clextra和国产双螺杆挤压机两台套,意大利PAMA和国产单螺杆挤出机两台套、进口铁辊实验米机、砂辊实验碾米机、实验色选机和配套粉碎、搅拌、调质、干燥、整形、夹馅等装置以及物性仪、色差仪等分析仪器,具有支撑国家工程实验室传统米面主食工业化、谷物热处理、谷物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功能体系建设和产业化。近几年来还主持设计了日处理600吨、300吨、200吨稻谷大米生产线等设计工作和新产品的开发。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留学期间,参与了美国非政府组织(NGO)“USDA FAS Micronutrient Fortified Food Aid Project Pilot (MFFAPP)--Enhancing Food Aid Programs by Optimizing Ultra Rice”等科研项目。

2015年09月23日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粉体工程研究中心粉体材料工程团队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盖国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323
新材料 现代农业
盖国胜,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其中5项排名第一。 本团队拥有核心成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 本团队在清华大学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40多项工程化实施项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北京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土资源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11项。完成省部级鉴定项目16项。拥有的专利技术28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5年09月24日

土传病害生物杀菌剂的创制及推广应用团队

团队带头人:刘永锋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8335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针对当前江苏省设施茄果类蔬菜生产中重大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化学药剂过量滥用且防效不佳的现状,开展设施茄果类蔬菜土传病害生物杀菌剂的创制与示范应用。以几种重要土传病害为靶标,筛选生防因子,建立抗性资源信息库,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高效型生防菌。

2015年10月11日

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石油装备机械--张瑞宏、缪宏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缪宏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447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张瑞宏,1960年生,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博士。长期从事农业机械设计、农业生物质环境工程理论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一项;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二级子课题一项;主持农业科技转化基金二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主要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三项;主持省科技攻关五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课题成果及相关专利在相关企业得到产业化,其中两项产业化规模较大;获国家专利30多项;发表论文40多篇。 缪宏,1981年4月生,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石油机械、抗疲劳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计划、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扬州市“绿杨金凤”优秀博士引进人才计划、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农机三项工程等项目20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9篇,已获授权专利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共9项;农业科技转化基金2项;省级各类科技支撑计划2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秸秆还田机具、深旋耕机具、设施农业、真空玻璃、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北斗导航、石油钻井机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沃扬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靖江市通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牧羊集团、扬州市驰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飞鸿电材有限公司、扬州市威特机械有限公司、江苏金材有限公司、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5年11月11日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宋永献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551
现代农业
本团队主要从事计算机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研究;(2)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菌检测与细胞培养研究;(3)水产清洁化养殖设施测控技术研究;(4)环保设施测控技术研发。目前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在取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及时将成果转换为生产力。主持和参加过纵横向课题30余项,省部级项目12项,获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省部级8项,市级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旋转艇体焊接远红外热处理设备研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项目“面向农村的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主持完成了一项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温室新型变结构自组织无线传感网络测控系统研究(2006AA102258)”。主编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已发行35000册。分别在国内主要期刊《科学通报》、《机械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高技术通讯》、《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国外SCI 收录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国外EI收录期刊《Journal of Networks》及其他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100余篇。

2016年02月27日

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中心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劲松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866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张劲松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理事、副主任,农业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分中心主任。担任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被聘为韩国农业振兴厅聘为荣誉科学家和顾问。现担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农业部新品种认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中国食用菌协会药用真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分会药用真菌专业组副组长,上海市农学会理事,上海市园艺学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等社会团体的职务。曾担任2005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的科学委员会委员,也是2007年召开的"第四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 、2009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的和2013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药用真菌大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所加工技术与发酵工程室的学科带头人。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5人。近五年团队共获得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品种认定2个,发表论文70多篇。在培养团队成员方面,培养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成员2名,积极鼓励年轻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创造机会使他们去国内外的机构学习和深造,要求团队的年轻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交流报告,近五年本团队赴国外进修人员3名,在读博士学位3人。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香菇、灰树花、北冬虫夏草种质创新及其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沪农科攻字(2009)第2-2号,2009.9-2012.9;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发展基金:“北冬虫夏草废弃培养基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农科发2009(05),2009.5-2011.5。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中心配备有分离纯化、化学分析、细胞培养和发酵工艺研究等世界一流的设备。如AKTA Purifier 100 system、AKTA explorer 100 system、AKTA FPLC、AKTA Premier、Dionex离子色谱、3L和30L的德国贝朗全自动C型发酵罐、酶标仪、化学发光测试仪、Pharmacia柱层析系统、Pharmacia UV分光光度计,Beckman高速离心机、冷冻干燥、Waters 2695 分析型高效液相系统(配备各种TSK反向和凝胶柱)、Waters 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系统、Pharmacia中空纤维超滤系统、20L/h和500L/H的膜超滤系统、高压破碎仪、粘度仪、喷雾干燥器、PCR扩增仪、干胶仪、1L和20L旋转蒸发仪、中试提取设备线等。同时拥有细胞水平药理实验室,配备有进口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全自动Z型细胞计数仪、多种肿瘤细胞株,可进行体外免疫、抗肿瘤药理实验,动物细胞培养等。

2016年07月06日

银杏等重要经济生态树种快繁技术研究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曹福亮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959
新材料 现代农业
团队有固定研究人员52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70%以上。 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15项,科研资金达到2165多万元。获得浙江康恩贝、成都棠湖投资控股公司、广州温氏集团、北京四季青望展公司、山东永春堂等企业投资建设资金400余万,有效地保障了工程中心的科研运转。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收录10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个,认定省级林木良种2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项目采用边研究边转化推广的方式,共繁育银杏等经济生态树种优良种质苗木1.12亿株,累计推广良种无性系苗木0.74亿株,推广面积18.2万亩,新增产值3.255亿元。

2016年07月14日

交通运输工程——崔延松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崔延松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029
现代农业 其他
崔延松,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国水利经济研究“学术成就奖”获得者,“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水利厅科技计划项目3项、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1篇。在停车规划、公交系统评价、区域供水系统与区域水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南通市停车规划、公交系统评价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通市交巡警支队、林森物流集团、江苏尼欧凯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