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梁文轩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成科扬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对接成功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375个团队

2023年07月13日

抗炎免疫原创药物研发团队——胡庆华教授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庆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胡庆华,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代制药产业学院副院长(兼)、“转化药理学”校企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理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博士生4名,硕士生20余名。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企事业横向合作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dv Res、Hepatology、Cell Death Dis、Drug Discov Today、J Med Chem、Eur J Med Chem、Front Immunol、Biochem Pharmacol、Phyto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6项,其中一项抗痛风原创药物相关的授权专利(CN201811507809.8)以2000万的合同金额成功转化。团队长期致力于基于原创靶标的抗炎免疫新药研发工作,建立有完备成熟的靶向药物发现、优化和评价体系,助推多家企业获得临床批件3个。团队聚焦P2Y受体与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联系,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成功获得了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P2Y14R抑制剂并实现转化,与此同时,团队研发出多个高活性、高选择性、高成药性的P2Y6R和P2Y14R抑制剂,在肝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FIC候选药物。

2023年07月13日

微生物合成与智造——齐向辉教授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齐向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2
生物技术与医药
齐向辉,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生物合成与智能制造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团队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高附加值化学品、医药、功能性糖醇等的生物合成与制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任务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际合作4项等共1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件,主编Elsevier英文专著1部,参编Springer Nature、Elsevier等中英文专著9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功能性糖糖(D-阿拉伯糖醇、D-塔格糖、D-阿洛酮糖/D-阿洛糖等)以及生物基化学品(3-羟基丙酸、1,3-丙二醇、已酸等)的生物合成与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部分成果已在产学研工程中得到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余万元。

2023年07月14日

微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刘立明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立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刘立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3人,其他科研人员和研究生80余人。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制造工程。致力于解析生物加工过程中生物体的生理特性和调控机制,发展强化生产性能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建新一代工业菌株和性能先进的酶制剂,提升生物制造过程的效能,实现生物技术产品的低成本制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一代工业生产菌株改造与创制;(2)新型生物催化剂设计与催化过程创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前沿创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200余篇SCI论文,其中包括Nat Catal 2篇、Nat Commun 5篇、Angew Chem Int Edit 2篇、ACS Cata 4篇、Metab Eng 15篇;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多项技术应用于日本味之素、丰原集团、帝斯曼江山制药、梅花生物、宁夏伊品等知名企业,显著提升了丙酮酸、苹果酸、丁二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莽草酸等精细化学品的产量、转化率和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相关成果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3年07月14日

姜兴茂科研团队

武汉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姜兴茂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8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姜兴茂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专家,2011年获得常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获国内外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团队长期从事于化学工程、工业催化、新能源材料纳米技术、溶胶-凝胶、气溶胶、药物释放、生物质热催化转化、酶水解、石油化工催化、新型催化材料纳米结构催化剂、光催化、电催化、C2转化等领域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发展。

2023年07月14日

细胞规模化培养及生物医药高效开发—白仲虎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白仲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71
生物技术与医药
白仲虎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201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个人,2013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5项,在规模化细胞灌流培养、QbD导向的生物医药工艺过程高效开发及规模放大、治疗性抗体片段药物的开发、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BFP灌流培养技术及一次性HF中空纤维柱耗材已成功应用于实验室规模及中试规模的HEK293细胞灌流培养生产腺病毒载体疫苗、实验室规模的CHO细胞灌流培养生产重组蛋白。与天津康希诺生物建立了战略合作,助力其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的灌流工艺的开发,并参与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国产化示范线的建设。近5年专项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3年07月14日

生物技术与医药——申延琴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申延琴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申延琴,江南大学医学免疫学教授,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者,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第十批A类资助对象,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申延琴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免疫学,神经病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和老年病学的研究。2022年,申延琴教授凭借2018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即时IF=19.227)上的“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MPTP-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mice: Gut microbiota, glial reaction and TLR4/TNF-α signaling pathway”科研成果,获得BBI年度影响力奖。是江南大学首位,也是中国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作者。 本团队主要进行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包括小鼠帕金森病、斑马鱼和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与修复机制的研究。本团队包含2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有海外背景3人,海外博士学位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1名。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发表SCI文章50余篇(其中两篇高被引论文),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23年07月14日

南京大学魏辉课题组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魏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8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研究领域聚焦于功能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酶),研究方向包括:纳米酶的智能与理性设计、高通量筛选、催化机理、数据库构建、生命分析及生物医学应用等诸多方面。 研究组成员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并相继斩获数十个国内外奖项,其中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特别奖学金、百特中国青年研究者奖、栋梁奖学金、海航奖学金、英才奖学金、Wiley Best Poster Prize、Student Travel Award of Nano Today、Gordon F. Kirkbright Bursary Award、Nanoscale Horizons Community Board等

2023年07月16日

镇痛新药研发——高永静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永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1
生物技术与医药
高永静,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特聘教授,慢性疼痛团队带头人。从事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研究20余年, 2014-2020年连续7年入选Elsevier中国被高引学者榜神经科学专业榜单, 2020年入选2020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2名,其中博导2名,教授5名、副教授4名。近10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80多篇,获专利3项,主要围绕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了多个有效镇痛靶点,目前正在细胞水平筛选有效的化合物,开展镇痛新药的研发。研究成果“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和镇痛新靶点研究”项目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靶向神经炎症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和机制研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江苏人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团队获得科研总经费超一千万元。

2023年07月16日

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及应用等——杨宇民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宇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杨宇民,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团队成员中有中科院“万人计划”入选对象、“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 “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江苏省优秀创新团队。 团队长期从事组织工程神经研究,围绕神经损伤与修复开展研究,在国际上该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 2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共11项。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其中1区且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有2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21项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团队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与江苏益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全球首次将壳聚糖加工成具有各种规格、性能优良的神经移植物,已应用于临床并产业化应用,已于2020年12月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3年07月19日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研发团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顾忠泽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02
生物技术与医药
样例:顾忠泽,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基于智能生物材料的器官芯片构建及应用”创新团队及“人工器官”111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中国类器官和器官芯片联盟发起人和理事长,中国器官芯片研究奠基人和创始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士5人。近2022年,承担姑苏领军人才计划,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计划。与东南大学共建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联合研发中心”,共同针对:肿瘤、心脏、皮肤等多种器官芯片模型的构建、器官芯片培养及检测仪器开发、器官芯片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开发等,实现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近两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

2023年07月24日

新型人工骨修复材料团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张兴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20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张兴,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博导,先后获得辽宁青年科技奖(2021)、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沈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8)、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2017)、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6)、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3)等荣誉称号。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团队在新型人工骨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开展产业化,目前正在取证阶段。与常州百隆微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业内企业)、常州海湖拓研科技有限公司(地方政府与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中心联合设立)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24日

益生菌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带头人:张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04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近9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79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0余项,其中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5项;刊登中英文论著9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1项。在益生菌菌种挖掘、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光明乳业、无限极、锦旗生物、苏州硒泰克生物、拜耳、天友乳业、均瑶健康等企业已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