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
830项成果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为克服磁刺激无法对单个深部核团及外周神经实现持续精准、高强度、多点协同作用难题,首创基于增强剂的药械联合磁刺激治疗技术和系统。系统分为医用磁增强剂、脑区/核团靶向递送系统、磁场输出系统和监测反馈系统,通过磁性纳米颗粒靶向增强局部组织磁导率,以更低的磁场强度获得同等的刺激效应,实现核团尺度多点精准作用。增强剂基础核心材料已获NMPA临床体内应用许可,增强剂可在脑区内长期安全稳定驻留并显著调控神经功能。该系统无需高能聚焦脉冲磁场激发,显著降低成本,并可整机完全国产化。现已证明该应用系统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快速缓解抑郁和孤独症状、调控迷走神经改善心肌梗死、治疗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炎等。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以癌症转移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为目标,开展对细胞非标记分选与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设计和制造微流控仪器样机,实现血液中稀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快速、非标记分选和精准检测,取得成果包括:开发了基于细胞聚焦模式差异的螺旋流道惯性分选芯片,实现了细胞通量100万个/分钟、细胞之间尺寸差异在2微米的高通量精确分选,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融合细胞尺寸、膜电容和质电阻等多参数的精准检测方法,实现样本通量3毫升/分钟和检测准确率95%以上的高通量检测,两项指标均优于国际同类检测技术;研制了可实现外周血液中稀有循环肿瘤细胞精准检测的微流控仪器,建立了低成本薄膜芯片的快速制备工艺。开发仪器已在中大医院、鼓楼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完成700余例临床应用
生物技术与医药
近年来,包括纳米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发展加速了肿瘤检测器件和筛查纳米制剂的开发,推动了其在癌症分子影像和治疗领域的应用。但此前国际范围内这一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缺乏适用于成像的高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二是成像制剂的靶向性和信号增强能力不够理想;三是体内成像与诊疗探针的生物安全性问题。针对此类挑战,该团队在原位跨尺度自组装合成高靶向纳米结构探针的制备及其生物医 学精准诊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结合等离子基 元共振增强等效应,解决了原有分子成像技术中靶向组织或 肿瘤的探针运输能力和稳定性不佳、生物毒性大、体内信号 增强强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

2023年09月26日

基于细胞外囊泡的肾脏病靶向治疗新技术

成果编号:39851
生物技术与医药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膜性结构,根据其产生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EVs内包含丰富的遗传信息和蛋白质,因其在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作用的发现,2013年获得诺贝尔医字奖。随看研究的深入,EVS作为大然稳定的纳米级膜囊泡,能够穿透生物屏障,保护其内容物不被降解,并被受体细胞高效摄取。同时,与其他递送载体 如病毒、脂质体等相比,EV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无细胞毒 性、高度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显然,EVs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的 药物递送载体,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策略。研究已 证实,EVs作为多种药物(如小分子药物、核酸类药物、蛋白 类药物等)的递送载体,在癌症、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可能具 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不少进入临床新药临床试验。
生物技术与医药
主要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共萃取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技 术制备载药脂质体技术,目前完成了典型的亲水性药物,如 维生素C、儿茶素等,以及典型的憎水性,如维生素E药物的 脂质体制备技术。该技术也可用于药物的细粒化用以提高药 效,以及聚乳酸、聚醋酸乙烯醋等掺杂药物的纳米缓释颗粒 的制备等。此外,还完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制剂一体 化技术的研发,可同时完成物料中活性物的萃取和制剂。

