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18个团队

2021年09月29日

工业智能装备与机电液混合动力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桓龙
职称:
团队编号:09995
装备制造 其他
“工业智能装备与机电液混合动力团队”,从事视觉伺服、机械手智能感知、机械手柔顺性、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电液混合动力技术、复合空化去污除锈技术、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工业智能机器人装备、工业复合空化去污除锈装备等研究。其中,铁路货车检修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复合空化去污除锈技术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拥有学术型、技术型和工程型各类核心成员共10人,硕士研究生12名,专注于工业领域的专用智能机器人装备、机电液混合动力系统和工业去污除锈装备技术的研究。团队依托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交大机械学院、西南交大研究院公司等平台,在机器人视觉伺服、智能柔顺性机械手、机电液能量混合管理与复合空化清洗等方向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已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团队主持过国家863项目、四川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共计20余项,具有较强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尤其擅长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09月29日

材料合成关键中间体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低碳催化——石峰团队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石峰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997
新材料 其他
石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务委员,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0余人,其中博导4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5人。近5年,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院和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中、美、日等专利授权10余项,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1),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在醇制胺类精细化学品、低碳烯烃羰化制含氧化合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完成工业化中试和产业化应用。与山东、陕西、江苏等省的多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29日

醇醚酯绿色生产技术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新宝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25
新材料 其他
团负责人朱新宝,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醇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环氧树脂及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理事会第九届副理事长。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要科研项目,完成了2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主编教材1部,发表120余篇科技论文,获专利授权60余项(含1件国际专利)。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环氧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精细衍生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二元醇单醚及其酯系列、二元醇双醚高级溶剂系列、封端聚醚系列、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系列高级溶剂与活性单体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与江苏怡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汽车与能源动力研究所 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渭平
职称:
团队编号:10030
新材料 其他
汽车与能源动力研究所隶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队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高级试验师1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20余人。设有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及内燃机实验室,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声振舒适性(NVH)、车辆空气动力学、汽车整车及发动机动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车辆可靠性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控制等领域研究

2021年09月29日

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支锦亦
职称:
团队编号:10031
其他
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研究所挂靠于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建设的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和专职设计师13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主要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开展工业设计与人因评估研究、人员行为研究、产品可用性测评、动画设计研究等。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轨道列车人机工程与工业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形成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4项、专著3部、论文100余篇,获得设计奖励10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70余种轨道列车的设计与评估,支撑了“和谐号”“复兴号”系列列车人机工程与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助力中国高速列车成为了“国家名片”。

2021年09月30日

新一代仿生智能无人飞行器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宋笔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3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宋笔锋,教授/博导,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J-XX分系统副总师,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大型民机科技创新平台顾问专家组成员,863计划重大项目论证组副组长,XX部临近空间飞行器专家组成员,XX部可靠性共性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校航空航天类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浮空器分会副主任委员、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委员,中国电科集团浮空平台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科集团可靠性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园特聘航空产业专家。 本团队为新概念航空器原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宋笔锋教授领衔,“飞豹之父”陈一坚院士为首席顾问,团队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辅助人员7人,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长期致力于探索新概念航空航天飞行平台和解决相关前沿性、基础性、带动性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团队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JW项目、国防基础等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78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在微小型仿生飞行器气动机理、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

2021年09月30日

航空航天技术—智能化飞行器研发及产业化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符文忠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039
其他
符文忠,高级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2003年,进入航天新光集团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从事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期间参与总装备部重点型号立项、研发工作,主持控制系统及地面测控系统的研制。该型号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长航时无人机型号的技术封锁,并于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期间,成功完成发射场区气象探测任务,2009年,主持完成该型号无人机军转民型号研制,并完成了国内首次无人机大陆起飞对钓鱼岛的航测任务,获总参谋部、国家测绘局高度认可,并于2010年开始大批量装备国家测绘局。2013 年,调任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公司任生产部兼运营服务部部长。2017 年,负责主持了3期公安部警用航空器专项培训班。2018 年,参与创办陕西嘉创飞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兼西工大民用无人机研发中心型号总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3年,已取得专利30余项,在无人机+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化无人飞行器开发平台已在包括清华、浙大、同济、西工大、中电54所等众多用户中得到应用。与博雅工道、斗山创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研发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0
其他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简称IMHM),是一所以发展和引领未来前沿交叉技术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化研究机构。研发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优势学科和Geoff Chase外籍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主动探索未来医工和工工交叉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敢于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探索创新的同时,研发中心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合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双边学生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中,为服务世界人民发展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培养新一代人才。

2021年09月30日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董素艳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素艳
职称:
团队编号:10042
装备制造 其他
董素艳,公司创始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原美国ANSYS公司中国北方大区经理,在全球最大的工业仿真软件公司任职近十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工业仿真软件的推广者。2009年回到西北工大学任职,从事航发设计仿真研究超过20年,承担多项两机专项重大课题。 本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研发团队,在航空发动机算法研究、工业仿真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研发经验。团队70%以上为技术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占50%。 西工大流固动力团队为打破国外垄断,破解卡脖子难题,在国家“两机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以三维流体、固体、电磁/结构等多学科仿真为主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矩阵,开发出十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能源动力等领域。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在关键指标参数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目前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三十余项,编写专著2本。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行业大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2021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2020年3月获得创新工场2500万元首轮

2021年10月06日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徐桂中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依托盐城工学院省级重点研究平台,重点解决流态泥处置难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项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近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在废弃泥堆场快速生态脱水、废弃泥生态固化、废弃泥制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废弃泥生态固化及制桩技术已在淮河干流五河大桥接长工程、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机场互通工程及新沂区域供水工程定向钻穿越沭河工程等中得到应用。与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水利建设集团、江苏荣泰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10月08日

先进激光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及其产业化团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张志荣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8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其他
张志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光子器件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余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共5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软件登记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制定团标和国标各1项,企业标准8项,新产品鉴定4项,技术入股及现金转化科技成果6项。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成分测量、光纤传感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物质成分测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上述成果已在煤矿、冶金、石化、结构健康、管道泄漏、周界安防、铁路安全运维、环境大气监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宝武钢铁集团、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国投新集煤矿等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01日

南邮现代邮政学院科研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知信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2
电子信息 其他
孙知信,交通运输部第五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邮政通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江苏省邮政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智慧物流平台、智能物流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满帮集团、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