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189个团队

2014年11月20日

绿色冶金与产品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志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15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针对复杂资源转化效率低、流程长、产品附加值低等共性问题,以两性金属矿物资源、低品位复杂共生矿、冶金化工二次资源为对象,围绕电冶金、外场冶金、清洁冶金过程,以相态调控为核心,建立电化学新过程、材料提纯新方法、复杂矿物清洁转化与工业固废产品转化共性方法,形成矿物处理的矿相活化、电解离与结晶关键技术,实现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工艺绿色化和产品高值化。

2014年11月25日

凹土新材料郑茂松研究员团队

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团队带头人:郑茂松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2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从事凹凸棒石粘土研究三十多年,研究员2名,研究生7名,具有矿业、化工、测试、材料、标准化等专业人员。2012年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土(GB29225),2014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凹凸棒石粘土制品》(包含12个产品)(JC/T2266-2014),2014年获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获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3年度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

2014年11月10日

低温制冷工程技术团队

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吴亦农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8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本团队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气动式斯特林制冷机技术基础上,针对民用市场需求,结合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已经具备的1W/80K气动斯特林制冷机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大冷量气动式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研制。其主要在高效直线电机设计、气动运行机理、整机轻量化设计、高可靠性长寿命、电控箱小型化以及产业化性能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014年11月15日

周维虎激光测量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周维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05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阵列探测与复合体制测量、激光三维目标探测、飞秒激光频率梳测量、激光跟踪测量、精密激光测量系统装校与误差修正、光电监测系统总体设计与集成测试、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涉及激光技术、光学工程、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与仿真、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 团队近年来在激光跟踪、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等光电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开发,并在国内较早开展飞秒激光频率梳精密测距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光学计量、精密机械、电子学与测控、误差修正、软件和算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形成了集光、机、电、控、算为一体技术特色。 主要成果包括:飞秒激光频率梳测距技术、激光跟踪测量系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精密测角技术、光机检测与装调技术、激光精密测距技术、误差补偿与修正技术、成像激光雷达综合测试技术、大型光电监测平台等。 本团队现有技术人员18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2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本团队研究室在相关领域已申请专利近20项。本团队2012年获得北京市光电测试重点实验室称号,同时本团队承担了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职能。

2015年07月24日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王笃金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笃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473
新材料
王笃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创新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总他引次数达到5000多次,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在长碳链尼龙的制备及加工改性技术、含蜡原油的纳米降凝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纳米降凝剂成果已在中石油管道公司的原油输运管线中成功应用。与中石油、中石化、ABB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王笃金研究员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形态与加工以及高性能化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大品种高分子材料(聚烯烃、尼龙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都取得一定成绩,在高分子材料相态结构、结晶、流变以及加工应用等方面有很深的学术积累;阳明书研究员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等领域有坚实的研究基础;董侠研究员在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开发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相态结构和流变研究、特种尼龙如长链碳尼龙的制备与加工改性方面有多年的工作积累;王峰副研究员在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材料配方等领域有工作基础。

2015年07月27日

凹凸棒石黏土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团队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爱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08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爱勤,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凹土功能材料应用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凹凸棒石粘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盱眙县凹土产业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盱眙凹凸棒石粘土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博导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多年来致力于黏土资源高值化利用及其功能材料研究,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是国内外发表凹凸棒石SCI论文最多的团队,获专利授权22项,出版《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及其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和《凹凸棒石黏土应用研究》2部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硅酸盐学会基础研究类二等奖1项,产学研创新成果奖1项。在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表面功能改性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开发出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纳米化技术、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凹凸棒石黏土高效棕榈油脱色剂、凹凸棒石黏土霉菌毒素吸附剂等多个产品,其中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获2014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本研究团队依托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凹凸棒黏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背景,以科学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以学科积累为基础,针对凹凸棒石黏土的特点,通过学科交叉、材料复合和技术集成,加强源头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加强高端产品开发,重点解决科学问题,为凹凸棒石黏土产业链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解决项目源,同时为在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为了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依靠科技推动凹土产业的科技创新,本着“优势互补、院地合作、讲求实效、产研共赢”的原则,2010年6月,盱眙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盱眙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二级法人单位)。中心建设得到2010年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的支持。中心以“集聚人才、突破技术、服务产业”为宗旨,以高水平研究开发队伍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搭建为核心,以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凹土产业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和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关键先进技术为目标,针对盱眙凹土的特点,开展科技攻关,开发了凹土系列高端产品,为凹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7年09月21日

