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23年07月14日

智能检测与系统安全性——谢林柏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谢林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84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现代农业
谢林柏(团队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 与安全性专委委员、过程控制专委委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2004 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1.2-2012.1 在美 国University of Houston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工程系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能 检测与与安全性、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算法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年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1 项,参与国家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江苏省自 然科学基金等1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80 余篇,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 项、美国发明专利2 项,成果转化3 项,完成省级成果鉴 定2 项。相关成果分获2017、2011 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 (协会最高奖,排名第1)和二等奖1 项(排名第2)。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硕导4人,成员中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教师骨干以及省 双创博士后等人才。研究队伍层次结构合理,团队骨干年富力强,踏实精干, 具有良好合作的经历,与国内外的同行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探讨,熟悉国 内外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 团队成员近年来一直从事智能检测与系统安全性、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算法、计算机视觉与多传感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和参与了 20 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 项目,围绕鲁棒神经网络建模、异构传感信息融合以及目标识别与跟踪等领域, 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在数据建模与鲁棒性、轻工过程智能检测与物联网技 术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高 水平学术论文200 余篇,授权专利10 余件,成果转化效益上亿元,成果先后 获得2017 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一等奖(最高奖)、2019 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 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和2020 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三等奖 等奖项,这些成果均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队伍和技术研发基础。

2023年07月14日

化学化工学院郭盛教授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盛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172
装备制造 新材料
郭盛,课题组长、准聘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1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本科期间加入雷爱文教授课题组从事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随后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院士课题组从事多环萜类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研究,并于2016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Stephen L. Buchwald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不对称催化以及钯催化偶联反应;2020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Timothy M. Swager 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2022年加入阿美石油担任Polymer 2022年12月入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展独立科研工作。

2023年07月14日

高性能功能材料——袭锴教授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袭锴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70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南京大学袭锴教授,1978年出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高分子方向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Nanoscale, Applied Catalysis B,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Chem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江苏省基金、教育部支撑计划、总装创新基金等多项国家及地方基金项目,多项技术在航空航天及重点领域应用。 南京大学袭锴教授团队在高性能聚合物及聚合物泡沫料合成方面具有非常深厚的研究基础,且实验室长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设计和军用耐温聚合物制备及性能研究方向,长期与多家航天工程单位合作,共同承担耐高温材料研究、耐烧蚀等多项航天项目,同时依托南京大学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合作经验。

2023年07月14日

“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加工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九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4
装备制造
徐九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973课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重点项目等近20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7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难加工材料高速超高速磨削/切削加工技术、磨料择优排布钎焊超硬磨料工具技术、自适应加工技术、声/机/光等多能场复合加工技术、抗疲劳制造技术、加工过程强化冷却换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我国航空航天重要型号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省内外航空航天骨干单位、刀具/磨具和机床制造企业建立了紧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

2023年07月13日

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张建教授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1
装备制造
张建,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江苏省船海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及工艺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海事局船舶技术法规专家、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客座准教授,国际海洋技术学会(MTS)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专业会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仿生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本团队拥有5名教授、6名副教授、7名讲师以及120余名硕士研究生,主要开展深海运载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团队师生深入开展“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项、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项,完成企业委托攻关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研究所得创新成果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江苏省专利奖银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在深海耐压壳安全评估、仿生设计及性能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耐压壳极限承载解析预报模型已在702/715所等83个千米以深耐压壳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2023年07月13日

无线资源分配与优化决策—潘甦教授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潘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5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潘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军工学会理事、《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执行副主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10年,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973)课题的子课题1项、国自基金面上项目共2项,国自基金青年项目6项,省自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部分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分别为中国通信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在无线通信领域资源分配以及可靠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5G网络切片成果、物理层身份识别已在国网江苏南京面向能源互联网的5G网络切片与安全可信接入,以及电信级统一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华为以及国网江苏南京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已达42.7(电网项目)+240(国自项目)+100(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15(成果转让)+180(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8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57.7万元。

