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439个团队

2014年05月26日

绿色化工与先进功能材料协同创新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志林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494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目前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研究生5名,依托“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团队负责人:程志林,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的专业:化学工艺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的能力,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政府资金资助300万元,组织企业技术自主开发项目4项,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电镀废水技术服务项目1项,项目总造价800万元,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次,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专利1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第二),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2,第一),中国质量评价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2011,第一),二等奖1项(2012,第一),突出贡献奖2项(2011,2012,第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累计销售实现经济效益2亿元,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4年05月30日

畜产品加工与安全质量控制、食品与包装工程---章建浩教授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章建浩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49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章建浩,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士生师,食品科学博士,江苏省第四期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第二层培养对象,食品与包装工程联合研究所所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蛋制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亚洲蛋品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蛋品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储藏加工分会理事;2013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蛋品加工业十大杰出人物、第三届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杰出科研人才奖。近五年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鉴定技术成果5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申请受理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SCI 8篇和EI 5篇),第二完成人获得的鉴定技术成果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8B01)“动物源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2013年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82-2)“传统腌腊肉制品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研究开发。

2014年06月02日

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洋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499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总装十二五预研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22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钨钼等难变形合金热精密强化成型,轻质高强韧钛、镁及铝合金铸造及塑性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等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14年06月09日

“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教育部创新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蒋锡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63
新材料 其他
团队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为核心,围绕高分子科学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及典型体系,深入地开展了高分子功能构造与结构调控研究。团队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化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团队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及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2012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近五年来,主持了“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为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做出了贡献。

2014年06月12日

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庆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09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现有研究人员56名,其中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7名、博士后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2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6名。研究所现有实验设备208台(套),总投资1800多万元,实验室总面积778M2。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自成立以来,在葛世荣所长(现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的领导下,开展了以矿山耐磨材料设计及摩擦学性能评价、摩擦学非线性理论、生物材料及摩擦学、微机电系统摩擦学、复合材料摩擦学、救灾机器人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所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煤炭部科研计划项目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和多项人才基金等20余项研究课题。目前科研团队已取得多向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现已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有40余篇被SCI收录,80余篇被Ei收录,获专利20余项,特别是特别是医用钛合金表面陶瓷化技术获得美国、欧盟和国内专利。研究所目前为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欧盟COST533科技计划亚洲区域唯一合作成员,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生物摩擦学中心以及中英生物摩擦学联合实验室中国合作中心。

2014年06月16日

包装材料及制品工艺装备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新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33
新材料
江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办包装工程专业(1963年)的高校,拥有目前全国唯一的包装工程专业博士、硕士点;全国轻工业包装标准化中心、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在江南大学,由包装工程系负责管理,拥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013000789C)、国家轻工业联合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审查认可合格授权(证书编号:GQJSQ国轻检认字第2013094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的能力验证实验室合格验证(证书编号:CNCA-07-A03-L020)等。江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2004年被遴选为江南大学品牌专业,2012年获得江苏省特色专业称号,2013年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省级食品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包装材料及制品工艺设备研究所现有近20名成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有国外研学经历的教师3人,研究生10多人。研究所主要研究现代包装材料(主要是纸和生物质包装材料)及其功能化;包装结构的创新设计与性能优化;相关包装产品工艺及设备开发;产品包装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拥有包装结构实验室、功能性包装材料实验室、包装制品性能实验室和运输包装实验室等试验研究条件。

2014年06月17日

纳米能源材料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阚二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54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通过理论模拟,解决材料研制中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主要研究对象为太阳能材料,电池材料,生物制药等方面。

2014年06月17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状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5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目前由吴状春教授负责,有在读博士一人,硕士六人,本科生三人。吴状春教授自95年以来,一直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长期从事纳米材料与锂离子电池方向的研究,具备全面的电化学理论基础。近年来发表SCI多篇,他引超1400次。拥有美国获批发明专利 4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

2014年06月18日

江南大学轻量化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钱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82
新材料
该团队隶属于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骨干成员包括1名教授、4名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名。该团队主要致力于轻量化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至今,团队已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科技支撑工业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等项目近20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9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多篇;部分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风力叶片、建筑、防护、体育休闲等领域。

2014年06月20日

河海大学 材料表面技术与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建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22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团队立足于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工作基础,着眼于材料学科与河海大学优势学科的交叉,以解决土木、水利和海洋工程中急需解决的材料科学关键问题为目标,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进行面向工程应用的材料表面涂层与改性技术及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 团队负责人为张建峰教授,成员包括吴玉萍教授、李改叶讲师,博士生3名,硕士生10余名。张建峰教授于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聘教授。

2014年06月20日

河海大学微纳结构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江静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23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河海大学微纳结构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实现协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为战略目标,紧密围绕机械、水利、交通、生医、能源、环境等领域的超细晶、纳米高性能材料发展需求,通过中外合作开展先进微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现已与美国N.C.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Delaware、日本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ic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韩国Gyeonsang National University等国际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研究中心负责人为马爱斌教授,中心成员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的技术骨干或技术人员。其中:一名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JSPS研究员)、一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两名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一名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心成员已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产业化推进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在《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Corrosion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300余篇(其中SCI和EI各收录100余篇),相关成果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件。 作为一个新型开放性科研机构,中心热忱欢迎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与合作!我们希望汇聚国内外微纳结构材料领域的优秀人才,以国际科学前沿关键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研究导向,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国际化运行机制的高水平微纳结构材料研究基地。

2015年07月24日

陶杰教授课题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陶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30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陶杰教授课题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支优秀科研团队。近年来,在陶杰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协作攻关,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科研成果。通过不断吸纳科研新秀,课题组现已发展成为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气氛浓厚,组织结构合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化应用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为: ①材料塑性加工与装备: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心构件的内高压成形、空心件的弯曲成形、板材充液拉深成形、钛合金波纹板气压超塑性成形、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二次塑性成形;塑性成形工艺的计算机仿真;复杂零件及成形模具的数字化建模;塑性加工关键装备方面主要包括管材内高压成形数控装备及板材充液成形数控装备的研发。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舰船、汽车及石化等重要领域。 ②复合材料制备与评价:主要包括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超混杂层板以及纳米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目前研究的相关材料体系有:铝/钢双金属复合管、铝/铜双金属复合管、铜/钢双金属复合管、碳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管;铝/钢双金属复合板、钛/钢双金属复合板、铝/铜双金属复合板、钛/铝多层复合板(最多为11层);波纹夹芯复合板、GLARE以及TiG超混杂层板。关键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爆炸复合、气压超塑性+扩散焊技术以及热压复合技术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及汽车领域。 ③功能涂层制备与表征:包括阻氚涂层的双辉制备技术、镧系氧化物憎水涂层双辉制备技术、轻合金微弧氧化技术、轻合金阳极氧化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核电、航空、航天以及医学等领域。 ④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主要包括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纳米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评价。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以及汽车内饰材料等领域。 近年来,课题组在上述研究领域内,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上共发表文章约170余篇,其中SCI收录73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课题组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省部级项目等30余项课题,相关研究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鉴定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详细信息请浏览网页:www.taojiegroup.edu.cn 一直以来,课题组十分重视与国际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及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目前,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中心、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日本高知大学水热所、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江苏华阳金属管件有限公司、江苏呈飞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等高校及机构一起在材料制备、成形工艺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另外,课题组更有多名已毕业的研究生正在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高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进行进一步的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