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40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功能薄膜材料的结构调控与光电性能技术——赵修建团队

武汉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赵修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73
能源环保
赵修建,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际玻璃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赵修建团队,是一支以本实验室为主、结合校内相关领域优势研究力量、包含材料、物理、化学、光电子器件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本室成员主要包括赵青南、李远志、刘启明、韩建军、陶海征、夏冬林、刘保顺、冯晋阳等。该团队2005年经教育部评审批准建设,随后3年,在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结构调控原理、光电性能设计以及应用研究中,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7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8篇、影响因子3~6的论文54篇,研发了7种具有实用前景的功能薄膜材料和6种功能薄膜器件。建设期间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湖北省和江苏省高层次人才3人、湖北省杰出青年人基金获得者3人、武汉市青年优秀人才晨光计划4人。2009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2015年08月07日

电子加速器辐照水处理工艺及装备——王建龙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建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2
能源环保
王建龙,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援助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电离辐射降解特性及机理、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电离辐射预处理技术及装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电子加速器辐射处理某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成果已在江苏连云港某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此外,该研究团队与江苏达胜电子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5年来,该研究团队的科研总经费累计3000余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5年08月07日

新能源-新材料技术——郭建伟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建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5
能源环保 其他
郭建伟,博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副研究员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专利授权4项。与大型国有煤矿、铁路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5年08月07日

绿色化学与资源回用——清华大学核研院205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国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7
能源环保 其他
朱国才,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低品位矿生物质还原及稀贵金属资源回收技术研发。 李天成,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化工、精细化学品与医农药中间体制备新技术研发。 刘靖,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化学、有价金属综合回用技术研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近些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环保局清洁生产新技术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在有色金属生物质还原、生物质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与有价资源综合回用等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数项成果已在“生物质还原低品位锰矿、非粮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医药与农药中间体制备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数十家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废水资源化及深度处理技术——张亚雷团队

同济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亚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73
能源环保 其他
张亚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90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高浓度有机废水能源化资源化处理、重金属废水资源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深度处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均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国家环保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新能源及其装备—袁银男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袁银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78
能源环保
袁银男,教授,博导,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16人、副教授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具有智能和健康监测功能的多级顶推紧固器”和“ 石油天然气装备工程系列吊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上述成果分别在南通市公共交通、相关企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热能与环境技术——喜冠南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喜冠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84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喜冠南,男,教授。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2年,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计划(工业)项目,两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通市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以及若干横向课题。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1项,在审批专利24项。获市级奖励1项。与与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谊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南通普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康菲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海门兴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怡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皋液液压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近两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385
能源环保
团队负责人陈群,男,1963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中石化集团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 83 篇,其中重要 67 篇,核心 16 篇,申请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双酚A生产、乙二醇精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星辰材料、扬子石化、漂莱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电力仿真技术研发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董学育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1
能源环保
董学育,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热能工程)学术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电力行业企业委托开发仿真机系统30多套。在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技术、燃汽轮机发电机组仿真技术、高电压试验仿真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系统成果已在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华润铜山电力有限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等工程中得到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水资源与环境科技服务团队

济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振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6
能源环保
马振民,男,1962 年9 月生,山东省平邑县人,博士,教授,现任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1986 年9 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水文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 年6 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污染与控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 年5 月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研究方向为地下水资源与控制。现任山东省“十一五”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负责人,地下水数值模拟与污染控制方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环境地质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水利部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16 项,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 项、三等奖2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 项,主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导论》专著1 部,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2015年07月16日

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循环及其深加工团队—周全法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周全法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1
能源环保 其他
周全法,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本团队骨干成员10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1篇(SCI、EI收录24篇),出版《废旧家电资源化技术》、《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等著作5部,申报发明专利13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厅级奖励8项,建设了年处理3000吨、5000吨、10000吨电子废弃物的示范生产线各1条,解决350人就业,新增利税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项,已经完成1项。以本团队科研成果和研究特色为依托,成功申报获批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两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并建设了江苏省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中央财政专项——废弃物分析测试中心。 本团队承担着2个国家级行业协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工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金属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团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着国家在电子废弃物领域的科研规划起草和牵头工作。

2013年10月02日

生态环境材料创新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吴其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7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吴其胜,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生态环境材料团队学术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完成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耐高温环保型高性能盘式刹车片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等省级以上课题9项,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11项。出版“无机材料机械力化学”、“材料物理性能”专著教材13部,在“JOURNAL OF RARE EARTHS”、“无机材料学报”、“硅酸盐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1篇,CA收录15篇。申请、授权专利及科技进步奖6项。与江苏威特集团、中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吉能达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