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37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药学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蔡宝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01
生物技术与医药
蔡宝昌,江苏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百、千、万”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平台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1人,其中博导24人,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药资源、炮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江苏康缘药业、江苏南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和“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四个省级研究中心。

2015年07月12日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皓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5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吴皓,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从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近30年,作为主持人和项目主要的研究者已经完成新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项目8项,获得新药临床批件4项,保健品证书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具有丰富的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经验。 目前正在研发的海洋和中药新药以及功能性保健品6项, 并正在承担2013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海洋中药新药研发项目,已经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海洋中青年科技标兵等称号。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等共近1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海洋低值贝类综合开发、海洋中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海洋新药克乳痛胶囊已在合作企业江苏苏中药业生产、伸筋接骨胶囊已经转让给济川药业,鲨鱼软骨胶囊、康贝胶囊保健食品批文正在洽谈合作事宜。目前集中于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获得政府投资500万元,正在申报和完成的海洋医药产品5个,银蜊钙咀嚼片、银蜊胶囊、银桑降糖颗粒均已中试生产,正在申报CFDA功能保健食品。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狄留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江苏省“青蓝工程”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科技创新团队与“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基础上,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双一流”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平台,于2011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中药制剂研究平台。2012年被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立为南京市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0m2。中心拥有骨干成员1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主任为狄留庆教授。 中心与南通精华药业、扬子江药业、雷允上药业、神威药业、以领药业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重点围绕中药制剂过程传质与控制(经典名方、医院制剂、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挥发油高效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等)和高效创新中药制剂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多元释药系统、磷脂复合物/微乳/包合物、固体分散/微纳米化)开展研究,产品或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比较优势。近年来主持新药开发10项,并已研制中药新药6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15年07月12日

创新中药效应研究——陆茵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陆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602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陆茵 女,教授,博导。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主任。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管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教育部中药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培养对象。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药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新药研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年来连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为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分课题负责,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个。与国内一些制药企业如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陵药业集团、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等均有良好的项目合作开发关系。与广州昊健丹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伸筋接骨胶囊新药临床批件2011年转让给江苏济川药业,获转让经费一千多万;与苏中制药集团合作研发的克乳痛胶囊2014年获得了新药证书。作为药理学负责人参加了国家财政部重大科技专项“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 卞慧敏 女 教授,博导,学科心脑血管药理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专家。 郑仕中 男 教授、博导,药学一级学科药理学带头人,消化药理学科带头人。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药理学教研室室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双语精品课程“临床药理学”主持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医药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发育和细胞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评议专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新药审评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国家中医药考试命审题专家、美国胃肠学会会员;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及“321”人才培养对象。2002年至200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本团队于2013年获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称号,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3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作为药理毒理负责研制的新药获得10多个临床批件。获部省级以上奖励15项。主编人卫出版社《中药药理学》(2012陆茵)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人卫出版社专著《血管生成研究方法与技术》(2014陆茵)。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副主编(郑仕中)、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药理学实验》和《临床药物治疗学》副主编(郑仕中)。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多项。在中药抗肿瘤治疗、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近千万。

2019年09月10日

中药高效给药技术——狄留庆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狄留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30
生物技术与医药
狄留庆,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中药制剂分离过程与创新剂型学术研究方向带头人、药剂学硕士学位点建设负责人。现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高效给药系统设计与评价研究,主持承担国家863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江苏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9项;主持新药开发10项,并已研制中药新药6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3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近3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IF>3)70余篇。在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药复杂体系新型递释系统的研究、中药高效经皮给药制剂的构建与评价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与扬子江药业、雷允上药业、神威药业、以领药业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2日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段金廒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段金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段金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3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近X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余项……。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研制开发中药新药5项,新药材原料及功能型产品生产批件3个;为国家、行业和企业修订或制定药材及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5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科研、教学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7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名;获江苏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4名。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方剂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江苏济川药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21年08月23日

