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狄留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江苏省“青蓝工程”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科技创新团队与“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基础上,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双一流”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平台,于2011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中药制剂研究平台。2012年被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立为南京市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0m2。中心拥有骨干成员1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主任为狄留庆教授。 中心与南通精华药业、扬子江药业、雷允上药业、神威药业、以领药业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重点围绕中药制剂过程传质与控制(经典名方、医院制剂、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挥发油高效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等)和高效创新中药制剂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多元释药系统、磷脂复合物/微乳/包合物、固体分散/微纳米化)开展研究,产品或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比较优势。近年来主持新药开发10项,并已研制中药新药6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技术工程实验室、南京市中医药健康养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涤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839
生物技术与医药
江苏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技术工程实验室依托依托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建设场地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骨干成员,面向蓬勃发展的健康养生产业,发挥中医药特色,着力应用共性技术,打造中医药膳、功能食品、美容保健、保健器械四个研发平台,组建多学科研发团队,构建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一体化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中心。本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联合相关企业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应用研发基地,努力开展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工程技术、营养学等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本平台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8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课题1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发表SCI论文10篇,核心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3项。由平台负责人陈涤平教授牵头制订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养生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牵头编写了国家卫健委十三五中医养生学本科专业规划教材,出版了20余本学术论著和教材。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医外用药开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曾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4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平台拥有骨干成员31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5人;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人,其他1人;专业方向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中医文献学,计算机,医学信息学等,形成了一支学科交叉、聚焦中医外用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团队。目前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企业合作项目)17项,近年来获得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开发出中医外用药新产品新技术共21种,形成了系统的技术体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到总经费5369.22万元。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陆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4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开展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科技部唯一在高校建立的国家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拥有国家杰青、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5人,博导21人,教授31人、副教授11人。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IH-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际顶尖刊物如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下,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Fenical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探索从天然产物中寻找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同时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爱尔兰高威大学等开展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合作培养掌握中医药领域国际前沿动向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及中药上市大品种生物大数据的研究,开展中药同类品种的科技壁垒提升及专利保护的研究。为扬子江药业、康缘药业、正大天晴、南京同仁堂、江阴天江药业、雷允上制药、济川药业、苏中药业、施强药业等制药企业开展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及临床精准定位研究,近年来与国内著名制药企业联合开发新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及临床批件。

2021年08月19日

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与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蔡宝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42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平台拥有骨干成员1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教授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3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中药炮制产学研、优质饮片加工炮制与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产学研成果已在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企业中得到应用。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南京海善制药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774万元。

2021年08月23日

中医药智能化装备开发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朱垚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垚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987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朱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本团队围绕中医药智能化问题,开展基于智能硬件的中医药智能准备和基于智能软件的临床数据挖掘系统的研究,取得中医临床诊疗智能化软硬件及中医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系列成果。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等60余项,发表论文220余篇,参编专著12部,获软著权授权20项,申报专利18项。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全国优秀青年、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南京优秀志愿者、社区优秀党员、优秀本科生银奖指导老师、江苏省创青春大赛金奖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名老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医智能门诊、智慧中药房、无人中医诊所、中医师移动智能工作站、中医药大数据处理、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治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名老中医辅助传承系统成果已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江苏省中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江苏龙砂医派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数据挖掘技术先后服务300人次临床专家,合作课题30余项,累计挖掘中医临床医案超500万份。围绕中医药大数据产业化开发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上元堂沉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瀚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润曼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8月22日

多媒体智能感知技术——李晓飞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晓飞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79
电子信息
李晓飞,男,1964年,教授,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多媒体智能感知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视频联网、视频分析、深度学习、广域目标跟踪以及海量多媒体数据分布式处理等核心技术。负责承担和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江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开发成功智慧城市、智慧公安、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公安多网融合、服务机器人、公安巡防机器人等示范应用为代表的工程产业化项目。 2020年新立项课题23 项,合同经费2811 元,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发表论文48篇。依托中心建设的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市优秀新型研发机构,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江苏省研发型企业认定;通过南京市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复评;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新引进和孵化企业12家,新增培育工业规上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1家,创业新港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

2021年08月23日

手性药物生物合成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陈依军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依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0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陈依军,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重点引进专家”,江苏省“双创计划”和六大人才高峰”入选者。曾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化学生物学系聘为客座正教授(Adjunct Professor)。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编辑(Editor)、《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客座编辑(Guest Editor,2010)以及4本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面上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1项科研项目。近5年在Science、Nature、PNAS、JACS、Angew Chem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20篇,授权发明专利超过30项。团队采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设计和改造元件库、组装新型生物合成途径、建立完整的人工合成体系,实现定点、定向、高效合成微生物天然产物库,从而获得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等成药性提高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

2021年08月23日

超低温冰箱热声制冷技术——Cryo-SUDA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邓伟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近2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2项。在热声制冷的民用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86℃下的深冷冷却方式已在超低温便捷式移动冰箱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日照华斯特林、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企事业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8月23日

未来网络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王化群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化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2
电子信息
王化群,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委会委员、中国保密协会隐私保护专委会委员。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西班牙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Josep Domingo-Ferrer (IEEE Fellow, ACM杰出科学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7项。目前为止,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论文75篇,SCI、EI检索57篇,在IEEE Trans.系列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6年,作为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IET Information Security发表的论文获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最优论文奖;2020年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依托江苏省大数据安全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1项、全军共用信息系统装备预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专项1项、面上5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面上2项、青年1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0余项等;发表顶级期刊SCI论文60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成果9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密码学、网络异常检测、混淆恶意程序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异常检测、恶意代码分析等成果已在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慧交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南京立有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21年08月23日

南京邮电大学徐友云教授科研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友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3
电子信息
徐友云,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教研中心主任、军用无线通信全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大校;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ICE会员;Jornal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Security and Comunication Networks等国际期刊编委; 本团队主要依托的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网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宽带无线自组织网、深空探测与遥感传输装备、无人平台与物联网通信领域具备解决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规划、实施工程技术研发的能力。项目核心团队曾完成中国第一套WCDMA试验系统、中国第一套4G宽带移动通信试验系统研制和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的研制与标准制定、神州飞船返回舱搜救指挥通信系统研制、军队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并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面向智能铁路的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物联网的电磁感知低轨星座系统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项目“X频段深空应答机基带FPGA软件研制”等多项重大科研任务。

2021年08月23日

射频与电波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业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4
电子信息
张业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横向项目二十余项。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篇,获专利授权十余项。在大功率场发生器天线、信道建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大功率场发生器天线成果已在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工信部五所、中船重工八院、南京洛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