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激光技术团队——周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周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18
装备制造
周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万人计划”。长期致力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曾获国家863某领域“十一五”工作先进个人。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5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4人。累计承担及参与各级政府资助科研项目课题39项,获项目经费5476万元;近三年,承担横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横向经费超过2亿元;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64件,获授权218件,其中PCT授权1件、发明专利授权87件;获省级以上奖励2个,形成国家或团体标准4个。累计成果转化86项、直接转化收入5000万元,累计孵化企业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

2023年07月18日

先进汽车技术团队——成波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成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19
装备制造
成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先进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本团队拥有40多名资深专家、80多名领军人才、500多名技术骨干、1000多名行业紧缺工程师。汽车所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35项,获项目经费5701万元,其中,国家9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14项。获专利授权350余项,主导了20项各级标准的制定,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在复杂交通环境融合感知、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60多家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全景泊车系统,是国内首个进入乘用车前装市场的智能驾驶产品,销售超100万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与丰田、日产、壳牌等国际一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1472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技术研究所——李永正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永正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5
装备制造
李永正,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完成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达2000万。作为主持人及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专项课题3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1项、江苏省绿色船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以及横向项目近50多项。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就职以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篇,申请专利27项,授权10项。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电池研究团队——刘良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良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36
装备制造
先进电池研究所现有5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建有专业的车用动力电池实验室,具有“新型电极材料→单体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的先进动力电池及管理全体系的研发能力。主要围绕新型电极材料、新型动力电池体系、动力电池管理及热管理、车载动力电池能量管理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检索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4项。与上汽、中汽研、春兰新能源、索尔新能源、欧力特等多家整车及电池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动力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管理和电池系统测试开发服务及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 新型高电压、高比容量动力电池的研究与开发2. 微观结构联动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变化机理研究3. 车载动力电池成组及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 动力电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车辆研究——李祎承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祎承
职称:
团队编号:10237
装备制造
智能车辆研究所现有8名来自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围绕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精度定位及动力学控制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7项。与吉利、上汽、奇瑞、南京金龙、扬州瑞控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包括智能车辆改制,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LDW、FCW、LKA、ACC、AEB等L0-L3级辅助驾驶功能样机与系统级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与行为识别技术2.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3.智能汽车先进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4.智能汽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5.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智能汽车决策与控制技术。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底盘研究——唐斌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238
装备制造
智能底盘研究所致力于智能转向、悬架、传动、制动系统、底盘集成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动力学控制、复杂机电系统、智能底盘域控制等方面特色显著,具备车辆底盘部件与底盘集成开发能力。目前专职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汽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4项。相关技术已在苏州金龙、南京金龙、上汽大通、上海科曼、罡阳转向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悬架系统匹配设计与控制2.智能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3.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4.电磁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5.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底盘集成控制6.智能车决策控制与车路协同。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电源研究——王楠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楠
职称:
团队编号:10239
装备制造
智能电源研究所,现有来自于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6名。为满足新能源汽动力电源的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管理需求,研究所建立了覆盖“电池单体-模组-Pack开发与性能测试”、“能量系统全生命、高安全性管理”、及“车载电源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了贯穿“电池体系开发→电极材料制备→单体性能测试→模组系统分析→复合管理应用→车辆动力系统整合”的科研框架与技术能力。目前,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成果转化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30余项,开展产业研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技术论文15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共计4项;并与上海大众、蔚来汽车、新大洋、扬州亚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春兰新能源、力神电池、上汽时代、国家质检中心、张家港清研检测等多家整车、电池企业及检测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1. 车用动力电池与电源系统开发2. 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技术研发3.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性技术研究4. 电极界面优化与界面功能涂层研发及工业化应用5. 电池热安全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研究。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光伏材料与技术——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教授、博导,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全职博士后1人。近十年,主持和参与973专题、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省前瞻性产学研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在光伏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湿法纳米黑硅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该成果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大规模应用,相关产品产值超50亿元。与阿特斯、通威、Maxeon Solar等知名光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十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先进微纳结构轻合金材料与技术——马爱斌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爱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马爱斌,留日博士/JSPS博士后,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铸造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金属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23年07月20日

微流场技术与生物基材料——郭凯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4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郭凯,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级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近3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9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对外合作项目43项、服务合同41项,总金额1342.7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实验室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加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王加俊教授是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是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项目获得者,曾多次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师从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冯大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重建、处理与模式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期刊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设备制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苏大附一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20日

光网络与通信——苏州大学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沈纲祥教授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纲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8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苏州大学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ONTRC)成立于2010年12月,系省内在光网络与通信领域唯一“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同时为“苏州大学创新团队”,成立有江苏省新型光纤技术与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苏州市先进光通信网络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中天宽带”光通信网络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亨通光导”光纤通信联合实验室,现有在编人员16人(包括:特聘教授/教授5人、特聘副教授1人、OSA Fellow 2人、IEEE Fellow 1人),讲座教授3人(包括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和IEEE Fellow),客座教授1人(IEEE Fellow)。 已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承担华为、亨通、中天、烽火企业合作等项目2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总量超过6000万元;在光网络与通信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包括超过60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中心成员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专利发明人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华为光产品线优秀合作项目奖,及其它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