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粮食储藏与加工技术——吴文福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文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1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文福,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成员单位负责人,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四届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7篇,获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粮食干燥储藏、粮食在线水分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横流组合式粮食干燥机”成果已在中小型粮库及农场用户中得到应用,并进入国家农机推广目录,与长春吉大科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研究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任露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13
装备制造
任露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副主席,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副主席,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中国国家代表。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括军工“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国家科技成果重点转化、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机械部件仿生减粘、耐磨与抗疲劳表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一汽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先进材料强韧化原理与技术——王慧远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慧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06
新材料 其他
王慧远,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107篇,获专利授权12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和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在金属材料强韧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型高性能热作模具、高强韧铸铁材料、新型高强韧镁合金轧板等成果已在机械、汽车和交通等领域得到应用。与一汽集团、山西银光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激光毛化中心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杨明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99
其他
杨明江,研究员,博导。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6人,5年承担国家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余项,发表SCI论文9篇,专利3项。获省部级奖励 1项。在激光毛化技术及装备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被国内10多家企业所利用。

2013年10月01日

镀层工艺力学与摩擦学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夏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96
装备制造
夏原,研究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副研究员1人, 5年承担国家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余项,发表SCI论文9篇,专利与软件4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在真空阴极弧离子镀及DLC超硬薄膜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并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2013年10月01日

海洋环境与工程应用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林缅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91
能源环保 其他
林缅,研究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近5年承担国家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15篇,专利与软件15项。在海洋管道安全评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已被中石油公司所使用。

2013年10月01日

多相流体力学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吴应湘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88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吴应湘,研究员/博导,博士,2003年被中国科协评选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十五”重大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2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发明专利4项。在油气水分离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已经在石油企业进行中试,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汽车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华林团队

武汉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华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67
装备制造
华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会理事、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9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汽车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高性能齿轮精密摆辗技术和高性能轴承精密轧制技术等成果已在机械、汽车、火车、化工、电力、国防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锻造公司、黄石哈特贝尔精密锻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01日

半导体激光成像技术——周燕团队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周燕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58
电子信息
周燕,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11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激光夜视成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连续激光夜视成像技术成果已在安防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精湛仪器有限公司、北方北方夜视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4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功能材料环保助剂开发与产业化——蒋平平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蒋平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36
新材料
蒋平平,1957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6年-2011.1年一直担任江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荣获2007-2008年度江南大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标兵称号、2010获无锡市“知识产权管理”先进个人、2010年获江南大学“荣智权奖教金”。在科学研究和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得到了国内本行业的认同,曾连续四年在全国塑料助剂行业学术与技术交流会作特邀报告,受到业界的普遍欢迎,现任中国工程塑料协会助剂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全国水溶性高分子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塑料助剂》期刊编委、《增塑剂》期刊主编、《Journa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特聘中国编辑。2012年获得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都为副教授。2006年以来,本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创项目、江苏省国际合作课题和江苏省创新团队等研究项目12项,围绕国家产业导向的研究项目,主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品质环保增塑剂制备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08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环保增塑剂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获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获安徽巢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发表SCI、EI及国内核心等刊物上论文7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1项,授权专利13项,其中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分别为《增塑剂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和《环保增塑剂》(国防工业出版社)。与常州市武进佳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建德建业有机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6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防与细菌分子生物学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学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28
现代农业
团队负责人高学文,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植病生防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科研助理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7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在harpin蛋白生物农药和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研发和应用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发的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和脂肽类生物农药在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与无锡亚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科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科研经费50万元左右。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肥料技术——沈其荣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其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24
现代农业
沈其荣,男,博士,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学科组组长。从1982年攻读硕士和1985年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一直从事有机肥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有机肥的项目5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重点研究了有机肥协调土壤养分供应的机理、微生物有机肥克服蔬菜连作生物障碍的机理、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产业化开发等工作,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所研制的肥料产品获得34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1项专利获江苏省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和国家专利金奖(第一完成人),发表SCI论文158篇),总引频次1200多次,H指数20,主编出版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现兼任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中心主任,江苏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中心主任,农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太湖水防治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PEDOSPHERE (SCI刊物)副主编,曾任PLANT SOIL编委和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获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科技部十一五科技计划完成突出贡献奖”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成绩显著,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有机肥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10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48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有机肥研发、功能型生物有机肥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微生物有机肥料配套技术”成果已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新天生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明珠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X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