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
589项成果

2023年07月03日

集监听受话一体的通用平台数字降噪耳机

成果编号:37909
电子信息
突破专用降噪芯片的限制,基于通用平台实现集环境监听、主动降噪和受话补偿于一体的降噪耳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2023年07月03日

4G智能电表

成果编号:3791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已经开发完成具有完整电能计量功能的4G智能电表,可测量分相及合相电压,电流,功率,电能等参数,支持RS485通信和4G通信,可实现一址五发,搭配服务器可实现终端仪表到服务器全过程解决方案。

2023年07月12日

特种光纤(阵列)激光处理系统

成果编号:38418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以5G/F5G为核心的“新基建”和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爆发式发展所带来的高性能特种光纤器件的重大需求,也推动着相关光纤处理装备的需求。现有的以熔接机为代表的光纤处理装备具有功能单一化、光纤涂层剥除、光纤端面处理、光纤熔接损耗值偏差大;高端熔接机价格昂贵(百万以上)、依靠进口、并且其熔接机加热源固定、熔接光纤种类少等缺点,无法实现下一代特种光纤处理需求。 本团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特种光纤端面处理、切割、熔接、拉锥、测量与性能参数分析等综合的设备,创新性使用的快速激光冷(热)加工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切割技术和电极放电加热技术,其具备了高精度、清洁、快速、高精度的特点,使得特种光纤的大规模剥离切割、熔接处理、质量检测成为可能,批量化生产特种光纤器件的愿望即将实现,生产加工的特种光纤具有端面平整度高、表面洁净等优势,同时可以在线监测后继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处理,为客户提供多样的定制化服务。 对比以普通传输为目的所使用的单模光纤器件加工,特种光纤器件的加工需要更高的加工标准和技术,具备了有少数几家国际公司尖端产品才能拥有的加工精度和对准工艺。同时我们还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类似进口设备价格1/3-1/4),可以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竞争优势明显,在产品市场化的进展中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尤其适合针对业界热门的多芯光纤处理和光纤阵列处理。也可以用于光纤-芯片无胶化封装连接。

2023年07月12日

五谷虫提取物

成果编号:3842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成果名称“五谷虫提取物” 培养的五谷虫经一系列加工过程,形成“五谷虫提取物”,白色粉末。经实验室系列研究,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改善肠炎方面具有卓越的疗效,主要功能为抗炎,抗氧化应激,纠正菌群异常。经生物安全性实验,表明其具有生物安全性。目前,围绕其改善肠炎及盆腔肿瘤的作用已发表8篇高水平SCI文章。

2023年07月12日

内窥压力传感器

成果编号:38421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目前的手术过程对于体内环境的物理量(压力等)实时检测的需求很大,是医生判断手术进程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目前的主流压力等物理量传感器主要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传感头近万元),同时使用前校准复杂,导致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接受度差。

2023年07月12日

电池健康早期检测系统

成果编号:38422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随着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能源产业的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二次电池储能装置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当前电池行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缺乏对电池健康的有效、准确检测方法。在诸多能够体现电池健康水平的指标中(如电压、电量、温度等),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被发现同电池健康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测量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有着广阔的前景。 因此,本项目开发出一套基于光学成像的超高精度电池体积实时检测装置,在充放电的同时,对电池表面形貌进行实时三维重构,从而能够获得传统方法无法提供的电池在充放电进程中的四维信息,进而用于检测、评估和预测电池健康状况。该技术拥有包括非接触、无损、实时、超高精度、高通量等在内的诸多优势。该项目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CCS Chemistry 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获得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2023年07月13日

聚酰亚胺薄膜的高性能绿色再生

成果编号:38429
装备制造 新材料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性能优异,价格高昂,被誉为“黄金薄膜”。每年聚酰亚胺薄膜在生产、分切、使用过程中至少产生15%的边废料,因难以处理而大多被焚烧或掩埋,这些废料不计成本在内浪费的资源价值保守估计高达数十亿元,而且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这一事实,本项目立足于聚酰亚胺薄膜边废料的绿色高附加值回收利用,开发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无酸碱微降解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湿法和干法两种再生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高度不溶不熔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循环再生以及将废旧聚酰亚胺薄膜转变为粉末形态,使聚酰亚胺薄膜边废料合理资源化利用得以突破,。湿法再生是一定条件下将废旧聚酰亚胺薄膜在极性溶剂中微降解并溶解,得到的溶液经过补强分子量后二次成膜制备再生薄膜;干法再生一定条件下将废旧聚酰亚胺薄膜经少量助剂溶胀后微降解脆化,再干燥研磨经二次热亚胺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粉末。 本项目使聚酰亚胺薄膜边废料合理资源化利用这一难题得以突破,补全了聚酰亚胺薄膜产业链,并且响应了党的二十大号召,变废为宝发展了绿色循环经济,可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3年07月13日

