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23年07月25日

农产品产地有机污染减控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余向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38
现代农业
余向阳,团队首席,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岗位专家,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本团队现有科技人员37名,其中在编人员24人,聘用人员13名;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10名,助理研究员10名,博后1名,在读研究生20人。其中,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333工程”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农科院三级重点人才领军人才1人、紫金人才1人,江苏省青年托举人才1人。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40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修订行业和地方标准3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

2023年07月25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刘媛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39
现代农业
团队首席:刘贤金研究员,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副主任,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京)主任,曾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农业青年科技奖和农业部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江苏省333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主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团队负责人:刘媛研究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等国家及省级项目9项。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获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分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中国植保学会科学研究类一等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各1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5项。主持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与丰山集团、中南化工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500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朱欢喜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0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3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和试验站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共12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8项、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1项、江苏省亚夫科技服务项2、以及省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以及各类博士后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等共18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颁布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奖励1项。在种鹅高效生产光照调控技术、鹅种蛋高效孵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种鹅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

2023年07月25日

西甜瓜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徐锦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1
现代农业
西甜瓜创新团队,为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依托单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木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共8项。在西瓜、甜瓜品种改良上取得显著进展,育成苏蜜系列西瓜、苏甜系列甜瓜、苏砧系列砧木新品种27个,获新品种权6件,授权专利10件,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论文31篇),制定省地方标准(团体)10项,省、部主推技术11项,获品种推介26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农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 西甜瓜重大品种创制获重大突破,育成“8424”升级版“苏蜜518”及清香绿肉型哈密瓜“苏甜碧玉”;砧木育种获重要进展,鉴定新品种2个,认定品种1个;瓜类蔓枯病及砧木抗性机理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优质绿色简约化主推技术引领江苏西甜瓜产业发展方向。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已在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得到应用。与天津市耕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25日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薛利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4
现代农业
团队首席为薛利红研究员,博导,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博导1人。 近五年,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11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9357.56万元。 团队近五年发表SCI论文近百篇,申请发明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共29件,制定国家标准2项,省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市厅级科技奖励2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源头减量(reduce)一过程拦截(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生态修复 (restore)”4R理论与技术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入选农业农村部2018年度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和2019年度主推技术。团队与南京宁粮生物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25日

畜禽加工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王道营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5
现代农业
王道营,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书记、畜禽加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Poultry Science》等SCI期刊副主编或编委。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课题近2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中国及PCT发明专利授权51件(转化12件);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0人,其中博导2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7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共16项。发表SCI一区论文63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禽肉绿色高效加工及其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产业集群等得到应用。与温氏集团、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动物支原体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冯志新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6
现代农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支原体病防控创新团队”始建于1958年,经三代科学家传承发展至今。半个多世纪来,团队专注于猪、禽、牛羊等动物支原体病的感染、诊断与防控技术产品研究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家与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制修定我国唯一一个猪肺炎支原体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团队现为亚洲支原体组织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首个卓越创新团队,在动物支原体学科领域处于国际前列、国内领先水平。团队崇尚学习型组织与文化建设,弘扬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命运之理念,努力打造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创新团队。 目前团队共有科技人员17人,其中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5人。亚洲支原体组织理事长1人,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博导2人,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博导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近五年派往国外或地区的动物支原体组织与团队学习交流20余人次。 近五年,团队依托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生物兽药筛选服务中心,紧抓动物支原体这一特色技术平台,发表论文72篇,授权国内外专利22件,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占动物支原体领域总立项数的39.1%(9/23)。团队研发的多个动物支原体产品与技术均已实现了转化与应用,近五年获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两件,转让与服务收益累计55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优良食味水稻育种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亚东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7
现代农业
张亚东,博士,研究员,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主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优良食味水稻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主任,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8人、助理研究员2人、科研辅助人员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8项。发表论文40篇,获专利授权4项,获植物新品种权24 项,审定品种12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团队首席专家为王才林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高产优良食味粳稻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718、南粳9308等品种,年推广面积1300万亩,占江苏1/3以上,累计推广超1亿亩;南粳品种食味品质以其“柔香糯”的特点,引领了长江中下游粳稻区的优良食味半糯粳稻育种新方向,荣获30项全国性食味品评金奖,推动了“水韵苏米”、“射阳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团队与江苏天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高科种业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品种转化经费达4000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桃创新团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俞明亮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49
现代农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桃创新团队“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桃产业需求,以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品种选育为核心,以栽培技术为载体,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应用,助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提升。 团队现有骨干成员17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3人,高级技师2名,博士后1人;拥有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鲜食桃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花果管理岗位科学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副首席各1名;省333人才2名。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基础条件平台、农业农村部物种资源保护、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承担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品种创制、省桃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 依托国家桃种质资源圃(南京),系统开展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研究,收集保存国内外桃种质资源1150份,其中国家编目资源725份,挖掘高品质、红肉、短低温、抗褐腐病、耐涝优异种质60余份。围绕“优质+多抗+广适”桃新品种选育,先后育成‘霞脆’‘霞晖6号’‘霞晖8号’‘金陵黄露’‘金霞油蟠’等新品种20余个,获得品种权11项,其中,‘霞脆’、‘霞晖6号’、‘霞晖8号’等品种入选省主推品种。在低需冷量桃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出需冷量200h以下的‘南桂桃1号’、‘早醒1号’、‘早醒2号’等品种,已在广西、云南等南方低温度地区推广应用,扩大了桃栽培南限。围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省力化等栽培技术体系,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桃绿色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入选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桃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入选省主推技术。 “十二五”以来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布江苏省各类地方标准17项。“桃优质省力化栽培技术”2015年以来连续列入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桃优异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2013年)、“优质慢软型桃新品种选育与应用”(2020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桃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2017年)获第八届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2023年09月01日

智慧龙虾养殖管理平台的研发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团队带头人:章万静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436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章万静,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多次获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副教授7人,主要从事手机app、工业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等技术应用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其他市厅级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与淮安瀚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慕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