2023年07月13日

无人机无人车科研团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58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王伟教授,日本千叶大学博士毕业,现任职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第20届「伏见康治研究奖奖励奖」获得者,“南京321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教授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无人机和无人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自主研制的多旋翼无人机已经成功运用于成果于电力巡检、桥梁检测、农业植保、航拍摄影、灾情勘探等多个领域。与国内多家无人机相关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五百万元。

2023年07月13日

复杂制造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楼佩煌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楼佩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51
装备制造
楼佩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物流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十多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江苏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计划、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发改委项目等共1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江苏省首届专利优秀银奖1项。在大型装备优化设计、复杂结构精密检测、多轴协调运动控制、多机协作任务调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大型重载海上风电平台、大型航天器部件对接地面模拟试验、大型复材机翼喷涂作业精准定位、新能源汽车总装产线、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产线、光伏/3C零部件产线等领域/行业中得到应用。与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上海振华重工、天奇自动化、苏州天准、无锡富瑞德等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9000余万元。

2023年07月13日

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柔性成形技术及装备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训忠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50
装备制造
郭训忠,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某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某重大转化项目首席,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4D打印及特种制造主题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江苏省某创新团队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5人、讲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有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某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某重大转化项目1项、领域基金重点项目1项、某前沿创新项目/某领域基金2项、慧眼行动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青年基金6项,以及国防军工型号预研、地方成果转化以及宝钢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发等企业横向项目等1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5000万元。团队目前已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7项,其中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大会最高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学术专著5部、重要学术论文120余篇。团队长期从事柔性塑性成形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化系列装备研制以及航空航天型号应用工作,系列成果在航空航天、核能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2023年07月12日

南京大学王伟课题组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48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新材料
课题组2015年成立至今始终专注于利用光学成像方法对化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定量测量。由于成果的创新性,王伟教授于2020年当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已结题,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江苏省创新创业团队(201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20)、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20)、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等项目和科研奖励,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016)。相关成果在Nat. Chem.(3篇)、Proc. Natl. Acad. Sci. USA(3篇)、JACS(4篇)、Angew. Chem. Int. Ed.(4篇)、Chem. Sci.(5篇)、Sci. China. Chem.(1篇)等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作为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Acc. Chem. Res.及Ann. Rev. Anal. Chem.上撰写综述各1篇,应邀在Nature Chemistry上就单颗粒化学成像领域的前沿进展发表专题评论文章(Wei Wang*, Nat. Chem., 2019, 11, 17-18)。王伟教授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化学成像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于2020年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受邀担任《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客座编辑、顾问编委等学术兼职。

2023年07月12日

特种光纤器件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飞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46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光纤传感和激光技术,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基金委、gf等十余项部级重点重大项目和若干国内外企业横向合作项目。 团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特种光纤(器件)的加工与检测技术与设备;特种光纤传感器与传感器阵列的设计、制备、封装、集成和解调技术;可调谐、高重频光纤飞秒激光技术;机器视觉光学检测;可穿戴医疗监测与医学影像等。目前团队拥有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际授权专利4项。近年来团队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将相关传感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设施无损检测,包括高能电机、受电弓网、桥梁、列车轨道的准分布式实时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化工厂区和危化品存储仓库危险气体远程监测;发动机高温涡轮叶片三维成像与测温;光电面板快速缺陷检测等;此外团队成员指导研制的设备和传感器也多次在 “挑战杯”,BOE创新挑战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大赛获奖。

2023年07月08日

电气工程学院陈昊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4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陈昊,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国家级项目3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9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本,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三类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获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5篇。获美国专利授权15件、澳大利亚专利授权23件、丹麦专利授权1件、南非专利授权3件、加拿大专利授权7件、俄罗斯专利10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9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获省部级科技奖25项,其中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教育部发明二等奖1项。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