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15年08月11日

智能化牵引供电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正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75
装备制造 其他
团队负责人何正友教授,197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化牵引供电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带头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专家、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奖等奖励。近年来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6项,主持博士点基金、863子课题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IEEE Trans. on PD、IET G. T. & D.、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SCI/E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5篇,CNKI引用2400余次,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编著3部。现为IEEE高级会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四届理事、《电力科学与技术》及《电气技术》编委。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其它国家级项目及子课题37项;省部级重点、面上项目28项,近五年团队科研经费共计6000多万元。专/编著8部、教材4本,SCI论文81篇、EI论文585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另有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通过终评;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进步奖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2013年10月02日

(杜勇团队) 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中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杜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82
装备制造 其他
“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由黄伯云院士任学术指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勇为学术带头人。该研究群体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粉末冶金材料界面设计与性能预测理论、界面结构控制方法以及超微结构形成与演变,形成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新技术,突破传统技术在制备高温高强高耐磨材料的局限性。 该群体致力于特种粉末冶金材料设计理论及应用、轻质高温粉末冶金材料、高强粉末冶金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等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制备过程控制理论及制备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重点研究了复杂体系粉末冶金材料的设计、组织结构与性能调控,解决了粉末冶金材料非连续向连续体演化过程控制的关键问题,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解决了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关键用材问题。近五年,群体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258篇,SCI引用356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群体拟围绕粉末冶金材料设计与控制,重点研究粉末冶金材料界面设计与性能预测理论、界面结构控制方法、以及超微结构形成与演变,形成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新技术,突破传统技术在制备高温高强高耐磨材料的局限性。培养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队伍,把本学科建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这是中南大学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入选的国家创新群体的教育部创新团队。

2013年10月02日

(邱冠周创新团队) 硫化矿生物提取的基础研究

中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邱冠周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83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硫化矿生物提取的基础研究”项目创新研究群体以我国自行培养的第一位矿物加工工程博士邱冠周为学术带头人,群体有“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其中2人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首批入选专家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 3人、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奖3人、重点骨干教师7人,是支撑我国矿物原料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的核心队伍,平均年龄41岁,被国外学者评价为“长沙学派”。 硫化矿生物提取的基础研究”项目,针对我国矿物资源特点及其开发现状,拟开展的研究包括具有良好生长性能和金属浸出能力的原生硫化矿专属菌种选育、耐高温、高毒性离子抗性菌种选育的基础研究、生物浸出过程的强化、生物浸出速度的提高以及浸出液中金属离子的净化等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低品位难处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群体成员通过六年的努力,构建了第二代群落基因组芯片和功能基因芯片,创立了浸矿微生物活性基因芯片方法,筛选获得了高效菌株,建立了具有不同特性的浸矿微生物菌株的菌种库;阐明了浸矿体系微生物群落与功能活动及微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揭示了浸矿微生物铁硫氧化系统与矿物氧分解机理,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生物浸矿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理论之争的问题。利用筛选得到的高活性菌株,提高了细菌浸矿的浸出速率与浸出率,为解决低品位原生硫化矿生物浸出过程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难题提供了技术原型。围绕硫化矿生物提取的有限目标,以团队形式组织科学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制定国家技术标准1项,申请专利34项,其中授权1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EI源刊论文108篇。已全面实现研究群体的科学目标

2013年10月02日

热能与环境技术——喜冠南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喜冠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84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喜冠南,男,教授。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2年,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计划(工业)项目,两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通市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以及若干横向课题。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1项,在审批专利24项。获市级奖励1项。与与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谊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南通普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康菲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海门兴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怡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皋液液压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近两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先进数控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汪木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7
装备制造
团队带头人简介:汪木兰,博士,教授。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分会秘书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团队简介:先进数控技术科技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近3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EI论文37篇,获专利授权2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数控系统软件硬化、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先进电机伺服驱动、软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伺服驱动及软测量方面的成果已在卧式数控多工位冷镦机开发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天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山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3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化制造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周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6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2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光电子材料(碳化硅、蓝宝石、铌酸锂、氧化镓)超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汽车散热器自动装配机成果已在康杰机械制造公司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西门子上海研发中心、康杰机械制造公司、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金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大丰市燃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东台市康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东台市通港过滤分离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省迅达探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迅达探伤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鑫成投资公司、南京佳乐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宙盟数码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市百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盐城市诚良高尔夫电动车配件有限公司、盐城市康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团队负责人:周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盐城工学院机械学院、优集学院副院长。

2013年10月03日

港口水工结构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陈达教授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达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41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副教授2人。近4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7篇,获专利授权15余。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水工结构耐久性评估和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被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被《水利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收录。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结构减隔震技术——李爱群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爱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1
装备制造
李爱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抗震减震科研团队带头人,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江苏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8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在工程结构减隔震理论与技术、结构损伤预警和安全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工程结构减隔震成果已在北京奥体观光塔、南京奥体观光塔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11日

装备制造技术——工业设计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余隋怀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2081
装备制造
余隋怀教授,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陕西省教学名师,南通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技术研究院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9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工信部工业设计产业政策研究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工业设计成果已在航空航天、载人深潜、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先后成立了“西工大—东莞永强特种车辆创研中心”、“南通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技术研究院”等合作机构。

2015年08月07日

多叶光栅、行星丝杠、超级电容精密机电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叶佩青尤政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佩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2303
装备制造
叶佩青: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服务机器人专项)专家组专家、总装预研项目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国家04专项、863、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2009001),国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专家(1100070120),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制造技术分中心主任,扬州众为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尤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 兼职委员、微米纳米技术专业组组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部863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 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 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光学学科 评议组成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 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校合作3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次获清华大学效益显著奖。本团队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DMG公司、昆明机床、大连光洋、、南通机床、华东数控、航天七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贵阳航天电机、天水星火机床、中科院北京天文台、船舶集团、三高刀具、巴索尔冷却液、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近七年来,科研总经费达5000万元。

2013年10月12日

先进高效热管理技术——唐大伟团队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唐大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2522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唐大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大项目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曾任国际会议ICECA2001、ASME-MNHT08、ATPC2010、APTC-Renewable Energy2011的分会主席、秘书长、日本传热学会年会的分会主席、日本热物性学会年会的分会主席和组委会成员,是《Int. J. Heat Mass Transfer》、《ASME J. Heat Transfer》等十多个国际权威杂志的审稿人,是中国计量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内燃机学会特种发动机分会委员。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四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约4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31项;在学术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66篇;申请专利60余项,授权30余项。在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沸腾空化耦合效应的微通道传热、高强度传热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经成功利用高强度传热新技术研制成功高效碟式太阳能集热器,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热电厂烟气余热利用、大功率LED散热等工程中成功应用。

2013年10月21日

先进制造及表面工程研究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海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3241
装备制造
齐庆杰,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培养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于2012 年首批入选辽宁特聘教授。本团队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基金类课题10余项,省部级奖励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0篇被EI、istp、sci等检索,出版专著多部。在先进制造及表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成果已在液压机械等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与扬州一重数控机床、海门市液压件厂,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