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23年07月25日

人工智能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飞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60
装备制造
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和统计学习理论。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访问学(2009.10-2010.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1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9年度),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2018.8-2020.12)、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科执行主编、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分刊信息电子前沿《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教材《人工智能初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和《走进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等。 团队研制了大规模神经网络模型端云协同计算平台,取得了体系化、链条化和平台化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解决了高性能超大规模动态图神经网络学习、一体化大小模型端云协同技术链路、个性化端侧场景推理等技术难题;支持3亿多活跃用户每日1500亿次端侧推理实时在线需求,以技术手段重塑在线经济和智能司法等业务模式,有力推动了端云协同计算范式形成。

2023年07月25日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建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9
能源环保
徐建明,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土壤学博士学位。现任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分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化学与生物化学、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质量与食物安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效应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以及重点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在PNAS、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70余篇,主编中、英文著作8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0个。主编出版的《土壤学》(第三版)教材是“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2019年12月主编出版的《土壤学》(第四版)于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团队揭示了中轻度污染土壤多种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机制,实现了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机制创新与理论突破,形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分级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并构建配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规程;解决了对大面积中轻度污染土壤进行高效稳定安全利用的难题,避免我国南方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凸显、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从而保障农产品安全;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站,打造示范样板,近三年在全国多个省市、“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应用八百多万亩,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023年07月25日

农产品安全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应义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8
能源环保
应义斌,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第二召集人。是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负责人,以及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和浙江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负责人。曾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Arkansas、美国农业部Instrumentation and Sensing Laboratory和Texas A&M University担任Visiting?Professor或Visiting Scientist。 团队发现了电化学纳米界面的电子转移机制及增敏效应,建立了农产品痕量化学性污染物高灵敏感知方法;探明了生物特异识别-纳米高效增敏的感知机理,建立了基于生物-纳米复合敏感界面的农产品微量食源性致病菌高特异、高灵敏感知方法;阐明了柔性金属纳米超材料物理机械特性对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农产品表面化学性污染物原位感知方法,为农产品安全检测传感器实现无电池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7月25日

电生理检测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树明
职称:
团队编号:10357
装备制造
叶树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等。带领团队开展高精尖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包括大动态高精度生理信号采样技术、多种生理信号机器识别算法、生理信号大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技术等,致力于研发多参数睡眠监测仪、新型肺功能检测仪、心电血压二合一监测仪、血氧仪和生理信号统一分析传输平台软件等系列产品。 团队在电生理检测仪器、高精度荧光检测仪器、深海原位传感器、高可靠性数字检测与控制系统等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拥有重大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累计承担了“天宫一号”型号任务医疗仪器1项、“天宫空间站”型号任务医疗仪器4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863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课题2项、省部和企业横向项目多项。

2023年07月25日

高效直驱装备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云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6
装备制造
叶云岳,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委主任,国家磁浮交通技术工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大电机节能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学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五”863高速磁浮交通技术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上海磁浮列车的工程项目);工业应用直线驱动国际会议主席(Chairperso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ear Driv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国际磁浮会议分会主席、国际电机及控制会议顾问主席等。 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直线电机冲压机,比传统冲压机在同时间内冲压的钮扣量增加1倍,但用电仅为原来1/4;研制了首条国产化高速直驱邮包分拣机,成果在全国得到高效应用,产生了几十亿元经济效益;采用外转子电机与盘式电机相结合的办法,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复合式“三维永磁电机”,并大胆改进传统抽油机系统,研制电机直接驱动抽油杆抽油机,在大庆油田等20多个油田近千口油井应用,系统节电达60%以上;完成了国内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同步直线电机磁浮试验线和直线电机地铁试验线,发明了快速直驱立体车库,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2015年完成了国内外首台630吨弧形直驱机器人压力机,节电50%。2020―2021年获“智能直驱跨坐式空中巴士”, “直驱大巴立体车库”,“盘式磁浮直驱动力装置”等专利授权。

2023年07月25日

数字多媒体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耀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5
陈耀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 作为团队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重大国际横向项目等,发表SCI/EI论文11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2023年07月25日

环境光学技术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姚军
职称:
团队编号:10354
姚军,浙江大学光电研究员,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获多项省部级奖,获多项发明专利。主要研究及成果转化方向为:精密光度色度检测技术及仪器、光谱分析(从红外到X射线)检测技术及仪器、环境(水、烟、尘、气)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显示及光源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等。在光电机一体化、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光电传感技术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优秀创新成果。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由光学、电子、机械等领域的紧缺人才组成。团队申请219项专利,获得119项专利授权,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期间孵化多家企业,承担多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并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质,产品销售额逾10亿元。

2023年07月25日

航空航天液压泵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352
装备制造
张斌,现就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及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华勇院士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任阜新浙大智能液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英中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常务理事。2009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5-2016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项目二十多项,曾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阜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年到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访问合作,作为研究人员进入Sauer-Danfoss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 /EI 3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授权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7项。 团队提出了缸体浮动复合支撑新结构和主轴系高速动平衡新方法,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显著提高我国航天泵转速极限;解决了我国高端轴向泵存在的转速低、脉动大和可靠性差等难题,打破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与产品禁运;应用配套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了国防、航空航天重大工程,引领我国航空航天液压技术高速发展。

2023年07月25日

宽禁带半导体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丽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0
电子信息
朱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纳米结构材料及气敏传感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的研究,特别是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项目子课题及973项目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若干项。已在Nano Energy、Small、J.Mater.Chem.A、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150篇,在影响因子3.0以上发表论文30多篇,SCI他引900次。 团队依托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研究院已建的电力电子器件研究中心等平台,长期以来在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团队以在国际上具有引领优势的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新材料与新技术研发为核心,有潜力建立先进的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发光显示与传感应用创新平台、器件研发制备平台,着力于突破氧化锌高效紫外高效发光材料国际前沿技术、无铟低成本透明先进显示器件研制、保障国家电网安全的气敏传感应用等瓶颈,推动光电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

2023年07月24日

陈维智能组件优化器项目团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陈维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200
能源环保
陈维,2022年9月1日聘为国创中心项目经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工程专业博士,曾在江苏林洋、韩华新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公司工作,历任技术经理、高级经理、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分布式产品技术专家等职务。核心团队成员汪保卫,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专注于光伏装备制造及系统领域,在德国Gebr.SCHMID、润阳光伏等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担任过要职。

2023年07月24日

光电测量与控制——刘国栋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国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43
装备制造
刘国栋,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光电测量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预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50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在惯性约束聚变精密光学测量、激光雷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神光系列激光装置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航天304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1亿元。

2023年07月24日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树涛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342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王树涛,哈工大环境学院副教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臭氧应用技术与设备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生态环境部专家库成员、黑龙江省商务厅专家库成员、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毒理与健康、臭氧氧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等;承担科研项目20+,发表论文70+,发明专利10+;主编《环境工程设备与应用》(高教社)、《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社)。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博士生和硕士生数十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