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
1488项成果

2023年12月30日

猪场智能巡检机器人

成果编号:40655
现代农业
本成果针对传统养殖工作繁重、危害健康、传播病毒和管理 粗犷等特点,围绕智能养殖领域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猪场自动 式巡航机器人,实现了对母猪体征多元数据的精准监测,实时感 知和行为检测,为千猪千面的生猪精准养殖提供理论依据。系统 主要包括周期巡检、猪只检测、云端备份和数据可视化四大功能, 实现了云平台综合管理的一体化,集成智能硬件、云服务器以及 前端管理平台,形成了三合一 的智能管理模式。猪场智能巡检机 器人由本体、充电仓及轨道、数据存储装置和云服务器组成,通 过全天候不间断智能巡检,将采集的视频数据存储并上至云服务 器,经智能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分析后,将提取的畜牧信息发送至 养殖者手机 APP和网页端显示 。本装备提高畜牧养殖的自动化 水平 , 降低人力投入 ,提高畜牧福利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 荣获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长三角地区应用。

2023年12月30日

工厂化蘑菇采摘智能机器人

成果编号:40656
现代农业
针对双孢菇层架式工厂化种植中采摘环节劳动力短缺的迫 切需求,重点研究蘑菇采摘机器人构型设计、蘑菇视觉原位测量 及在线分级方法和力/位置柔顺控制 、协调优化控制技术等 。突 破菌类设施智能化精细生产中蘑菇采摘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 化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实现蘑菇采 摘环节的“机器换人”,解决蘑菇工厂化种植中全程机械化和智能 化“ 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推动蘑菇种植产业全程无人化和智能化 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应用,提升我国菌类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和国际竞争力。所研制的双孢菇仿人采摘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方法 及关键技术是基于ROS 系统的双臂智能仿人蘑菇采摘机器人系 统 , 采用多目 RGB-D 深度相机与 RGB 相机相结合的方法 , 通 过人工智能算法Yolov3 进行蘑菇在线识别与定位 , 通过导航系 统实现多传感器融合导航,通过升降系统实现各个高度的菇床定 位,通过双臂采摘系统和辊筒系统实现蘑菇无损抓取和自动换框。 荣获首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长三角地区应用。

2023年12月30日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 4R 技术体系

成果编号:40675
现代农业
针对南方水网区集约化农田化肥用量高等造成的农业面源 污染问题,提出了基于氮肥产量响应曲线和氮流失曲线的作物高 产环保施氮量的确定方法,创新了高产环保的农田养分精投减投 技术 、流失氮磷的“ 排水 口原位促沉— 生态沟渠拦截— 湿地塘浜 净化”全过程多重拦截技术 、环境源氮磷养分的农田安全再利用 技术及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形成了可 复制可推广的“ 源头减量— 过程拦截— 养分再利用— 生态修复” 集成技术模式,在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可有效实现减投减排、增产增效和区域水环境改善的三赢。 适宜区域: 适宜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农田。

2023年12月30日

番茄系列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研究

成果编号:40677
现代农业
该成果集成杂交回交、生态筛选、航天技术、分子标记等多 种手段 ,创制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虫 、抗逆 、具有特殊性状、 富含高营养、含特殊基因等新型番茄育种材料;选育出“ 皖杂”“ 皖 粉” 系列品种 30 余个 ,品种类型丰富,适应不同方式、不同地区 栽培,满足了番茄生产和市场消费对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品 质、风味 、熟性等不断提出的新要求,部分品种及配套技术已成 为番茄主产区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