中医药智能化装备开发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朱垚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垚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987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朱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本团队围绕中医药智能化问题,开展基于智能硬件的中医药智能准备和基于智能软件的临床数据挖掘系统的研究,取得中医临床诊疗智能化软硬件及中医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系列成果。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60余项,发表论文220余篇,参编专著12部,获软著权授权20项,申报专利18项。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全国优秀青年、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南京优秀志愿者、社区优秀党员、优秀本科生银奖指导老师、江苏省创青春大赛金奖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名老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医智能门诊、智慧中药房、无人中医诊所、中医师移动智能工作站、中医药大数据处理、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治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名老中医辅助传承系统成果已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江苏龙砂医派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数据挖掘技术先后服务300人次临床专家,合作课题30余项,累计挖掘中医临床医案超500万份。围绕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化开发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上元堂沉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瀚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润曼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9年09月10日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段金廒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段金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3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段金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循环利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药产业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联盟理事长、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等。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6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2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在科研、教学及产学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研制开发中药新药5项,新药材原料及功能型产品生产批件3个;为国家、行业和企业修订或制定药材及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56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90余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名;获江苏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8名。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方剂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江苏济川药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7年09月21日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皓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11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皓,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从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近30年,作为主持人和项目主要的研究者已经完成新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项目8项,获得新药临床批件4项,保健品证书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具有丰富的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经验。目前正在研发的海洋和中药新药以及功能性保健品6项,承担2013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海洋中药新药研发项目,已经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海洋中青年科技标兵等称号。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等共近1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海洋低值贝类综合开发、海洋中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海洋新药克乳痛胶囊已在合作企业江苏苏中药业生产、伸筋接骨胶囊已经转让给济川药业,鲨鱼软骨胶囊、康贝胶囊保健食品批文正在洽谈合作事宜。目前集中于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获得政府投资500万元,正在申报和完成的海洋医药产品5个,银蜊钙咀嚼片、银蜊胶囊、银桑降糖颗粒均已中试生产,正在申报CFDA功能保健食品。

2013年10月02日

江苏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技术工程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涤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36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陈涤平,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养生理论整理发掘与创新研究、中医内科脾胃病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目前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人才协作组”负责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保健养生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健康促进会会长,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委等职。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1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共24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专利授权7余,获奖励7项。在产学研的结合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发展。与南京丰盛集团、江苏亚邦药业、南京科惠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中医养生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健康养生工程实验室,省局共建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南京市健康养生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

2015年07月24日

保健食品研究开发服务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潘苏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207
生物技术与医药
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团队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负责人潘苏华教授领衔,团队包括中医、中药、药理、中药制剂、化学分析、方剂、情报信息、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人才。其中有高级职称6人,博士9人。该团队根据疾病的辅助治疗或亚健康问题的社会需求,以“未病先防、有病防变”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指导,将健康问题发生发展干预相关的现代研究信息与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重点研究开发药食两用原料类的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 本团队先后进行了保肝调脂、免疫性肠病、便秘、免疫性甲状腺炎、糖尿病失明、糖尿病足等辅助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新药证书3项;保健食品批准证书5项。其中 “复合银杏叶片研制及生产” 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项科技成果实现转让并成功上市产品。 现有可供合作的项目及技术有:“复合银杏叶胶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已获批上市的6款全天然健康饮料系列产品及生产技术、糖尿病代餐糕点、桥本病免疫调理固体饮料、女性水肿性肥胖调理袋泡茶、老年夜尿多频调理糕等。 可提供的其他技术服务项目:为保健食品或食品企业提供研发咨询及产品工艺、质量标准、功效性筛选、初步安全性评价等技术服务;指导或协助企业进行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保健用品的注册申报;协助保健食品或食品企业完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为保健食品或食品企业提供健康知识讲座服务及个体化健康咨询服务。

2021年08月18日

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段金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3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平台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行业专项等共10余项。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获专利授权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在中药资源规范化生产与循环利用、中药配伍有效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山东步长制药、江苏康缘药业、江苏苏中药业、江苏济川药业、苏州雷允上药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7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