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17年09月21日

电子信息技术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树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51
电子信息
董树荣,教授博导,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纳电子所副所长,军委科技委战略专家,军委科技奖励评审委员,IEEE高级会员等。2010-2011年美国UCF大学访问教授,2009-2010和2011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MEMS传感器、柔性电子、集成电路可靠性研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先后曾承担国家项目(863及国家基金等)8项,获国家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等。近五年发表Advance Materials、ACS Nano等SCI期刊论文91篇,受到EE WEEKly、英国电子快报EL等highlight报道4次,EL首页专访两次等。国际会议论文43篇,含邀请论文8篇,keynotes发言6篇。申请发明专利121项,授权63项。

2015年07月28日

微波介质与集成器件团队

电子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继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519
电子信息 新材料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省部产学研重大专项及军事电子预研、军品配套等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20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薄膜无源集成技术、集成高功率储能电容器介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薄膜集成电容、薄膜射频电阻等成果已在X X、X X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风华高科、广州天极、宏科电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5年07月17日

智能高压驱动芯片及模块研发团队

省产研院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孙伟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094
电子信息
团队带头人:孙伟锋,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兼任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等职。长期专注于功率器件、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0项,美国专利1项。在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在IEEE ISPSD等本领域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核心研究成果已在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和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得到全面应用,产品涉及显示驱动、电源转换、照明驱动及电机驱动等,销售对象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四川长虹、美的等公司,累积销售超过5亿元人民币。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余项,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SCI论文54篇,获专利授权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器件、工艺、电路及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PDP驱动芯片、高压AC-DC控制芯片、高压半桥驱动芯片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华润上华、无锡芯朋、江阴长电、华为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横项),纵向22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稀土光功能材料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成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172
电子信息
李成宇博士,研究员,中科院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围绕LED照明、飞行器风洞测温、稀土发光材料等领域开展研发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科学论文71篇,发明专利授权39项,PCT专利获美国、日本、欧盟等多国授权。研发了以稀土温敏发光材料为核心的磷光热图技术,成功完成某型号飞行器风洞测热试验,满足了国防的重大需求,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成功开发出寿命可控交流LED稀土发光材料,获得世界首创的以发光材料为核心的交流LED技术;成果获得2013年澳大利亚“金袋鼠世界创新奖”,入选2013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目前本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建立了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并实现首批产品下线,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又一次原创性突破。

2015年07月13日

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美术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金辉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654
电子信息 其他
于金辉,教授,博导。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计算机动画与数字娱乐专业委员会委员,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杭州国家动漫基地特聘专家。本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高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2项,开发的技术在国内著名湖南三辰动画公司得到应用。基于汉画像拓片黑白图像恢复三维浮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数字图书馆中。参与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在《ACM Trans. on Graphics》,《IEEE Tra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he Visual Computer》, 《Computer Animation & Virtual worlds》, 《Computers and Graphic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多万元。

2016年07月05日

王明治产品设计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王明治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945
其他
王明治 副教授、 南艺硕士毕业、清华大学环境艺术高级研修班毕业。 国际室内设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美学理念为禅风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美学意境与理性法则的融合。探索具有普遍性的设计语言和形式。完成过室内产品、机床等产品设计。 证书与奖励 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一项; 2012中国建筑装饰学会金奖;2013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银奖;2015江苏省室内设计大奖赛一等奖 、2013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等奖;其他全国优秀奖项5项;

2015年07月16日

新型液晶平板显示技术—-—李同课题组团队

省产研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同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923
电子信息
李同博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孵化人才,美国信息显示器学会SID年会“新产品竞赛”(Innovation Zone)组委会委员及联合主席。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留美博士1人,硕士5人、学士1人。近8年来,李博士成功带领团队组织实施、参与了多项中科院及省市各类项目,包括中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中科院自有资金启动项目、中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孵化项目、江苏省科技工业支撑项目、苏州市科技工业支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等9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项,其中国内授权专利5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在新型液晶平板显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15年07月31日

金属流动控制成形技术——先进精密塑性成形中心团队

合肥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薛克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549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薛克敏,1963年生,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塑性工程学会理事、全国冲压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塑性工程(锻压)学会理事长、安徽省锻压协会常务副会长,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安徽机床工具协会理事、合肥工业大学中青年创新群体特种精密塑性成形课题组学术带头人。 本团队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国家、省部级、学校、企业等的支持下,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综合技改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4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EI检索,获授权专利6项,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目前已培养约100余名硕士生和12余名博士生;拥有专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博导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高级实验师2名;拥有在读博士生5名,在读研究生30余名。

2015年07月31日

热控技术及空调系统节能

合肥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铁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547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5项,获专利授权12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和电子冷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热管复合制冷机组已在“国家级EB级云存储实验室”、“大连工业大学数据中心”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2017年09月21日

新材料技术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蒋亚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10
新材料
团队核心研究人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人,高级职称3人,专业涵盖材料学、建筑工程、设备工程、高分子化学等。团队负责人蒋亚清教授是建筑节能领域知名的材料专家,是江苏省“333” 工程二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优秀人才、淮安市“533 英才工程”领军人才、江苏省建筑保温系统推广认证专家组成员,担任江苏省建设工程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J32/TJ 107-2010)审查组组长。作为江苏省“2011计划”团队负责人,领衔成立了“江苏省水泥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编、参编5项国家行业标准和江苏省建设工程标准,申请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和省部级社会科技奖励8项。团队核心研究人员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人,高级职称3人,专业涵盖材料学、建筑工程、设备工程、高分子化学等。团队成员何辉博士,现为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硕导。2000年7月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2002年-2007年南京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2007年8月进入河海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外加剂及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为江苏省水泥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FRP 筋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骨干。主持和参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12项,总经费220万元,获 6 项授权发明专利成果。2011年和2014年分别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全国水利协会“大禹奖”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混凝土外加剂专著1部。2013年入选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南京市政府 100万专项资助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5 年入选淮安市“533 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团队成员潘云峰硕士,现为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办公室主任,200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河海大学材料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团队成员何飞飞硕士,现为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研发人员,2014 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绿色建材与固废资源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2017年09月21日

节能环保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政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64
能源环保
李政,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2人,硕士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与常州市龙城英才引进计划资深海外科学家团队。来常州创业2年,本团队已在“物联网+精准农业”领域开发了多款智能传感组件、仪器监测系统、通讯连理、云计算数据库及决策系统软件,并承接多项精准农业工程项目,在“物联网+精准农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本团队已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2千万。

2015年07月09日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研发——蒋亚清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蒋亚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351
新材料 其他
蒋亚清,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优秀人才,淮安市“533人才工程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EI论文9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X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及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社会科技奖励8项,申请发明专利22项。在高性能水热合成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和堤防防护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FRP筋混凝土栅栏板成果已在江苏省沿海开发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京金海宁建材、一夫新材料和淮安市旺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