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52个团队

2023年07月16日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杨永杰教授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永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0
电子信息
杨永杰,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省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成员,南通市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研究方向为海域远距离通信、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工业生产智能化。主要研究成果为海域远距离高带宽用户接入设备、集成电路MUF潜伏型催化剂研制。相关成果获通信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件。研发成果先后应用于中天科技、林洋电子、醋酸纤维等中大型企业。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980万元。

2023年07月17日

微波光子技术——潘时龙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潘时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94
电子信息
潘时龙,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共14项。发表SCI论文65篇,获专利授权43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针对微波光子技术在雷达、通信领域应用面临的高分辨测量难、噪声带宽大、非线性杂散多三大问题,提出了基于有效分量标注的非线性误差抑制、基于可调精细选模的非线性杂散抑制、基于多域相干对消的非线性串扰抑制等理论与方法,突破了噪声和非线性对微波光子测量、信号产生和信号处理的性能限制,研制出超高分辨率光矢量分析仪、低相噪光生微波源、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等样机,在军民系统应用69台套。与华为、长飞、中航光电、上海航天电器、中电/中航/中船集团下属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2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第三代半导体SiC外延设备-施建新团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施建新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234
电子信息
施建新,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芯三代”)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专业,深耕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高端装备领域,先后联合创建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中晟光电设备公司、芯三代半导体科技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重大科技领军人才、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 团队来自国际国内一流泛半导体设备厂商和研发机构,在机械、电气、软件、工艺、供应链、生产、质量、财务、运营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企业获评第九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初创企业组一等奖、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光伏材料与技术——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教授、博导,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全职博士后1人。近十年,主持和参与973专题、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省前瞻性产学研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在光伏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湿法纳米黑硅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该成果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大规模应用,相关产品产值超50亿元。与阿特斯、通威、Maxeon Solar等知名光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十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ASIC芯片设计与集成系统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乔东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2
电子信息
团队负责人乔东海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声学协会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在高精度ADC芯片、磁场探测仪电子学单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磁场探测仪电子学单元已在国家重大工程“天问1号”火星车中得到应用。与湖州布逻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13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传感器与分析技术课题组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3
电子信息
李鹏,英国剑桥大学微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博士,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建立传感与分析技术课题组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先后获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A类,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副教授2人和讲师1人。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等。发表SCI论文近百篇,获专利授权几十余项。在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迁移谱、质谱技术,MEMS传感器加工技术,微波电路与传感器技术,光电功能材料合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公共安检等现场检测领域得到应用。

2023年07月20日

多目标电磁特性优化CAE技术——丁大志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大志
职称:
团队编号:10244
电子信息
本团队负责人丁大志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0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电磁建模理论、射频集成电路与天线设计、电磁兼容与电磁防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固体器件有限公司、无锡飞谱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星宇芯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微结构三维形貌低相干显微干涉无损检测系统——高志山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志山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5
电子信息
高志山,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防计量光学组评审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光学部件制造工艺技术中心特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课题负责人等。 科研团队老中青结合,长期从事光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相关的工作,在光学干涉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成果服务于航天、兵器、中科院以及多家企业。

2023年07月20日

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应用——顾文华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文华
职称:
团队编号:10246
电子信息
顾文华,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江苏省教育类“双创”人才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在柔性透明电磁屏蔽和隐身材料、高精度印刷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苏州硕贝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科研经费达30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戚湧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戚湧
职称:
团队编号:10249
电子信息
团队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光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等跨学科教师和华盛顿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与应用实验室联合组成,核心成员6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专职科研人员20余人,以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组网通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与车联网安全、交通主动管控与数字孪生等为研究方向,获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经费超过8000万元,授权美国、韩国等国和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批软著30余项,制订技术标准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0余项。 团队负责人戚湧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体专家组专家,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智能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2023年荣获中国专利奖、江苏省专利奖和江苏省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团队2016年入选江苏省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2019年入选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22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协同育人示范其基地(全国唯一)、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以智慧交通和车联网为应用场景,获批江苏省国产基础软硬件与网络安全信创实验室。

2023年07月20日

人工智能与过程控制技术徐凯宏教授团队

东北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凯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5
电子信息
徐凯宏,男,1969年3月生,教授,博士后。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EI收录2篇;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主编教材4部,出版专著1部。获得省科技二等奖一项,市三等奖一项,现为苏北特聘专家,获得连云港市,淮安市人才项目受资助专家。 本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出站博士后1人、博士4人、研究生二十余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已完成项目和在研项目二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实验室团队以嵌入式应用和计算机编程为基础,结合当前科技前沿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算法,着力研发和打造能够实现智能控制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备,并努力将其进行推广并投入生产应用。目前在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探索和应用。

2023年07月31日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 (LAMDA)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志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6
电子信息
LAMDA (Learning And Mining from DatA) 团队隶属于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团队负责人是周志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信息检索、演化计算、神经计算等领域。 团队负责人周志华教授是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著有《机器学习》《集成学习:基础与算法》等,多项发明技术在华为等重点企业转化实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获评优秀,并在某重大任务中为自主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做出贡献。第一完成人成果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获得IEEE 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CCF 王选奖、首届CCF-ACM 人工智能奖等。2003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 年入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是ACM、AAAI、AAAS、IEEE 等的Fellow,亚洲机器学习大会发起人,Springer LNAI 系列丛书总编,国际人工智能学会旗舰杂志AI Magazine 顾问,中国卓越科技期刊行动计划刊物FCS 主编、《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副主编,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2012-2019 年曾任CCF-AI 专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