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18个团队

2016年07月14日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成军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成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036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2年,承担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多项。申报国际PCT专利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多项。获得国家级施工工法1项,省级施工工法10余项。出版著作4部。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6部。出版技术讲座光盘2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建设工程施工与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果,在南通三建、中南建设等企业施工的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通三建、昆山振华集团、昆山金桥市政公司、江苏炜赋建设集团、浩嘉恒业建设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2年科研总经费近200万元。

2017年03月01日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团队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团队带头人:薛云灿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36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薛云灿,博士、教授,河海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团队在智能控制、流量测量、水质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多项国家自热科学基金项目及地方科技攻关项目。

2017年09月26日

高性能气体传感器及超声装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俊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38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团队负责人胡俊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特聘教授;曾任日本NEC-TOKIN公司仙台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等职务。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高灵敏度超声辅助型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的绿色加工技术、微移液器以及其它的超声应用技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江苏省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各类课题10多项。在超声和压电器件方面取得过众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总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期刊论文90多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公开日本专利15项,论文SCI总引用1000余次,他引700多次。 胡俊辉教授是英文专著Ultrasonic Micro/Nano Manipulations (World Scientific,2014)的作者,其研究成果曾被国际主流科技媒体Advances In Engineering,Renewable Energy Global Innovations,Phys.org Science News Wire,EurekAlert,Electronic Component News和Bio-Medicine等亮点报道;他曾获1998年日本电子情报通讯学会IEICE论文奖(第一作者)和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和Ultrasonics的 VALUED REVIEWER 称号;3家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在国际会议上做主旨/邀请演讲10多次,并任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in Actuators 2011” 大会荣誉主席、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16”和“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ontrol”的大会主席。

2017年09月21日

粮食精深加工工程与技术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正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42
其他
陈正行,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物,江苏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兼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粮油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一直从事谷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支撑计划等30多项国家和部省级、工程技术项目20余项,研究经费3000多万元。团队由1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生组成;近五年来,团队在粮食深加工、全谷物营养与健康、主食工业化、粮食质量与安全领域成果显著,先后主持和完成公益性行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等项目。

2017年09月21日

企业现代化管理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熊光彩
职称:
团队编号:09324
其他
本团队拥有专职骨干成员10人,其中专职博士5人,硕士5人。近五年,承担龙城英才项目1项。以龙城英才计划资助为支撑,研究开发出《企业执行力与绩效提升管理系统》一套(共15个可独立运行的子模块),并获得相应的软件著作权。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规划与管理、资产管理、劳动定额管理、企业执行力管理、全员绩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将现代管理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基于简单、实效原则,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等手段,进行管理创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管理思想体系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在多家企业进行试验、验证,并将于2017年5月完成全线产品的收官,推向市场。期间,与江苏常发、浙江人本、常工动力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投入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同位素计量研究创新团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王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48
其他
团队历经近三十年发展,围绕核心技术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基础条件逐步优化,研究工作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团队成员7人,5名核心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同位素丰度基准的研究”等多项科技部支撑计划、科技基础平台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500万元,仪器修购资金4200万元。构建了同位素计量溯源体系;研究测定了硒、镱等10个元素同位素丰度及原子量,均已被采纳为国际新标准;研制了多种同位素和高纯物质标准物质,食品安全、临床检测用标准物质;研究建立了二十多种元素和元素形态的同位素稀释质谱测量方法,在多项国际比对中成绩优异,40项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CMC)获得国际互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和多项国家质检总局成果奖。研究成果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提升了中国计量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近五年,发表论文60篇,获专利5项;培养博士后3人,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13人。

2017年09月21日

东大土木工程施工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正兴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14
其他
郭正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所所长,施工学科带头人,全国知名施工专家,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委员、模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土建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全国高校建筑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长,《施工技术》杂志编委。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专利授权数十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排名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三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装配式混凝土、大跨预应力钢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国家天文台“FAST”望远镜、龙信老年公寓(国内最高)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建集团、中南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近1000万元。

2021年12月30日

先进材料与结构设计开发

武汉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晏石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89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其他
1、本团队结合材料、土木、力学、信息的交叉学科知识,借助材料与结构设计及计算理论和工程应用理论,以土木建筑、电子电器、海洋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为主要应用背景,以材料-器件-结构-系统为主线,通过材料成分组织和应用结构的设计对相关智能材料(包括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混凝土、智能纤维材料和智能橡胶、智能弹性体、超材料等)及其结构和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这些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制备方法、力学行为机制和机理,开发和制备出具有高性能的先进智能材料和结构,以及对传统材料和结构进行智能化改造以实现更好的应用。 2、本团队方向由9人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在读研究生25人。 3、近5年来承担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自然基金委等纵向及来自国内特大型企业委托横向课题20余项,累计到款经费1000余万元。在力学、材料、土木等交叉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

2019年07月06日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94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史培新,教授,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院长,美国注册土木(环境)工程师 唐强,教授,苏州大学土木与环境调控工程系,系主任,江苏省“双创博士”。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近5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30项。获省市等各级别奖励近10项。在固体废弃物处置、环境友好型工程材料、地下水土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中国中铁、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苏交科、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苏州吴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9年07月24日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申玉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96
现代农业 其他
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申玉香,女,教授,农学博士,江苏建湖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得农学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得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工作以来参加了国家863项目、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主持了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所有项目进展良好。 ①2006年共同主持江苏省农业高技术项目“优质高产专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BG2006306),2009年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验收。 ②2008年共同主持江苏省科技厅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富民强县)“高效环保型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2010年通过验收。 ③ 2011年主持江苏省科技厅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富民强县)“耐盐葡萄品种引进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BN2011054) 项目,2013年通过验收。 ④2012年作为第二单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耐盐能源作物(蓖麻和甜高粱)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分胁迫的响应及外源调节(31171483),2015年通过验收。

2021年08月18日

下一代网络与智能计算(NEIC)关键技术——王进教授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0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其他
苏州大学下一代网络和智能计算实验室专注于研究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嵌入式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在研究团队方面,由校内的2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后/讲师、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以及20余名本科生组成。此外,还包括校外合作教授2名(香港城市大学汪建平教授、波多黎各大学吕可劼教授)。在研究项目方面,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多项。共发表/录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EEE TCC、TPDS、TVT、TMM等)和会议论文(IEEE INFOCOM、ICDCS、IWQoS等)150余篇。共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6项)。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和高昂的研发热情。 团队所在的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江苏省优势学科,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智能工程实验室。 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软件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网络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物联网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等本科专业。 团队负责人王进教授,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科技副总,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苏州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2019年09月18日

计算力学软件——陈飙松教授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飙松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4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3人,其中院士1人,博导5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自主数值仿真/CAE软件、计算力学基础算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自主CAE软件已在航天、航空、核电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航天1院、航天3院、中国商飞、中国船级社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