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
4225项成果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聚乙醇酸是一种绿色可完全降解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其具备良好的力学及加工性能,已经逐步在医疗及包装领域逐渐推广应用,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技术难题在于聚合分子量难于提高,生产工艺不成熟,无毒高效聚合催化剂尚待开发,聚乙醇酸的降解性能无法控制等方面。本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技术攻关,基于煤化工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快速高效制备聚乙醇酸的全套技术,生产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可与国外产品媲美,且由于开发使用了新型低毒催化剂,使材料毒性明显降低,通过调节制备工艺参数可以控制聚合物的降解性能。

2020年05月06日

纳米复合柔性电加热薄膜

成果编号:083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一种全新理念的加热方式,具有轻质柔性、低电压、安全高效、大面积等特点。主要由一薄层导电纳米材料复合环保高分子涂层在不同种类的布料上涂布构成,能够在低电压下实现大面积均匀发热,利用红外线达到保暖、保健等功效。

2021年07月01日

高通量自动化显微生物扫描系统

成果编号:21479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涉及自动化技术、数字显微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数字图像采集技术等,目的是在传统光学显微镜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和电子化,实现高精度定位及自动对焦等功能,最终提高显微镜观察效果。其中机器视觉技术最近几十年得到不断发展,可用来获取大量图像信息,并对所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并给出结果。本项目提出一种面向生化检测的全自动显微平台,旨在有效地提高生化检测过程中病理诊断的速度和效率,该平台可自动化完成载玻片的装载、显微镜对焦、图像采集合成和细胞异常分析等工作。该平台的研制将加速各种生物、医疗器械的研发,为生物学、化学、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促进国内自动化生化检测设备的发展。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该项目研发了非抗性筛选DNA疫苗载体及沙门氏菌运送系统,已获发明专利 3项。

2020年03月30日

一种防呼气眼镜片起雾口罩

成果编号:24044
生物技术与医药
当前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条件下,口罩俨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并有形成新常态趋势。然而对广大戴眼镜者(中国约有3.5亿),戴口罩却感觉十分不方便,体验差,主要困扰就是呼气导致镜片起雾遮挡视野,影响生活工作。目前解决方法一是选用高档价高的口罩,二是在镜片上涂防起雾化学物,成本高安全性差不方便。 这里提供一种防呼气起雾口罩产品设计技术方案,在现有口罩制备工艺基础上稍加调整即可实现量产,不需要新装备,成本低,实测防起雾效果好,技术成熟,可快速形成产能。 本技术可使口罩生产形成针对特定群体的产品优势,增加产品竞争力。

2013年10月09日

聚焦天线

成果编号:02160
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项目研发的聚焦天线是将电磁波进行聚焦的装置,能够将电磁能量尽可能聚集到接收对象上,可广泛应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空间太阳能系统、微波医疗、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和微波能武器等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 2 项。

2017年09月12日

GD辅助降脂咀嚼片

成果编号:18314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根据高血脂症的成因确定了备选药食两用原料,通过体外模型(胆盐螯合实验)筛选最佳组方(G、DS、D、C、J)、比例(3:1:2:1:1),并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利用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模型考察功能学,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测量及油红染色对肝脏内脂质堆积进行测量,保证了复方的功能学。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结合,以口感和片剂性状为指标考察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复方提取物及其咀嚼片的质量标准。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凹凸棒粘土为原料采用酸活化、焙烧工艺生产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凹凸棒粘土。
生物技术与医药
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技术研究所已自主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法)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其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法)是通过对鼻咽或口咽拭子、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的核酸进行检测,一步完成逆转录和PCR扩增,可在1.5小时内同时检测两个靶点(ORF1ab和N基因),具有灵敏度高,与大多数PCR仪器兼容等优势。针对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用于体外快速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和全血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IgG/IgM抗体,针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阴性者,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能够现场快速检测,便于快速分流,较好的防止疫情扩散及满足快速检测的防控需求。该两款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符合欧盟医疗器械相关指令的符合性要求,获得欧盟市场准入资格,并入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更新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试剂盒已经取得欧洲商业化订单,即日发往欧洲积极支援抗疫工作。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项目针对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呼吸道病原体,研发国内首个改性数码液相芯片三重检测技术,并进行试剂盒组装,实现快速自动化检测与智能化分析。该体系的技术创新在于:整合了化学改性的数码液相芯片、新型靶抗原设计与制备,依托本团队已研发的多重检测系统,可实现对 3 种高发呼吸道病原体的高灵敏度、高信噪比及快速自动化分析。该检测技术可通过对单个病样一次检测,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与目前市场的组合分析产品对比)获得多种指标。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如下: (1)本项目拟基于前期工作基础,运用改性数码液相芯片系统研发高精度、快速自动化的多重检测试剂盒,实现对高传染、高致病性呼吸道病原体的智能化分析,在概念与技术水平上都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该检测体系是继固相生物芯片、化学发光等技术之后的新一代分子诊断策略,其突出优势在于:液相 3D反应条件更贴近人体体液环境,使免疫识别更充分,因此只需要微量级样本即可获得多个临床指标,该体系可填补国内多重检测领域空白,与现有的检测产品竞争 IVD(In vitro diagnosis)市场。在研发成功的基础之上,更可以增加可检测病原体的种类,实现检测通量的换代升级。 (2)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生物因素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发急性炎症、组织器官衰竭等严重健康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此类病原体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导致疫情爆发。如此次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流行病学健康危机,而且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由高危生物因素诱发的国家重大安全事件,应实现快速、智能化、多层次决策,以进行快速有效的预警和干预。而本项目拟研发的高精度、智能化的检测技术,符合国家安全战略中创新科技技术发展指南。本项目突破关键技术而研发的新型多重检测体系,可应用于实时定性、定量分析。因为可一次检测 3 种高传染性呼吸道病原体,因此可应用于统计汇总人员健康状况、追踪人群接触史、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并且可为智能4 辅诊接诊问诊、疫情防控等快速提供精准的病样分析数据。显而易见,此高精度、智能化的分析技术必定会在病例筛查、有效阻断人传人的风险途径、控制因疫情而恶化的国家安全态势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该项目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微型、智能、数字化人体穿戴式多参量医学传感终端,实现人体多生理参数的微创/无创、实时、准确获取。成果获第14届IEEE移动医疗网络、应用与服务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IEEE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获奖。

2021年05月06日

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成果编号:27749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公司产品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核心技术来源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样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 学仪器研制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历经5年科研攻关首次在 国内研制成功,拥有核心技术专利40余项。该系统使用超 极化气体作为造影剂,成功“点亮肺部”,不仅能无损、 无辐射探测人体,还能定量、可视化探测肺部气血交换及 气气交换的功能信息,对肺癌、慢阻肺等肺部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 间,公司产品率先在武汉同济及金银潭医院用于新冠病人 肺部检测,检测结果受到中央领导首肯,项目带头人也因 研制该技术获得“2018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20年度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