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
2961项成果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该项目基于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实现自动化、高精度的实时检测,开发一种在线桉树旋切薄板缺陷检测与分类系统,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桉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木材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使用价值。然而,在生产中,旋切薄板往往会存在各种缺陷,如节疤、裂缝、褶皱等,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了薄板的质量和应用价值。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劳动强度大,且准确率和稳定性均无法保证,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本系统将利用3D深度相机进行旋切薄板的缺陷和厚度的测量,从而检测出如裂缝、凹陷等几何缺陷;同时,利用彩色相机获取薄板的颜色和纹理信息,以检测出如色差、杂质等表面缺陷。这两种相机的数据将同时输入到我们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进行缺陷的识别和分类。为了实现流水线作业,我们还将设计一个合理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控制系统,实现对旋切薄板的快速拍摄、数据分析和决策。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中草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品质与功效与产品纯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亟需有效的检测与分拣方案。本项目通过高光谱技术提取中草药材样本的光谱特征,利用多种预处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结合并优化目前常用于中草药检测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分类、卷积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中草药材识别模型。本项目将实现中草药材识别结果与机械臂控制的高效契合,针对识别出的杂质,利用机械臂吸盘将其剔除,实现中草药材的高精度分选。本项目有助于促进中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中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标准化管理。此外,项目的成功实施还将为其他产品质量检测领域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分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07月07日

AGV智能巡检机器人

成果编号:38190
装备制造
本项目团队人员依托盐城工学院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智能控制、故障诊断、工业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2022年1月团队人员针对工业生产现场要害场所在自动巡检、故障诊断、图像识别等方面的需求,结合团队成员多年以来的科研成果,拟开发基于自动导航、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人工智能等技术的AGV智能巡检机器人。 本项目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企业横向项目,累计到账经费达300多万元。团队的多项科研成果可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本项目。此外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新建有智能控制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可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目前项目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共同研制了全自动运轴滑板车、并轴机经轴自动上下轨道车、AGV自动落布小车等多个实际应用产品,已在南通市多家纺织企业的生产车间投入使用。
装备制造
该阀门由阀门控制器与电液式阀门组成。阀门控制器为冗余 CAN 总线的智能节点,利 用嵌入式系统(STM32)作为控制器,通过冗余 CAN 总线与上位机相连接,从而组成阀门 遥控系统。阀门控制器接受上位机的指令,控制电液式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同时实时自动检 测阀门的工作温度、湿度、电机工作电流,并实现自动保护;检测的信息通过 CAN 总线传 输给上位机,通过监控画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各阀门的开度、工作温度、湿度、电机 工作电流等信息。该技术适用于船用阀门控制,通常用于船舶压载水控制系统,也适用于一 般的电动式阀门。
装备制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基础和通用部件列为优先主题,将重大产品、复杂系统和重大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寿命预测技术列入重要研究方向。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开展,以及流体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国内市场对核心液压零部件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但国内外液压元件可靠性评估都采用一件一试的传统方法,造成试验耗时长、误差大、能耗高三大世界性难题,严重影响国内企业可靠性研究的积极性,妨碍国产液压元件质量提升及在国防重大装备中的应用。为保障我国重大战略与民生工程急需重大装备顺利制造,并尽早克服国产液压元件可靠性低的技术瓶颈,新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节能型可靠性试验装置研究迫在眉睫。项目团队经过 20 余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液压元件多种类的可靠性短时评估新方法,健康状态大数据下液压系统寿命预测新理论,液压系统群的并行节能可靠性增长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创新。授权发明专利 39 项,实用新型专利 34 项。相关技术有效促进了国产液压核心元件的可靠性水平提升,其中首创的多类液压元件并行测试方法,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

