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
5648项成果

2021年01月07日

路面状况检测器

成果编号:26711
电子信息
路面状况检测器可以实时监测路面的覆盖物种类、温度、冰点和水膜厚度等参数,可对恶劣气象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对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以及交通事故预防预警不可或缺。项目系统研究了路面状况检测器的四个核心检测模块:冰水检测模块、水膜厚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盐度检测模块,解决了路面状况检测器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能源环保
提出在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过程中通过分级冷凝获得生物油轻质和重质组分,将轻质组分采取低温、高温二级温和加氢,重质组分化学链制氢提供氢源,自氢制取高品质含氧燃料的新途径。建成了国内外首套千吨级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高品质含氧燃料示范装置,经第三方检测认定:可实现5.6吨生物质制备1吨目标产品,生物油总碳利用率89.3[[[[[%]]]]],产品中醇类选择性达87[[[[[%]]]]],制备的含氧燃料能够与汽柴油混合使用,动力性能相当,碳烟排放量可降低20[[[[[%]]]]]。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1年01月07日

玄武岩智能材料监测系统

成果编号:26713
电子信息
结合光纤传感技术,开发出具有自监测自传感功能的玄武岩纤维智能筋。将这种智能筋埋入结构,可实现结构长期性能的有效监测和评价,提高结构安全性。结合应用场景和数学模型建立桥梁、隧道、大坝、道路、管廊、建筑物的结构完好状态的连续监测、损坏和险情评估等长期健康监测系统。

2021年01月07日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成果编号:26718
能源环保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2021年01月07日

水电/生物质共转化为合成天然气工艺

成果编号:26719
能源环保
针对我国严重弃水问题,提出将冗余水电就地转化为易保存和运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整体工艺,冗余水电电解水产生氢气,生物质气化提供碳源,制备甲烷化催化剂,氢气和合成气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在特殊设计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天然气,实现水电和天然气系统的交叉互补运行,提供能源优势互补新途径。建成了一套电转气小型示范装置,稳定运行并测试后,其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甲烷选择性大于99.9[[[[%]]]],转化率可达100[[[[%]]]]。

2021年01月07日

人机交互遥操作空间机器人技术

成果编号:26721
电子信息
突破了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人机交互遥操作的关键支撑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能源环保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2021年01月07日

秸秆就地炭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成果编号:26728
能源环保
针对农业废弃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收集运输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开发了秸秆就地转化制备生物炭技术与装备。该装备包括进料预处理、热解炭化、余气处理等系统,采用自主设计的螺旋管式床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油气燃烧供能,通过螺旋状内外套筒间壁换热,实现装置小型化、轻质化、紧凑化和塑形化,可根据收割机外形,灵便的装载于收割机两侧,在田间收割农作物时就地处理秸秆。秸秆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分离,生物炭可直接还田,可改良土壤与固碳减排,也可收集提质作为高端用途,实现秸秆就地转化与综合利用。

2021年01月07日

L2-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成果编号:26743
电子信息
搭建多模态以及全视角环境感知平台,研发复杂环境下多模型车辆状态多源信息融合估计技术,研发高精度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研制高鲁棒性自适应车辆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研发基于车路协同V2X的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与自然人机交互界面,研发智能卡车编队控制技术,形成融合感知、定位、决策、控制、车路协同的L2-L4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2021年01月07日

燃煤烟气汞形态浓度取样装置(OHM)

成果编号:26744
能源环保
安大略法(OHM)是US-EPA推荐使用的燃煤烟气汞形态浓度取样测试分析的标准方法。适用于燃煤电厂、水泥窑炉、有色冶炼等行业固定源烟气汞排放浓度的现场取样。

2021年01月07日

烟气中氧化态汞检测转换装置 (Hg2+)

成果编号:26745
能源环保
目前汞在线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元素汞的检测,即只能检测元素汞Hg0,氧化态汞Hg2 的检测需要使用Hg2+/Hg0转换装置。 东南大学开发的氧化汞/元素汞转换装置(Hg2+),采用化学湿法,可将烟气中氧化汞Hg2+实时转化成元素汞Hg0,经除酸性气体、除水装置后,通入汞在线分析仪即可检测烟气中元素汞( Hg0)、氧化态汞( Hg2+)和气态总汞浓度(HgT)。 本装置为便携式操作单元,使用方便,精度高。可应用于实验室、工业排气(不含尘)中汞形态浓度的实时检测。

2021年01月07日

生物质低温气化高温熔融制取可燃气技术

成果编号:26747
能源环保
目前国内外现有工业规模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普遍存在生物质气化效率低、燃气中焦油含量高等问题。燃气中焦油含既造成能源浪费,又易造成堵塞,加快设备损耗,气化岛整体使用寿命不长。己建成的工程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已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应,不利于进一步产业化。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东南大学针对我国国情和农作物废弃物的特点,采用流化床低温气化+高温熔融气化制取焦油含量极低的中热值可燃气,目前已建成该工艺的日处理秸秆量7吨的成套示范工程,已稳定连续运行2000小时以上,获得了热值7MJ/Nm3的可燃气,可燃气中焦油含量小于1mg/Nm3,远小于人工煤气国家标准(GB/T 13612-2006)中焦油含量要求,生物质中碳元素转化率96.5[[[[[%]]]]],能量综合利用效率90.7%,单位MJ的可燃气成本低于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