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17年09月21日

王树众教授课题组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树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44
能源环保
王树众,1968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长期从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 、“863计划” 、等纵向科研项目在内的九十余项国家及省、部属基金和企业委托研发课题的研究, 经费总计达4500万元. 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180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拥有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128项,实用新型18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05项,美国专利2项。所率领的技术团队共40余人,研究生学历占90%以上。 主要从事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泥的超临界水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先进燃烧技术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垃圾气化熔融技术、高效环保锅炉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内容的研究。

2017年09月21日

抑郁症与心身疾病精准诊疗技术——袁勇贵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袁勇贵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534
生物技术与医药
袁勇贵,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东南大学心身医学研究所主任。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篇,累积影响因子90.58分。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在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改变及其在老年抑郁症转化为老年性痴呆中的重要作用和卒中后抑郁规范化诊疗策略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卒中后抑郁早期筛查用量表与《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已经获得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推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2021年09月28日

建筑固废资源化研究——肖建庄团队

东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肖建庄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975
能源环保
肖建庄,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建筑工程系主任,国际RILEM 再生混凝土结构行为与创新委员会主席、可持续土木工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砂石协会再生骨料分会副会长、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委员会主席、建筑固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再生混凝土材料与结构、高性能混凝土抗火、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海水海沙混凝土、建筑固废资源化与产业化、绿色智能建造技术。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行动计划等项目20 余项。主编国内首部《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国家规范《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参编《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建筑固废再生砂粉》等多部国家/行业标准。 近五年,致力于建筑固废资源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省部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2 项,均排名第一。出版专著3 本,发表SCI论文10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 项,连续入选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再生混凝土论文列全球第一,科研成果促进产业上、中、下游重点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肖建庄教授主持完成国内第一幢高层(12 层)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并负责菏泽市全再生混凝土科普馆项目的设计工作。该项目技术辐射“一带一路”国家,主持中日、中巴、中英、中韩政府间资源化合作项目。

2017年09月21日

药物一致性评价科技服务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希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3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为徐希明和余江南教授,团队成员有刘宏飞、朱源、童姗姗、曹霞、施峰等专家以及20名研究生。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我国药品整体提高质量的政策,适应药品研究新形势,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团队依托药学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瞄准基本目录药物、重特大品种药物、有重大技术难度的药物(尤其是控缓释制剂),全方位的开展研究,探索质量控制的关键生产技术,力求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案。目标:最终使仿制产品质量达到和原研制剂一致具体业务范围:原研制剂来源筛选和质量剖析,包括晶型、粒径、溶出曲线、杂质谱分析、异构体、包材分析等;原料合成工艺优化、精制方法研究等;针对关键指标筛选原料供应商,为制剂生产商提供原料分析报告,判断质量优劣;制剂一致性评价,提出制剂提升产品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制剂工艺优化、处方修改、辅料来源及型号规格筛选,使产品达到原研制剂的质量水平;完整的质量研究,修订、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动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稳定性研究;包材选择和包材相容性试验;联系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协助企业完成工艺放大、工业化生产。

2023年08月02日

健康照明与专业显示-张宇宁博士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宇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4
电子信息
张宇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东南大学-苏州计量测试院健康光环境联合实验室主任;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7年09月21日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三相四桥臂微网变流器研究——窦伟团队

淮阴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窦伟
职称:
团队编号:09378
能源环保
窦伟博士,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大功率电子变换器及其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领导开发出已经大批量应用于电站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是江苏科诺伟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总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多项中国科学院院级项目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863”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开发。获得可再生能源学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7人。自动化学院是淮阴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和实验条件,已建成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计算机仿真、传感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与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测控技术等32个实验分室,实验仪器设备先进,为我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开发、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中,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在电能质量治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分布式控制、智能控制、远程通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硕果,先后有3项成果实现产业化生产,1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果荣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电能质量优化、电力电子变流器、新型大功率电源等方面已经获得一批研究成果。现近1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晨光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96
能源环保
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室 目前主要从事生物质全成分转化为先进液体燃料、生物聚合物材料及高值化工品的前沿基础研究与技术集成开发。实验室已完成国家、科学院、省部级项目二十多项,目前承担了国家973、863重点、国家基金重点、面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近5年来在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在能源与化学化工领域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山东、河南、广东建成生物质合成醇醚燃料的中试基地,并在辽宁建设千吨级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汽油/航油中试基地,积极推动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工业化进程。 实验室与日本富山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中部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波音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能源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

2017年09月21日

海洋技术——海洋遥感团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宜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49
电子信息
何宜军,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2013-2017教育部高等教育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X X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课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共5项、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合成孔径雷达海洋遥感、X波段雷达测量海浪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X 波段测浪成果已在海南省近岸观测系统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北京海兰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航天宏图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王雪梅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雪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7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雪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提出和建立了基于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智能化分子/细胞/活体实时动态高灵敏快速检测与成像新系统,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新型纳米生物探针、器件、微阵列等,实现肿瘤等重大疾病及其生物活性分子与相关病原体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原位监测;原创性地发现和利用肿瘤细胞和活体组织原位选择性生物合成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肿瘤等病灶区的生物自成像的精准靶向标记与实时动态快速多模态成像分析。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23年07月21日

配合物框架材料的电化学研究——庞欢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庞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83
新材料
庞欢,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江苏省杰出青年(2020);全球高被引学者(2020-2022);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22)。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7项(联合重点1项)。发表SCI论文40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R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R3)、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8,R1)、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R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R4)。在配合物框架材料的可控合成、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与江苏法比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16年01月14日

商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徐州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郭姗姗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589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近五年内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CSSCI论文六篇,北大核心论文二十余篇。获省级奖励6项。在商务英语培训、英语翻译、跨文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外贸公司国际贸易员工培训、短长期出国留学、访学等方面得到应用。与徐州市旅游局、徐工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X年科研总经费达20万元。

2015年07月13日

分子与界面化学工程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陆小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682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陆小华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5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无锡压缩机厂、镇江太白集团、瑞典诸多外企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