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
589项成果

2013年10月09日

车载双区域显示器

成果编号:01754
电子信息
该项目研发的双区域立体显示器,可在同一台显示器前左右两侧同时看到不同的图像,一屏双用。

2013年10月10日

污水处理吸附树脂

成果编号:01749
能源环保
该项目根据有毒有机物的理化性质,合成出合适化学结构和物理孔结构的特种吸附树脂。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发明专利1项。

2013年10月09日

聚乳酸类生态友好材料的全绿色合成工艺

成果编号:01741
能源环保
该项目采用无毒无金属有机胍系化合物为催化剂实现聚乳酸类生态友好材料的全绿色工艺合成、应用及规模化试生产。已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发明专利2项。

2013年10月10日

电磁波驱动的脱硫技术

成果编号:01755
能源环保
该项目利用电磁对石油中含硫类极性物质快速、选择性作用的原理,配合相关物理、化学方法和相关试剂,研发了一种电磁波脱硫技术,获发明专利 1项。
能源环保
该项目致力研发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技术及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应用,符合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框定的重点“能源领域”技术突破方向。

2013年10月09日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新技术系统

成果编号:01763
能源环保
该项目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 10 项,获发明专利3 项。

2014年06月05日

国家Ⅰ类肿瘤化疗增效新药(1416)

成果编号:06540
生物技术与医药
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糖蛋白是肿瘤化疗失败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因此抑制P糖蛋白是提高肿瘤化疗药效,降低毒副反应的有效手段;寻找和研究抑制P-gp的药物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

2017年09月12日

靶向抗肿瘤结合物(Trans-AA)

成果编号:1822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如何提高抗肿药物的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是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焦点。本项课题利用肿瘤细胞表面富含Transferrin(Trans)受体的特性,利用Trans作为靶向载体,将抗肿瘤化合物,如紫杉醇、喜树碱类、阿克拉霉素(AA)等,有目标的送达肿瘤细胞部位。并利用Trans的内吞特性,将抗肿瘤化合物转入细胞内,杀死肿瘤细胞,达到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的目的。本项目在Trans蛋白的分离纯化、抗肿瘤化合物与Trans的化学连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有关结果“一种转铁蛋白与生物还原剂的结合物及制备方法”申请了专利(200510038631.3),而且系列专利正在进一步申请中,临床前评价正在进行中。

2017年09月12日

仿生视觉系统

成果编号:18247
电子信息
仿生视觉系统包含两个主要部分:仿生视觉感知模型和仿生视觉皮层模型,这两个模型都是基于生物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而构建的。仿生视觉系统前段的视觉感知,采用高于生物视觉器官的电子器件,作为视觉模块的基本单元,获取目标的三维数据。在视觉感知段对图像信号进行色彩校正、图像锐化等初级处理,并发送至视觉处理子系统(类似于大脑视觉皮层)用作进一步处理,例如纹理分割、分类、识别、跟踪等等。仿生视觉处理系统应用了细胞神经网络,用于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视皮层。仿生视觉系统的功能是图像视觉信息处理,模拟动物的视觉功能,实现对复杂场景中多目标的探测、分类、识别、理解、跟踪等任务,并具有比生物的视觉系统更优越的性能。
生物技术与医药
快速准确的诊断检测技术是COVID-19疫情防控的第一关,也是辅助COVID-19患者病情监控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支持。目前普通实时定量荧光 PCR(qPCR)核酸检测试剂盒依旧是COVID-19确诊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受操作繁琐、耗时长、需要集中送检等限制,还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大量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排查诊断的检测需求。 为了缩短检测用时,提升便捷程度,推动诊断前移下移,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项阳教授带领团队骨干焦瑾、段成杰等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为豪教授团队合作,以新冠病毒核酸保守序列作为识别对象,结合等温级联扩增技术的信号增益高,反应速度快等优势,研究和发展等温单独闭管一步法检测新冠状病毒核酸的新型检测技术(NSHCR)和装置,实现核酸检测一体化,达到“样本进,结果出”的现场快速检测。该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弥补目前针对2019-COV-2核酸的qPCR检测的缺陷,另一方面也为COVID-19的鉴定检测提供新的技术。
新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作太赫兹和红外光偏振调制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前太赫兹偏光器大多是通过机械加工用金属栅制成的,金属栅间距的最小极限是10微米左右,比太赫兹波长比小十倍,因此大大减小了偏振消光比。科研人员通常用薄膜沉积和光刻加工的方法制造红外和高频太赫兹的偏振器,对透明衬底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几个太赫兹到20THz波段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分子束外延的方法,获得在半导体材料中嵌入具有半金属性质的纳米线结构的复合材料,可用作宽频的太赫兹和红外偏振器,并可与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太赫兹和红外光电器件进行集成。

2015年07月14日

磁性树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成果编号:10203
能源环保
新型磁性树脂吸附剂由于在结构中含有植入的磁体,便于沉淀分离,同时可减小树脂粒径,缩短作用时间。该磁性树脂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容量为传统吸附剂—活性炭的4倍以上,其全混式接触池的操作方式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水及废水处理过程,可去除低浓度废水生化出水中50%以上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30%以上的硝态氮。对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工程投资约300万元/万吨,运行成本0.12-0.15元/吨;对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投资约为500万元/万吨,运行成本0.40-0.50元/吨。该磁性树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深度处理方法,已申请20余项国内外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我国中水回用、解决水资源短缺及低污染水源水高效经济净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