新型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

成果编号:38430
装备制造 新材料
泡沫材料是以聚合物(塑料、橡胶、弹性体或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础而内部具有无数气泡的微孔材料,它具有密度小、优良的抗冲性能、较低的导热率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消音隔热、防冻保温、缓冲防震等领域。由于传统的泡沫材料(聚氨酯泡沫材料、酚醛泡沫材料、聚乙烯泡沫材料等)其耐温性较差、使用温度范围较窄,而PI泡沫材料(图1)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芳香杂化三维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得PI泡沫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轻质、自阻燃、低发烟、低导热、吸音降噪以及无有害气体释放等优异性能,现在PI泡沫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电子科技等领域。而由于我国关于PI泡沫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公司能够实现了PI泡沫材料的规模化生产,且国内生产的PI泡沫材料其性能相比于国外较差,因此我国对于高精尖PI泡沫材料的需求大多靠进口,这就迫使我国进一步研发生产高性能PI泡沫材料,急需制备一种新型耐高温、柔性、阻燃的有机硅改性PI耐高温泡沫材料,通过有机硅链段的引入,实现了PI泡沫材料优异耐热性、与极佳机械性能之间的平衡,从而解决市售PI等耐高温泡沫料在舰艇上刚度大、难以长期服役的问题。
装备制造 新材料
蒸馏、蒸发、升华等高耗能的相变分离方式消耗了人类社会年总能耗的10-15%。发展非相变的膜分离材料与技术可以将分离过程的能耗下降一个数量级,可作为未来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2060能源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国策的重要支撑。 有机溶液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有机液体的低能耗分离过程。具体上讲,该项技术可以用于从原油中提取轻质烃类、直链烷烃与支·链烷烃的分离、以及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例如DMF与甲苯的混合物)的分离,在石油化工、化学制药、化工分离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价值。本项目致力于开发新型富氟型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用以实现高通量、高选择性、高性能稳定性、容易膜加工、有商业化应用价值的有机溶剂反渗透膜分离应用。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国家实施综合防治管理策略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疾病,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的损伤,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和截肢的主要病因。有利的是,不同于高血压存在病因不明、维持血压稳定难的问题,2型糖尿病可防可控且具有明确诊疗路径,即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有明确、清晰、规范的实施路径和指南。因此,糖尿病虽然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但其“防、治、康”的综合管理却有明确的行动路径。 当前我国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主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实现,但存在较大难题:(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和服务能力薄弱。(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资源有限。(3)基于人工的糖尿病精细化管理的成本很高。(4)难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了提升基层糖尿病管理的规范化和同质化水平,2017年底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积极探索“两筛三防”的理念来赋能基层。然而,“两筛三防”是要求患者在每个节点来医院进行筛查,是“断点”式的监测,不能做到持续监测,更不能在糖尿病发生进展之前提前预警。因此,仍然面临着可及性不强、管理成本高、患者依从性低、疾病管理效果不明显等难题。

2023年07月14日

基于无人机的移动光通信系统

成果编号:38562
电子信息
量子信息,将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实现很多经典信息无法实现的功能,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美、欧各国不断加大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投入,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也将量子信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优先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中,量子通信,作为量子信息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其绝对安全的特性,满足了当下对安全通信的巨大市场需求。目前,光量子通信已逐渐从基础研究走向实用,比较有代表性工作的是基于光纤和卫星光量子链路实现了量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相比于这两种链路,采用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陆、海、空基移动平台与光纤、卫星网络节点相联,形成机动灵活、快速重构、即搭即撤的低空量子链路,这不仅对于满足国防、应急抢险和岛屿、山区等特殊场景下通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有望按需连接到移动终端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相对固定的地基(光纤)、天基(卫星)量子链路相连,可以解决量子信息的末端接入问题,推动量子网络实用化。将该过程中构建的低损耗移动光传输链路与近些年飞速发展的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相结合,也可以实现激光通信的功耗降低和传输速率的提高,推动真正实用化的高速大带宽低空光通信网络的建立与广泛覆盖。以无人机移动光通信平台为基础,构建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低空移动光通信网络,满足保密性和传输速率的不相同要求,对推动新一代通信网络构建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这种低空移动光通信网络对通信系统中各器件和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目前光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分立的光学元件组合而成,在无人机等小型化移动平台的应用中,面临着轻量化、稳定性与可扩展性等重大瓶颈。发展集成光电器件和高效自动化技术,能够将高亮度能量子光源、光电信息处理器件芯片化、轻量化,在低空通信网络中构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射频通信和量子通信相结合的通信链路,实现''人-机-物''互联。是实现这一目标并推动其走向应用的关键。 为此,本项目中我们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移动光通信平台,搭建了经典、量子一体的移动光通信链路,致力于未来构建灵活便捷的移动光通信网络。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2019年新冠病毒卷席全国,并逐步蔓延到全球,这对我国以及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一次极大的检验。我们国家极快的应急响应能力为疫情的防治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的流行,进一步强化了人类社会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视程度。无论是病毒性或细菌性传染疾病,要有效防止其传播,就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准确而便捷的诊断,是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关键。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是目前最精确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体外检测手段,但病原体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检测、生化检测,其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更高。 除了新冠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之外,输入性传染病的长期联合筛查检测有重要的意义。境外输入性传染病是指本国原不存在或尚未发现或已消灭而由国外传入的传染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我国与国外人员的交流更加频繁、贸易合作更加紧密,加上全球变暖、动物自然迁移等疾病传播因素,致使境外输入性传染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急剧增加,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或病原体是防控输入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能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出病原体对于阻断输入性传染病进入我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