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9个团队

2015年07月17日

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严少华团队

团队带头人:严少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095
现代农业
严少华,农业部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第三期“333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博士生导师,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973前期预研、 国家自然基金、 农业部行业专项、江苏省高科技项目、江苏省三项工程、云南省社会发展专项及江苏省社会发展专项等项目。先后获得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一等奖,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相关领域共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十多项,培养与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多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行业专项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9篇,获专利授权17项,省级标准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脱氮机理研究,水生植物机械化采收运输、固液分离脱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水葫芦治理污染与资源化利用成果已在太湖、滇池治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市苏风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400万元。

2015年07月20日

西甜瓜育种——蔬菜所瓜类研究室

团队带头人:羊杏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201
现代农业
羊杏平,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蔬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西瓜甜瓜协会理事长,南京市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国家产业技术体系1项,国家成果转化资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支撑1项计划、省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自主创新资金3项,到账经费近1000万元。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ISTP2篇,制定标准5项,通过省级以上审(鉴)定品种5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品种权1项。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在西甜瓜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育成的苏蜜8号西瓜在江苏省种业协会举办的首届“江苏好品种”西瓜品鉴评比现场会上荣获早熟小果型组一等奖,所有参评品种得分第一名,在2014年江宁横溪西瓜节荣获早熟小果型组一等奖,所有参评品种得分第一名。该品种目前已在东台、南京、宿迁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2015年07月17日

江苏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才林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044
现代农业
团队带头人王才林研究员,国家和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团队从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育繁技术研究、保优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种子和稻米产业化及产业化经济研究。拥有骨干成员24人,其中研究员7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农艺师5人,副研究员5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4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成果转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等共21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外观专利11项,其中9项获得授权,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品种权15项,授权品种权5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2)。在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高产优质抗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南粳50、南粳52等通过江苏省审定,育成品种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最好吃的大米”、全国“金奖大米”和“优质食味粳米”,开发的品种品牌大米深受市场欢迎。优良食味品种南粳5055、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等品种在江苏省省累计推广面积近1100万亩。与江苏高科种业、江苏红旗种业、江苏粮食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优良食味南粳系列品种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15.4万亩,建立优良食味稻米生产基地30万亩左右,生产优良食味稻米近15万吨。为推动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07月20日

桃种质创新与优质栽培技术——俞明亮团队

团队带头人:俞明亮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199
现代农业
俞明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5人。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农作物种质保护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专利授权16项,制定省地方标准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审定桃品种5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项。新品种和栽培技术在省内外桃主产区得到较好的应用。与无锡、苏州、常州、徐州等地的企业、合作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22年02月10日

果蔬生产与加工技术装备创新——宋卫东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宋卫东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8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宋卫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兼生产设施设备岗位专家,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农产品干燥贮藏与加工专业组副组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硕导3人,具备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江苏省科技项目等共20余项。发表SCI/EI论2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食用菌机械化生产与高效干制加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菌棒高效制作成果已在黑木耳、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主栽品种生产中得到应用。与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公司、普沃思环保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浙江舜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07月20日

湖泊取出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团队带头人:韩士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223
现代农业
江苏省“333”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水专项3项,省级科研计划4项。发表SCI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蓝藻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太湖、巢湖打捞蓝藻无害化处置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无锡唯琼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藻水分离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900万元。

2015年07月20日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常志州团队

团队带头人:常志州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225
现代农业
常志州,省“333”第二层次领军人才,获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起草制定省地方标准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机肥工厂化生产、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果已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程中得到大面积应用。与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海门市京海肉鸡集团公司、南京宁粮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南京中盛园艺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 3498万元。

2015年08月13日

生物毒素检测团队——李培武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培武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705
现代农业 其他
李培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主任,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在职职工2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重点研究农产品生物毒素检测与控制,已获得省部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计70余项。研制出双低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技术与速测仪、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双低油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等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探明了农产品黄曲霉毒素特异性识别分子机理,创造出1C11、2C9等单克隆抗体高灵敏高特异性世界纪录,创建了黄曲霉毒素现场检测技术体系,破解高灵敏快速检测世界性难题。荣获国际成果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论文 261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8篇,著作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研制发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56项,所带领的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为支撑粮油产业发展、保障消费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07月27日

精细石油化工添加剂研发团队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实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489
新材料 其他
李实军 研究员,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精细石油化工产业化研究开发工作,曾作为首席研究员主持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EVA高效柴油降凝剂中试及产业化》,还主持并参与了“钴盐催化剂”、“炼油用高温阻焦剂”等多个精细石油化工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实现了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活性黏土和改性黏土作为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2007年,做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重大项目《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液体燃料的基础问题研究》中“生物油复杂体系催化过程选择性控制规律研究”课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曾承担国家973计划,中科院重大项目及大型企业委托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了产业化,为企业和当地政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团队还致力于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中心平台建设,曾获国家发改委4986万元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于2014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计划财务局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验收。

2015年07月22日

作物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团队

团队带头人:马鸿翔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395
现代农业
马鸿翔,2012年荣获江苏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3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沿江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中弱筋小麦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江苏省麦类作物品种培育工程协作攻关组首席专家,江苏作物学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国家科技支撑1项,科技部农转资金1项,国家产业体系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与江苏明天种业、红旗种业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张俊宁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215
现代农业
张俊宁,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所精准农业智能化控制运营总监,研究员,中国农机学会基础技术分会委员及秘书长,全国农业电子分标委会委员及秘书长,日本农业机械学会(JSAM)会员,日本数理生物学会(JSMB)会员,201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机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软件著作权10项。。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5人,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35岁以下科研人员6名,是一支年轻的高知团队;团队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近二十余项,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棉花产后增值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和“棉花种子精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国际合作专项课题“肉品安全高光谱无损快速现场检测系统研发”,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土壤有效成分快速自动检测方法试验研究”,国家“863”计划“精准农业智能变量作业装备研究开发”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农用传感器技术与检测仪器研究应用”等。

2017年09月21日

农业装备智能监控技术——创新团队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伟利国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218
现代农业
伟利国,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所精准农业智能化控制室主任,主要从事农业装备智能监控技术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精准农业智能变量装备研究开发”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大型联合收获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控系统的合作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等10余项,在农机自动导航、工况监控、智能变量控制装备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开发经历。曾荣获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曾入选“中国农机院先进人物”、“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5人,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35岁以下科研人员6名,是一支年轻的高知团队;团队在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化研究方面,攻克了农机自动导航、工况智能监控、微波水分在线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了自动驾驶系统,耕深在线监测装备,微波在线式水分检测仪, 播种机播种质量监测报警系统,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粮食安全储藏检测仪、北斗远程监控终端等智能监控装备。目前已完成3000台套智能监控设备在农业机械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