2023年08月13日

可吸收新型多元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材料

成果编号:38719
生物技术与医药
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已超过600万人,其中约有2/3的患者,即约400万人需要进行植骨治疗。但由于现有人工骨修复材料存在成骨活性差、降解周期长等不足,骨科临床在处理时大多数还是选择取患者髂骨、肋骨、腓骨等部位的自体骨进行移植手术,也即“拆东墙补西墙”方式进行治疗,而使用各类植骨材料的病例数仅为约133万例/年。但自体骨存在取骨量有限、患者需二次手术、潜在并发症等问题。在美国,骨科临床自体骨的使用比例由2007年的约67%下降到2017年的约46%;在我国,2007年至2017年间骨科临床自体骨的使用比例也由约81%下降到约62%,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可见,减少术中取自体骨,更多选择人工合成骨修复材料,是国际上临床植骨的主流发展趋势。分析市场容量,2018年我国骨修复材料的实际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0.2亿元/年,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3.4亿元。 针对目前临床应用的磷酸钙陶瓷类人工骨修复材料存在的不足,本产品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具有更优异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是其换代产品,预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较长的生命周期。

2023年07月27日

快速光热PCR仪

成果编号:3924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开发研制了一款稳定快速光热PCR仪样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微量DNA大幅增加。PCR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传染性病毒的诊断(SARS-CoV-2),临床诊断应用(液体活检、癌症筛查),动物医疗,农业,司法鉴定等。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是基于团队前期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的研究成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适配体高效筛选仪器及卡盒耗材进行转化,通过筛选步骤与结果鉴定的一体化操作,实现细胞、蛋白、小分子、离子等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快速、高质筛选。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分子诊断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人体内源性、外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及表达调控的变化,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在传染病、遗传病、癌症等的快速精准诊断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07月27日

铁磁性非晶合金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成果编号:39237
新材料
课题组研制出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磁性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软磁性能、耐蚀性能及对染料废水高效降解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高饱和磁感低损耗纳米晶软磁合金:研制了FeSiBPCu系列纳米晶软磁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达1.8T以上,1.5T/50Hz条件下的铁损仅为0.29W/kg,是高级取向硅钢铁损的1/2,技术性能远优于日本主要生产和大力推广的FINEMET纳米晶合金系列产品,在高效节能电机、无线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2)铁磁性非晶合金构件涂层:制备了厚度达9mm的非晶合金构件涂层,非晶度90%以上,孔隙率低于1%,平均硬度达976HV,内聚强度为237MPa;利用激光熔覆技术进一步改善其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达1800Mpa,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耐摩擦磨损性能,适用于各种功能构件的在线修复; (3)铁基非晶合金化学性能研究:研究了FePC(Cu)、FeSiBPCu、FeBC、FeCrNbYB等非晶/纳米晶合金在对染料废水的高效降解,发现合金表面的“自更新”行为可有效提高合金的重复利用性,同时良好的热磁调谐性使合金便于降解后的自动回收,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解决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3年07月27日

石化仓储智能检测技术

成果编号:39235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石化仓储事关国家战略和社会安全,加强国家能源储备能力和石化品仓储安全检测迫在眉睫。现有技术无法满足行业需求,现有爬壁检测机器人无法应用于石化仓储装备的检测。本成果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如下: (1)变刚度自适应机器人底盘技术,可调节曲率永磁吸附底盘,适应不同形状的仓储壁面;(2)空间融合定位与空间最优规划技术,全局规划提高检测效率,融合传感强化定位精度;(3)焊缝的准确识别与精准对接技术,数据、模型双重驱动,能精准识别与跟踪目标焊缝。

2023年07月27日

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NSFO技术)

成果编号:39233
能源环保
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NSFO技术)作为传统芬顿氧化法的升级换代技术,处理效果大幅提升,总成本削减。多活性中心协同,增强氧化能力,以羟基自由基(·OH)为核心催化。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在提升废水可生化性基础上,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高效氧化兼具杀菌消毒,动力学反应速率快,工艺流程短,试剂消耗少;技术易于与智能制造装备耦合,免除土建,灵活机动,随开随用。 适用范围: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是废水资源化利用与零排放的标配工艺,作为普适型和平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适用于多领域废水的就地安全高效无害化处理;主要用于农化中间与医药中间体污水、高含盐工业污水处理,纺织印染工段污水,电子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工段难降解污水处理。 技术成熟度:无泥芬顿催化氧化技术经11个厂家的20余种不同种类废水验证,处理结果经第三方检测、返回客户方自检,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