体外即时检验技术——程文播团队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程文播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9549
生物技术与医药
程文播,男,1984年,硕士学位,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近3年承担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江苏省项目1项,苏州市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即时检验快速诊断技术,包括多层膜干式生化检测技术、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光谱成像分析技术等,在医用床旁即时检验及高通量自动化检测技术方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团队在科研基础上积极从事成果转化,已吸引到风险投资并创立了苏州国科华睿生物公司专门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产业化。团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33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成员获得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近5年科研经费达1500余万元。项目团队人员结构合理、研发能力较强、产品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及攻关能力。

2017年09月21日

先进激光雷达技术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周军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45
电子信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0余人,专家顾问团十余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两年来,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江苏重点研发计划。获专利授权十余项,在高重频大能量全固态激光器、全光纤单频激光发射源、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雷达用激光光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雷达用激光光源成果已在机载激光探测、机载激光成像、远距离目标探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京帝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院校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产品定制开发和技术服务类合同额近一千万元。

2015年07月17日

智能装备技术——朱锟鹏团队

省产研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朱锟鹏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097
装备制造
朱锟鹏于2007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精密制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2013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并获择优支持。2011-2013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精密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4人,其中研究员3人、硕导3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军工、智能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装备项目成果已在军工、型材生产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安徽耐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科研总经费达1600万元。

2015年07月21日

微化工技术——陈光文团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陈光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34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陈光文研究员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化工技术研究,并组建成立“微化工技术”研究组。经过10多年发展,建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微加工于一体的微化工技术研发平台。近五年来,主持微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科研,取得多项成果,申请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专利54项,其中授权专利37项。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化工技术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应用于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多年来,积极与企业寻找合作机会,推进微化工技术的工业应用。微反应技术已成功实现8万吨/年磷酸二氢铵生产的工业运行,5000吨/年氢氧化镁阻燃剂中试和万吨级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工业示范运行试验,并在芳烃和醇类硝化等方面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基础与工程化实践为微化工系统的设计、工程放大以及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团队成员有9人,其中博士4人,高级职称6人。分别负责有机反应过程工艺与系统的研发,微纳材料制备,微化工设备的制造。

2014年11月07日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云图系统研究与应用团队

中科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从卫兵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80
电子信息
(1)核心管理团队。项目主持人具有与本项目研发相应的知识结构,具有相当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还具有多个软件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具体包括:周成义,董事长;从卫兵,总经理;姚凌,副总经理;陈乐,副总经理;武汉美,副总经理。 (2)核心技术团队。由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软件架构师、软件工程师、高级程序员组成的技术团队(10人),负责软件的开发与管理。其中示范应用----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由著名情境教育理论家李吉林牵头、由我省知名特级教师组成的数据发掘团队(10人)负责开发。

2014年11月10日

光子探测技术团队

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向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8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团队是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航天探测器方面的研制技术基础,集中在红外及紫外光子探测器的研制和相关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向民用和工业应用等相关方面转化。在红外探测器及应用领域,实验室成功实现了用于列车轴温监测的红外传感器产品的小批量生产,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在紫外探测器及应用领域,实验室以日盲式紫外焦平面器件为核心技术,开展了包括紫外化工、生物学、火灾预警和智能电网电晕放电监测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