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梁文轩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成科扬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对接成功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
2556项成果

2023年06月28日

具有优化地貌的钎焊超硬磨料工具技术

成果编号:21607
装备制造
一、项目简介 传统金刚石与CBN超硬磨料工具,磨粒总是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磨粒负荷不均,难以提高加工效率与获得理想的表面质量。综合高温钎焊与磨料择优排布两项新技术,开发了具有优化地貌的新一代钎焊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超硬磨料工具,包括单/多层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高效精密磨削砂轮以及金刚石锯切工具、磨抛工具和钻具等。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围绕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的难题,研发出毒害污染物资源化、高效转化与毒性减排技术为核心的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物化-生化-物化”耦合集成技术与装备,包括新型酯基树脂吸附处理技术、新型全混式零价铁还原-流化床芬顿氧化集成处理技术与装备、基于新型磁性树脂吸附的深度处理技术与装备,有效解决了精细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稳定达标和毒性减排的技术难题。

2019年03月15日

微界面传质强化反应-精细分离成套技术

成果编号:2120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该技术具有行业引领意义的重要成果。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被由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多项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石油资深炼油专家、原炼化局总工程师门存贵教授认为:“这是一项可能给炼油带来一场革命性的技术”。 长期以来,石油炼制、石化和煤化工产品加工、制药、新材料等生产过程中的加氢、氧化(空气、氧气与臭氧氧化)、氯化反应效率低、副产物多、能耗高、污染大等技术问题一直困扰国际学术界与工程界。 团队另辟蹊径,采用完全不同于国际上的方法,解决了大规模制造微气泡(微米级尺度)的理论问题与相关技术原理,并研发了核心装备,发明了数以十亿计的微气泡系统的测试与表征方法,建立并开发了制造和调控微气泡与气液微界面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软件,同时在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突破了国内外微气泡系统的气/液比不能超过0.05/1的上限,把气/液比一举提高到2000/1以上,使其可完全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加氢和氧化反应的需要。

2019年08月05日

空调用相变换热器

成果编号:22198
能源环保
目前在用有恒温、恒湿控制要求的工厂、医院、商业大厦等,空调系统的恒温恒湿控制处理方式为先预冷+降温除湿+再加热的方式来保证精确的恒温、恒湿控制要求,整个过程空气先要经过预冷以降低进入表冷器的温度,然后表冷器将水分冷凝出来之后,还要再次加热,提升供风温度来降低相对湿度,其中预冷、再热两个过程都需要外来能源。 相变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利用换热器内超导环流循环、温差动力循环技术,组成能量闭式循环系统,不需要任何外部运转功耗,实现预冷与加热循环,解决工艺问题,节能效果相当显著。空调处理机组内原表冷器不改动,在表冷器前面与表冷器后面各加一个相变换热器模组,组成闭式环流循环系统。对于新安装系统采用从侧面推入;对于改造项目,从侧面或从顶部吊装到合适位置放下即可。

2023年07月11日

全地形通用小型长航时无人机系统

成果编号:21548
其他
该项目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密跟踪小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的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并瞄准国内外市场应用需求进行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是集微米、纳米加工和检测手段于一体,具有先进的、有特色的加工装备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具有开发微纳电子器件、微纳光电子器件、微纳光机电系统、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等多功能的技术支撑体系;具有孵化器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开放的服务体系。纳米加工平台主要是由“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以及“产业化支撑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关键共性技术”是对制约我国高水平器件研制的高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提升我国纳米器件的原始创新水平和极限能力;“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包括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制备、器件设计、工艺加工、测试、器件封装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化支撑体系”包括知识产权运营、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人才培训、产业基金运营等内容。

2021年02月25日

粉末包覆原子层沉积(ALD)技术

成果编号:22174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纳米包覆面临的精度不可控、不均匀、不致密等“顽疾”,提出多场耦合克服微纳材料内聚力的离心流化策略,保障了微纳材料充分分散包覆后的固有物化特性,揭示离心压差补偿的动态包覆机理,实现了可控致密的均匀包覆层制备。该项技术完成第五代固体推进剂的集成应用,支撑长征固体运载火箭、核常兼备东风战略导弹等国之重器的研制,实现我国推进剂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其成果应用于能源环保、发光显示、生物医疗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领域,实现了原子精度包覆技术和装备的从无到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获得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

2019年08月24日

一种去除甲醛的新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成果编号:22231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本产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金属氧化物、纳米铂粒子、表面分散剂、渗透剂、去离子水等;无毒、无腐蚀、无异味,不产生二次污染;本产品能高效地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甲苯等VOC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需光照),同时可在家具或墙体表面形成一层纳米薄膜,阻止其内部VOC污染物的释放。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日俱增,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由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将是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CO2的排放控制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料表明,21世纪末CO2排放量将有可能使温室气体浓度达到1000 CO2当量,全球气温将会上升6℃,大大超过2℃的“安全线”,如果不采取措施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决定,燃煤电厂CO2捕集、转化和封存技术为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团队自主研发出一种廉价层状纳米催化材料,可将廉价的甘油及电厂排放的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酸甘油酯。碳酸甘油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固化剂,但目前国内生产碳酸甘油酯的企业极少,年产量不足300吨,供不应求;且国际上碳酸甘油酯的市场很大,每年销量约为3万吨,销售额10亿美元左右。 该工艺原料价廉,清洁环保,甘油转化率高(95[%]),提纯过程简单,原子经济性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无“三废”排放。本团队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工艺生产高纯度碳酸甘油酯(99.8[%])。
新材料
本成果研制了一种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碱性纳米碳纤维材料,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该材料以含N有机基团为碱性活性中心,其中N含量占该材料总质量的1~8[[%]],该材料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其最高碱强度H-的值可达18.4;同时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收率高,工业化前景广等诸多优点。

2019年09月03日

YHG抗类风湿软胶囊

成果编号:2228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类风关(RA)是病因不明、慢性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类风关患病率0.3%-1%。目前有2000万以上类风关患者。未治疗的患者,两年致残率50[%],三年致残率为70[%]。与正常人相比,类风关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因易浸蚀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小关节,不能自如活动甚至伤残卧床,且尚无治愈该病的药物,类风关又称“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 YHG抗类风湿软胶囊是植物芫花提取纯化出的有效部位,一种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多种药理模型研究显示,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优于帕夫林。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及竞争力。该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

2019年11月28日

智能医学影像处理算法及软件平台

成果编号:18512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研发的医学影像分析处理算法技术和软件云平台系统,构建了医学影像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和分布式计算,以实现影像诊疗的精准化、个体化以及高效化。创新研发基于数据流的弹性可定制模块功能的医学影像云平台技术,可以实现整套诊疗流程,大大提高分析处理效率,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影像需求,方便第三方开发者和医院信息部门轻松定制复杂的图形渲染和影像分析处理流程,同时本系统又研发了系统内部的影像存储、影像无损压缩、影像处理、影像分析以及影像图像的渲染等模块,加快医学影像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速度,提高医学影像软件功能的标准化,支持多种厂商特定的影像文件内容和格式,满足商业和教学研究型医学影像软件系统的应用需求,打破了国外高端医疗影像处理可视化系统对我国的封锁和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