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218个团队

2014年06月25日

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新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5367
能源环保 其他
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航空电源系统中二次电源及新能源功率变换应用研究,课题组共同完成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中第3课题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基础研究。项目组在新能源应用与开发、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系统、大功率双向功率变换技术、风电并网系统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好的技术积累。已成功研制的100kVA微电网示范工程、100kVA双向微网主逆变器、微电网中央控制器、50kVA并网型逆变器、50kVA双向PWM整流器、30kVA能馈型电子负载、3kVA光伏逆变器、15kVA永磁同步机组、双向蓄电池充放电管理器等新能源应用各类产品。 课题组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源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投资超过30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从事航空电源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新能源发电系统及电能变换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实验室有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研究所需的基本试验仪器设备,如高档数字存储示波器、试验电源及模拟线性负载、EMI测试分析设备等。实验室同时具备三维电磁场分析软件Ansys,控制系统分析软件Saber 和电力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软件Cadence,可用于本项目的控制优化设计、仿真验证和电路的设计。此外实验室设有电源结构与工艺研究试验室,可满足各种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研制的需要。 课题组共获得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先后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

2014年06月25日

软土处理专家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永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00
其他
团队成立于2000年,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研攻坚能力。 所在单位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岩土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力学实验室是水利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各项室内岩土试验设备齐全,具备开展真三轴试验、透明土模型试验等本项目所需要试验条件,对于申请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学术氛围,具备良好的试验、理论计算和分析条件。

2014年06月27日

先进成形工艺技术及装备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明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8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所在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是航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全国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钛合金成形技术、板成形工艺的力学分析、模具的优化设计、板成形性能分析成形工艺与工装方面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建设了部级CAD/CAM开放研究实验室和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飞行器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钛合金成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于1979年完成了国内首台热成形机床研制,并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而后又在2006年自行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控制的热成形机床。完成了某型空空导弹的钛合金、某型飞机的钛合金垂尾的部件的研制等。 本项目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钛合金、铝合金及陶瓷等难成形材料成形技术、材料成形性能分析与评价、成形工艺与装备、板料成形CAE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材料超塑性及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材料成形过程的微观组织演变分析、飞机钣金制造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完成了某重点型号工程项目“某型飞机钛合金垂尾热成形技术”、“某型空空导弹的钛合金热成形技术”、“×××高性能钛合金应用研究(总装备部重大专项)”、“中高强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应用研究(总装备部“十一五”预研项目)”等钛合金成形应用科研研制项目。“某型空空导弹钛合金舱体及翼面舵面制造技术”, 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钛板热成形技术在空空导弹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强韧钛合金热工艺参数与相关机械性能及微观组织预测研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并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钛合金热成形机床。 此外,本团队依托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难加工材料加工)的研究基地、教育部“高效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工作条件。

2015年07月24日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陈群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689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团队负责人陈群,男,1963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中石化集团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 83 篇,其中重要 67 篇,核心 16 篇,申请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双酚A生产、乙二醇精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星辰材料、扬子石化、漂莱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万元。

2014年09月11日

新能源材料、器件与装备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建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690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丁建宁,男,1966年出生,江苏丹徒人。2001年于清华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微纳器件及系统设计与制造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装备、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负责人,江苏省2011光伏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摩擦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机械学科会评特邀评委,是《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摩擦学学报》和《friction》等学术刊物 编委。曾为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现为常州大学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常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本团队现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承担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18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开发了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与江苏中能和洛阳中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制出专门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多腔室的、机械手自动传递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设备。

2015年07月24日

新材料技术——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旭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69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苏旭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材料表面处理热浸镀锌领域、材料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现代热浸镀锌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果已在株冶、上海宝钢等企业得到应用。与江苏国强、攀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4年11月10日

光子探测技术团队

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向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8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团队是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航天探测器方面的研制技术基础,集中在红外及紫外光子探测器的研制和相关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向民用和工业应用等相关方面转化。在红外探测器及应用领域,实验室成功实现了用于列车轴温监测的红外传感器产品的小批量生产,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在紫外探测器及应用领域,实验室以日盲式紫外焦平面器件为核心技术,开展了包括紫外化工、生物学、火灾预警和智能电网电晕放电监测等领域的研究。

2014年11月10日

低温制冷工程技术团队

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吴亦农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8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本团队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气动式斯特林制冷机技术基础上,针对民用市场需求,结合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已经具备的1W/80K气动斯特林制冷机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大冷量气动式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研制。其主要在高效直线电机设计、气动运行机理、整机轻量化设计、高可靠性长寿命、电控箱小型化以及产业化性能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014年11月10日

清洁生产

常州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公应
职称:其他类正高级
团队编号:05785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其他
主要在绿色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医药中间体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江苏省化学工业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领域:1)高分子乳液及聚合技术;2)绿色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3)催化新材料;4)精细化学品制备技术与工艺;5)药物及中间体合成工艺;6)清洁生产技术

2014年11月14日

微弱光探测与主动成像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周燕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01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其他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微弱光探测与主动成像技术团队拥有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一直从事激光主动成像、激光干涉测量以及气体检测等相关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换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以及军工项目等2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专利30项;是一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技术团队。

2014年11月19日

魏庆来企业能源优化调度管理平行控制专家团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魏庆来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1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其他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非常先进和完备的理论研究条件以及实用的硬件平台,为理论研究得以在实际系统中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员曾承担或正在承担的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以及大量的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应用项目。

2014年11月20日

绿色冶金与产品工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志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815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针对复杂资源转化效率低、流程长、产品附加值低等共性问题,以两性金属矿物资源、低品位复杂共生矿、冶金化工二次资源为对象,围绕电冶金、外场冶金、清洁冶金过程,以相态调控为核心,建立电化学新过程、材料提纯新方法、复杂矿物清洁转化与工业固废产品转化共性方法,形成矿物处理的矿相活化、电解离与结晶关键技术,实现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工艺绿色化和产品高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