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车辆研究——李祎承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祎承
职称:
团队编号:10237
装备制造
智能车辆研究所现有8名来自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围绕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高精度定位及动力学控制开展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7项。与吉利、上汽、奇瑞、南京金龙、扬州瑞控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能够提供包括智能车辆改制,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LDW、FCW、LKA、ACC、AEB等L0-L3级辅助驾驶功能样机与系统级解决方案。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汽车复杂环境感知与行为识别技术2.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技术3.智能汽车先进动力学控制理论与方法4.智能汽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5.车路协同环境下的智能汽车决策与控制技术。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底盘研究——唐斌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238
装备制造
智能底盘研究所致力于智能转向、悬架、传动、制动系统、底盘集成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动力学控制、复杂机电系统、智能底盘域控制等方面特色显著,具备车辆底盘部件与底盘集成开发能力。目前专职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汽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4项。相关技术已在苏州金龙、南京金龙、上汽大通、上海科曼、罡阳转向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悬架系统匹配设计与控制2.智能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3.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4.电磁制动系统设计与控制5.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底盘集成控制6.智能车决策控制与车路协同。

2023年07月19日

智能电源研究——王楠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楠
职称:
团队编号:10239
装备制造
智能电源研究所,现有来自于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职科研教师6名。为满足新能源汽动力电源的先进制造与智能化管理需求,研究所建立了覆盖“电池单体-模组-Pack开发与性能测试”、“能量系统全生命、高安全性管理”、及“车载电源机-电-热一体化设计”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了贯穿“电池体系开发→电极材料制备→单体性能测试→模组系统分析→复合管理应用→车辆动力系统整合”的科研框架与技术能力。目前,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成果转化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30余项,开展产业研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技术论文150余篇,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励共计4项;并与上海大众、蔚来汽车、新大洋、扬州亚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春兰新能源、力神电池、上汽时代、国家质检中心、张家港清研检测等多家整车、电池企业及检测机构,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1. 车用动力电池与电源系统开发2. 电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技术研发3.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性技术研究4. 电极界面优化与界面功能涂层研发及工业化应用5. 电池热安全在线检测与优化控制研究。

2023年07月20日

核医学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王峰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峰
职称:其他类正高级
团队编号:10248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首任核医学系主任(2018-2022),转化中心主任。十四五、十二五江苏省卫健委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属世界放射药物和分子治疗协会的执行常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放药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9届主任委员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江苏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基于PSMA、SSTR等肽受体靶向分子探针已初步用于临床诊疗。与恒瑞、诺华、新旭、禾泰健宇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微流场技术与生物基材料——郭凯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4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郭凯,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级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央军委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近3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9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对外合作项目43项、服务合同41项,总金额1342.7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中医药防治肿瘤——程海波教授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海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6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程海波,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博导14人,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3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达6927.1万元;发表SCI论文6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64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制定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5项;获专利授权2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教育部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研制中药防治肿瘤复方新药2个;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1项。培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7名,新引进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名,新增省部级创新团队1个,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9人,硕士研究生384人,留学生18人;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与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中医药疗效的作用机制阐明、抗肿瘤名医验方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2023年07月20日

经典名方、名医验方研发与转化--程建明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建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程建明,男,中药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江苏省经典名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新药审评专家,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经典名方研发与生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保健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新药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药学会中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项,发表SCI论文10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获中药新药临床批件5件,保健食品2件。与康缘药业、济川药业、江阴天江药业、南京同仁堂、南京海昌药业、江苏融昱药业、艾兰得营养品公司、贵州昌昊药业、四川仟源药业、和黄药业、潘高寿、王老吉、香港位元堂等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总经费达62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段金廒教授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段金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64
生物技术与医药
段金廒,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医药行业专项等共10余项。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获专利授权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在中药资源规范化生产与循环利用、中药配伍有效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山东步长制药、江苏康缘药业、江苏苏中药业、江苏济川药业、苏州雷允上药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7000余万元。

2023年09月08日

光电混合相变存储——刘波团队

苏州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67
电子信息
刘波,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人。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存储和传感器等,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973/863计划、国家与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3项,获取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我国率先开展相变存储器(PCRAM)的研究工作,研制的4Kb打印机用PCRAM芯片产品已获得1600万颗试用订单。已发表论文337篇(SCI论文250篇),授权发明专利133项,参与《Data Storage at the Nanoscale: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大辞海》等五部著作的编写,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333”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专利商标二等奖等奖励。

2023年07月21日

造船信息化与新能源船研发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炬成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7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王炬成,副教授,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制造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造船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开发工作。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数十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多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1年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数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马晓平,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造船工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船舶基础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学术和社会职务。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船舶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研究。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数十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0年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50余篇。 顾晓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任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从事焊接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1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 管义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苏科技大学船舶设计研究所所长。1988年镇江船舶学院,获船舶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江苏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硕士学位。担任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内河分委会委员、《船舶设计师》副理事长等学术和社会职务。主要从事基于数值仿真的船舶先进设计技术研究,以及绿色能源动力船舶、海洋工程特种船舶等研发与设计;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3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

2023年07月21日

人兽共患病与食品安全——焦新安教授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焦新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78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焦新安,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动物源)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9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8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8篇,获专利授权16余项、新兽药证书1项,获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2023年07月21日

水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张洪程教授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洪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79
现代农业
本团队现有教师33人、博士后3人、实验室管理与科研辅助人员5人、博硕士研究生132人,团队负责人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1985、1993、2011、2014、2018年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主持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获得二等奖1项。2017-2019年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2022年主持获得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水稻轻简化、机械化、精确化、产质效协同栽培等多项成果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先后审定水稻新品种5个(其中4个已转让),主持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2017年,张洪程院士领衔的“水稻优质高效机械化精确化生产技术创新团队”获评首届江苏省“创新争先奖”团队。2022年,张洪程院士领衔的“水稻丰产优质技术创新教师团队”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