2023年12月30日

辣椒系列专用型品种选育

成果编号:40678
现代农业
该成果建立了彩色和雄性不育辣椒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聚合 了穿梭育种等多种育种方法,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选育出具有 不同颜色的优质专用型辣椒品种(组合) 12 个 。通过国家登记 品种 6 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1 项,育成的“ 紫燕 1 号”填补了国 内彩色辣椒育种的空白,“ 皖椒 10” 解决了早熟和高产的矛盾,实 现早熟 、高产和抗病的聚合 , 新品种和新技术已在全国 20 多个 省市累计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我国辣椒品种更新换 代。 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 科技奖一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
现代农业
建成国际最大的乌塌菜种质资源库,创制紫色和红色乌塌菜 等多样化新种质 146 份 ,选育骨干亲本 5 个 ;研发单倍体育种、 胚挽救技术,优化了乌塌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解决了难出胚 基因型出胚率低的难题;建立了乌塌菜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 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实现雄性不育规模化制种;育成具有复 合抗性、色泽多样、不同株型、适宜不同栽培模式的优质高产系 列品种 9 个 ,在安徽 、江苏 、陕西等 8 省(区)推广应用。 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华耐园艺科技奖特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
现代农业
该成果建立了西瓜耐裂高效和染色体快速加倍育种技术体 系 ;实现了西瓜遗传改良基础与育种技术创新 ;引进、挖掘、创 新优异新种质 86 份,其中骨干自交系 10 份。培育出不同生态型 配套、满足周年生产需要的优质多抗中小型西瓜系列品种(组合) 20 余个 ;获植物新品种权 1 个 ;研究总结出新品种(组合)优 质高产制种技术,系列中小型西瓜大棚栽培技术。新品种和配套 技术已在安徽、江苏、上海等 20 多个省市区示范推广。 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安徽及周边地区种植。

2023年12月30日

皖油 206R

成果编号:40687
其他
该品种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冬性 , 生育期 223. 10 天 。籽粒 黑褐色 ;芥酸含量 0. 192% ,硫苷含量 23.08 微摩尔/克 ,含油量 44.36%。 低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高抗根肿病,抗寒性与抗倒性强。 第 1 生长周期亩产 187.49 千克,比对照增产 6.61%;第 2 生长周 期亩产 219.22 千克 , 比对照增产 16.80%。 获国家重点研发与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适宜区域: 适宜长江下游冬油菜地区种植。

2023年12月30日

瓜蒌节水取籽清选装备

成果编号:40688
现代农业
创新要点: 1. 区别于传统人工取籽 ,该装备可一次性完成瓜蒌的破碎、 脱皮 、清洗、瓤籽分离作业,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降低人工成 本。 2.通过专用破碎装置结合分段式分离,有效降低作业需水量, 改善瓜蒌取籽水污染问题。 3.该产品于 2021 年通过省农机专项鉴定 ,进入安徽省农机 补贴目录,年销售量 1000 余台。并获得 2021 年度中国创新创业 大赛安庆赛区优秀奖 ,2022 年获省博览会金奖。 技术指标: 工作效率为 1.5 吨/小时 ,瓜子破损率≤5%。 获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支持。 适宜区域:适宜有取籽需求的瓜蒌种植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

2023年12月30日

蚕室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成果编号:40690
现代农业
该系统集成智能蚕室展示、管理、操作为一体,应用云计算、 边缘计算及物联网,通过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控共育室升温、 降温 、补湿及换气,营造家蚕饲养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专家远程 观察、诊断、指导智能蚕室中的养蚕情况,从而提高家蚕发育的 健康性和整齐性,为蚕室整体化水平提升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撑平 台。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养蚕环境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小蚕共 育水平 ,还可为工厂化、标准化养蚕提供科技支撑。 适宜区域: 适宜全国蚕桑主产区推广应用。

2023年12月30日

茶小绿叶蝉智能监测设备

成果编号:40691
现代农业
本产品针对茶园重发害虫茶小绿叶蝉,研究并开发了一种基 于“ 色板” 的茶小绿叶蝉智能识别监测设备。该设备有效利用无线 传输 、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时感知并获 取靶标害虫图片,依托建立的数据应用平台,将虫害识别的专家 知识和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茶小绿叶蝉的识别和自 动统计,同时能获取茶园气象信息,为开展人工普查、定防治期, 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该套自动监测设备,对茶小绿叶蝉的识 别统计准确率达 85%以上 , 实现了监测预警的智能化和实时化, 有效解决了完全依靠人工调查带来的测报工作量大、耗时耗力等 现实问题。 荣获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奖二等奖。 适宜区域: 适宜江苏及全国茶区。
现代农业
该项技术采取扦插前苗圃覆地膜的方法,利用夏季高温阳光 产生的湿热作用,杀灭扦插土层中的有害微生物、杂草及其种子, 以获得茶树短穗扦插所需的土壤环境条件。覆地膜期间,最高气 温达 35℃晴好天气延续 7— 10 天,苗床地下 5cm处可达到 50℃ 以上高温 ,5cm 表土层中 , 真菌类微生物的杀灭率达 95%以上; 处理后的土壤茶苗扦插成活率、成苗率与铺黄心土相当,可节约 成本每 667m2 达 2000 元 ,且绿色 、环保 , 可持续应用。 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2011-2015)支持。 适宜区域: 江、浙 、沪、皖各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