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成科扬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对接成功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23年07月22日

高速低时延光纤总线系统技术——张春熹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春熹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7
装备制造
张春熹教授,北航光学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总装惯性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高技术计划专家组专家,973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我国战略反导核心人物之一。张春熹教授作为总装惯性技术专家参与了我国光纤陀螺技术发展规划和布局,确定了我国光纤陀螺主流技术方案和技术实现途径。2019年度,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高动态快启动高精度光纤陀螺惯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2020年1月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亲自为张教授颁奖。张教授团队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等多项荣誉奖项。

2023年07月22日

植介入医疗器械体外评测设备技术——樊瑜波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樊瑜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6
生物技术与医药
樊瑜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杰青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主任,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院长,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5)、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一等奖 (2017),国家首家医工整合联盟理事长。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优化设计与评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医疗器械和康复工程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植介入医疗器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医疗器械与转化医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优青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2人,国自然“骨和心血管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群体,科技部“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办国际期刊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3年07月22日

可见光通信技术——张明伦团队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明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5
电子信息
张明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级研发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企事业委托横向项目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项目1项。累计在Optics Express,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Electronics,ACP等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任Photonics 客座编辑,Optics Express,JLT,Electronics, Photonics, IEEE Access等期刊审稿人,曾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TPC委员。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项。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科技竞赛一等奖1次。 实验室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光通信技术、光纤传感、智能物联网、智慧医疗等研究方向,实验室拥有较齐全的任意波信号发生器、光电信号分析仪、射频网络分析、误码分析仪等仪器仪表。实验室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和纵、横向项目;在电路设计、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区块链等研究领域等取得了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发表相关领域SCI、EI检索论文数十篇,获国家专利授权30多项。

2023年07月22日

射频传输与能量收集技术——张金玲团队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金玲
职称:
团队编号:10324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其他
张金玲: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师,研究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研究生优秀育人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奖,指导研究生获得创新创业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获得“集萃创新杯”2022年度总决赛二等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X X人,其中博导X X人,教授X X人、副教授X X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和国防项目3项、华为、中兴和其他院所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SCI和EI检索近100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8项。 目前在研科研项目6项,其中纵向项目2项,横向项目4项

2023年07月22日

工业元宇宙团队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牛少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牛少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工业场景数字孪生、制造大数据分析、增强现实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得到应用,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连作土壤健康生态调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董元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22
现代农业
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博士、美国大学作访问学者。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江苏省生态学会理事。 本团队现有成员3人,其中博导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近5年,主要从事作物土传病害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理及其绿色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STS项目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5 余项。研究成果已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际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1项参编专著3部。研究成果入选科技部绿色技术银行 2020年十大绿色技术。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农田信息智能感知技术——李晓鹏团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晓鹏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21
现代农业
李晓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岗位(技术攻关)、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科院STS计划课题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科研总经费达1360万元。近年来在农田信息智能监测与管理方面,围绕土壤墒情、作物苗情、耕地质量等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以及田间管理措施的决策、优化,从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设备自主研制、成果产业化以及与生产应用结合等方面展开工作,形成了土壤水分智能监测与灌溉优化、土壤结构原位监测与结构障碍改良、作物长势精准监测与追肥优化等多项创新性成果,为我国农田水肥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发表SCI论文21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2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土壤/植物养分信息-杜昌文团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杜昌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20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杜昌文,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土壤养分管理与土壤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近距传感专家组成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协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精准施肥和数字农业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展环境友好的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并将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拉曼光谱等现代光谱技术应用于肥料/土壤/水/作物等信息传感,创建土壤光谱组学,结合现代无人机技术,构建土壤光谱信息系统和数字化综合农业决策服务平台,有效支撑了养分高效利用和现代精准农业的发展。 发表学术论文 262 篇,其中 SCI 论文 135 篇,其中 Top 期刊论文 62 篇,撰写中英文专著 9 部,获授权发明专利 18 项,获软件著作权 7 项,编制地方标准 1 项;获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特别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贡献奖二等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10 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23年07月22日

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生物质能创新团队

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刘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9
能源环保
刘伟,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能源化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省燃油燃煤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能源环境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专家组成员,《中国沼气》编委。 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院生物质能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是“寒区废弃物处理与生物能源利用”,围绕该方向,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寒区环境特点和原料特性开展寒区沼气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具有一定针对性和专业性。项目研发团队具备沼气发酵工程及其控制工程两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关研发经验丰富。团队一线科研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1人。近三年,团队共获得科技成果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地市级18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表论文11篇;目前,省部级在研项目3项,地厅级在研项目8项。

2023年07月22日

植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技术——植物化学团队

黑龙江省科学院

团队带头人:高宝昌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8
生物技术与医药
高宝昌 男 博士 副研究员,从事药物活性成分合成方法学和植物活性成分提取纯化及结构修饰(提取方法学、过程调控、靶向分离、活性成分结构修饰)的研究工作。在合成方法学和分离纯化技术设计和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C0501207-03)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NO.2015DFR50260)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H2020B022)项目1项,主持黑龙江省科学院基金项目7项。

2023年07月22日

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 陈梦舫团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陈梦舫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7
能源环保
陈梦舫,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委会顾问,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委会主任。曾任英国伦敦2012年奥运公园地下水修复顾问、欧盟第七框架地下水修复专项国际顾问。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863计划,中国科学院科技网络服务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著作6部;在CEJ、JH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多篇,其中六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在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与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尤其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系列软件(HERA)已经在土壤修复行业取得大范围推广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850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SIA-LIBS团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孙兰香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6
能源环保
孙兰香研究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领域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IB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LIBS学术会议委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中共辽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党代表。曾获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青年学者、院长优秀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奖励。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6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承担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1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1项,以及多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精度在线分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矿浆品位LIBS在线分析仪(SIA-LIBSlurry)实现了磷矿、铁矿选矿过程中关键成分在线分析的工业应用,并实现了小规模的应用推广;跨带式固态原料分析仪已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LIBS液态金属成分分析仪(SIA-LIBSmelt)实现了钢水、铝水、电解铝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的示范应用,并推广应用到核冷却剂、黄铜棒材熔铸过程、液态炉渣等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