2023年07月04日

一种水面温室气体实时监测船

成果编号:38028
装备制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温室气体实时监测船,包括船体(1),船体(1)上设置有光电转化单元(2)、气体收集单元(3)、自动进样单元(4)、温室气体检测单元(5)和数据传输单元(6),光电转化单元(2)分别与气体收集单元(3)、自动进样单元(4)、温室气体检测单元(5)和数据传输单元(6)连接,气体收集单元(3)采集气体并将气体传输给自动进样单元(4),自动进样单元(4)将收集的气体传输给温室气体检测单元(5),温室气体检测单元(5)与数据传输单元(6)进行数据交互传输。本发明的一种水面温室气体实时监测船,能够解决现存装置自动化化程度底,水面实时长序列监测能力弱,检测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对于电能依赖过多,无法长时间工作,现有工作仪器预热时间长等问题。

2023年09月26日

无人机多元任务智能巡检系统

成果编号:39859
装备制造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逐步应用于智慧园林、城市治 理、应急救援、工业生产场景,为各类垂直行业智慧化发展深度赋能。无人机巡检场景存在高度动态 性、目标微小性、干扰多样复杂性,对于机器视觉检测提出了严峻挑战。本团队面向多元巡检任务,立 足于类脑智能的组合复用机制思想,研制了多元智能巡检任务系统,包括异物检测、树木盘点、农田检 测、火灾检测等,荣获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3年07月19日

三维矢量精确成形机器人

成果编号:38686
装备制造
三维矢量精确成形机器人,是指通过多轴(3~6轴)机器人对金属材料施加连续变化的矢量力系,并控制材料沿着某一特定方向实现精确流动,最终实现形状和尺寸精准控制的高效、高精度柔性成形机器人。三维矢量精确成形机器人具有柔性大、快速响应、产品适应性广、制造精度高等突出优势,是特种机器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基于三维矢量精确成形机器人的高性能复杂构件整体精确制造是国际先进制造领域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可以实现难变形材料复杂构件的柔性精确成形、局部特征加工及在线强化。该项技术在航天航空、核能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重要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年08月21日

可变带宽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

成果编号:39613
电子信息
为满足安保行业对移动无线视频传输的需求,清华大学利用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研发成功可变带宽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清华大学自主发明的 TDS-CP-OFDM技术,可在 3~20公里范围内将一路高清晰度的现场图像和声音实时回传,具有移动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绕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大、图像清晰流畅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消防、武警、电视台等行业,在安全保卫、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07月19日

列车轮对尺寸正线动态检测

成果编号:38684
装备制造
该系统利用视觉光电测量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列车轮对7类尺寸的高精度测量,全面适应高速、强震动的高动态现场条件,可在0-300 km/h时速、重载、正线、野外正常使用,静态测量精度0.1mm、动态测量精度优于0.2mm。产品配备“环控系统”,可适用于大风沙、雨雪、高低温湿等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环境和重载、震动、昼夜等各类复杂现场工况,彻底解决了货车流动检测难、检测工作量超大等困扰行业已久的问题。同类产品国内首家通过CRCC检测,首家部署于国铁集团TWDS技术主导局,且是目前唯一可安装于重载高速正线的产品,已在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及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兰州等铁路局成功应用,推动了铁路维护从“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为铁路安全运行和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电子信息
针对光合细菌发酵培养装备工艺落后、发酵培养过程各参量之间相互耦合及关键参量难以实时测量的特性,以发酵培养过程高密度(细菌密度)、高表达(产物浓度)、低成本(生产成本)为目标,在光合细菌发酵培养装备结构优化、关键参量软测量、发酵过程动态解耦控制和测控系统集成开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研究。
装备制造
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团队领衔研制,负责人应义斌教授是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第二召集人。是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负责人,以及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和浙江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负责人。曾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Arkansas、美国农业部Instrumentation and Sensing Laboratory和Texas A&M University担任Visiting?Professor或Visiting Scientist。 团队发现了电化学纳米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及增敏效应,建立了农产品痕量化学性污染物高灵敏感知方法;探明了生物特异识别-纳米高效增敏的感知机理,建立了基于生物-纳米复合敏感界面的农产品微量食源性致病菌高特异、高灵敏感知方法;阐明了柔性金属纳米超材料物理机械特性对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农产品表面化学性污染物原位感知方法,为农产品安全检测传感器实现无电池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