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1、路演项目:防治易栓症的中药1类创新药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寇俊萍教授
项目简介:易栓症(thrombophilia)指因各种遗传性或由恶性肿瘤、慢性肺病、急性卒中、静脉栓塞等获得性因素导致的血栓栓塞症,现有药物仍存在出血风险高、个体差异大等局限性。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成为研究热点。本项目基于中医滋阴活血理论和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发现和确证的研究实践,证实中药活性成分RUS具有显著抗血栓抗炎活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靶点新,有效剂量小,安全指数高,制备成本低,将为易栓症的防治提供新型原创候选药物,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2、路演项目:基于益生菌发酵技术的体外培育牛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张春凤教授
项目简介:牛黄是安宫牛黄丸等名贵中药组成之一,其功效人工牛黄无法替代,其自然形成率仅为0.01%,有“一两牛黄,二两黄金”之称。目前市场每年需求量达到5吨以上,市场价格200万元/公斤。本项目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构建益生菌过表达β-G酶 体系,替代传统工艺中使用的存在致病风险的大肠杆菌;创新性的发明复合胆红素钙制备工艺,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其质量,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将其运用于体外培育牛黄的生产,解决牛黄的市场需求难题。
3、路演项目:小檗碱衍生物DMB和DMTHB制备及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玉彬教授
项目简介:小檗碱是中药来源小分子药物,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有防治多种疾病的新功能。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大剂量服用又呈现一定副作用。本项目以廉价小檗碱(BBR)为原料,经化学成功制备去亚甲基小檗碱(DMB)和去亚甲基四氢小檗碱(DMTHB),发现它们具有治疗炎症性肠病、肺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神经退行性病功能,且毒性较BBR低三倍多,安全性提高,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和SCI论文。DMB和DMTHB为化药1类新药,成药性高。
4、路演项目:自身免疫型糖尿病疫苗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洁教授
项目简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其病理机制均为胰岛自身免疫紊乱致β细胞破坏,患者最终均依赖胰岛素治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最重要的自身抗原,其蛋白疫苗在欧美多国正开展临床试验,国内这方面是个空白。我们的疫苗基于其关键表位,同时选择了细菌毒素作为在位佐剂,免疫模型动物能有效降低其糖尿病发病率,机理研究证明该疫苗能诱导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最终发挥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
5、路演项目:PCSK9/Lp-a双靶高效降脂小分子药物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傅蓉研究员
项目简介:已上市PCSK9抑制剂和正在临床研发的大多为皮下注射型,相比于每日口服的他汀类药物,对于患者依从性来说,用药频率较低和价格低廉有优势,注射相比口服劣势,故开发新型口服PCSK9抑制剂成为热点。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尚无有效的获批疗法来特异性并有效地降低Lp(a)水平。我们开发了一个双靶点高效降脂小分子药物品种,该品种能够同时靶向PCSK9和ApoB,增加肝脏胆固醇摄取,并抑制脂蛋白A的形成。
6、路演项目:基于人转宠的长效缓释眼用制剂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雁副教授
项目简介:本项目聚焦于人转宠的长效缓释眼用制剂研发,重点围绕环孢素眼用乳剂与眼用凝胶产业化研究。通过高剪切混合工艺制备出O/W型纳米乳,显著提升了药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且通过仿生黏附辅料,大幅增强了药物在眼表的滞留能力。眼用凝胶浓度更高,附着力强,不易流出,每日仅需用药一次,起效迅速,使用方便。项目契合宠物药市场对长效眼用制剂的迫切需求,致力于为宠物眼部疾病治疗打造更优质、便捷的创新方案。目前这两项制剂均已获得人用药临床批件,具有较强的人转宠眼用制剂研发可行性和基础。
7、路演项目:抗失功能血液制品的开发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张文丽副教授
项目简介:2000年起,国外已研发出多种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HDL)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脓毒症等治疗,部分已进入III期临床。然而,在炎性疾病环境下,HDL容易丧失生理功能,且目前rHDL所使用的原料为合成或血浆提取,成本高。本课题组拥有较成熟的从废弃物提取高纯度HDL成分的技术,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较天然HDL或其他HDL制品,可以在炎症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及结构稳定性,提高了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8、路演项目:基于多功能纳米探针的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
路演人: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鞠艳敏特聘副研究员
项目简介:侧流层析免疫分析法(LFIA)作为一种视觉快速检测的工具,其检测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标签的性质。传统试纸条通常使用胶体金、量子点、微球等作为显示标签。本项目利用功能化探针设计出可视化增敏检测的信号,创新性提出纳米酶原位催化、多巴胺原位聚集、金属有机框架化学配位等信号放大技术,实现快速检测技术可视化灵敏度的大幅提升,针对蛋白类标志物最低检出浓度可达pmol级,针对细菌等致病菌可达单菌落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