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
12286项成果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钴铬合金、钛及钛合金、陶瓷等难加工材料在人工医疗膝关节植入体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限制了其磨削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提升。本成果创新性地采用测地距离代替传统欧式距离确定了对应于恒定残留高度的轨迹间距,构建了综合考虑刀具位姿/有效刀具半径及膝关节曲面几何参数的测地图两步正则化方法,解决了测地图轮廓线直接作为磨削刀具轨迹的残高分布不均问题,避免了磨削加工轨迹生成过程的冗余迭代计算,通过对膝关节待加工表面沿刀具轨迹进行裁切,实现了磨削刀具轨迹生成算法的递归式设计。该磨削加工方法可以在四轴或五轴机床上实现膝关节工作表面高效加工,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加工效率,为降低难加工材料膝关节植入体的制造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2023年07月22日

智能化CO2捕集技术与装备

成果编号:38977
能源环保
针对目前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行业的CO2排放量大,实际处理量小,缺乏CO2捕集技术与装备等问题,提出研发智能化CO2捕集技术与装备。该项目一方面以有机胺为溶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与调控,能够有效实现CO2的捕集利用以及胺溶液的解吸再生,同时产品能耗相较于传统设备降低20%,运行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实现高效低的能耗碳捕集技术。另一方面,该项目通过将捕集设备与人工智能相耦合形成全流程智能化操控技术,实现人机交互,能够智能化调控运行参数,为智能化CO2捕获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操控技术。 该项目设计开发的智能化CO2捕集技术与装备在技术上的优势包括:1.与传统有机胺捕集技术与装备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捕集效率。2.设备采用全流程智能化运行与管理,系统配有自动报警装置,无需人员值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3.智能化CO2装备的操作只需要在智能屏上完成所有需要调节的仪器仪表,设备操作简单。4.装备通过系统集成优化与调控,能够降低捕集过程的溶剂损耗,减少有机胺溶液的用量,降低原料成本,收益利润高。 国家为贯彻双碳战略目标,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为智能化CO2捕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作为碳排放规模庞大的国家,中国预计未来将面对巨额的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因此,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需求量,智能化CO2捕集技术与装备在中国的应用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目前CO2捕集和封存技术在中国尚处于工业示范阶段,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限制了其商业化的发展,且教育部要求进一步推动高校及科研机构对于CCUS设备的教学需求和科研的需求,因此,本产品对于满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需求,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教学科研领域,我们的服务主要依托项目进行整套产品的销售,面向的对象与场景主要包含从事CO2捕集研究的高校与研究院所,比如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向这些机构推出我们智能化碳捕集系统,用于教学和科研研究。在工业应用领域,致力于为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高排放CO2行业提供碳捕集智能化技术设备与技术支持,并在设备销售的基础上增加科研测试服务与人才技能培训,助力其完成相应的CO2排放指标。

2023年06月27日

一种高容量储氢材料

成果编号:37711
新材料
一种新型高储氢容量镁基复合储氢材料,储氢量高达 6wt%以上,可以作为氢燃料汽车的储氢元件。

2023年07月22日

可见光通信单向光闸

成果编号:39000
电子信息
可见光通信单向光闸是网络安全设备中的核心模块,可用于低密级网络向高密级网络的数据单向导入。与传统基于光纤的单向光闸不同,本模块的光载波工作于可见光波段,无需光纤,而是在空间中无线传输。可见光传播过程人眼可见,传播范围可控。光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在物理上具有单向传输性,杜绝了高密级网络向低密级网络反向传输的可能性,可保证高密级网络数据的绝对安全。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独立供电,不存在电气上的物理连接,排除了电路泄密的可能性。本产品具有极低的丢包率

2023年08月10日

烧结烟气与焦炉烟气高炉一体化处理技术

成果编号:39468
能源环保
针对烧结烟气和焦炉烟气治理困难、处理成本高、处理后副产品难处理等问题,分别研发了利用高炉处理烧结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并回收二氧化碳新方法与高炉处理焦炉烟气协同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并回收二氧化碳新方法,充分利用钢铁企业高炉的高温和强还原能力等优势,还原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解二噁英、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并回收利用烧结烟气的显 热及其中的一氧化碳资源,可发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为我国钢铁企业解决环保难题提供金钥匙。
能源环保
结构特点: (1) 变截面气化室 -大容量,内循环,飞灰量少 (2) 中温分离 -分离器温度在 550℃℃,抗结渣,抗腐蚀 (3) 床上排渣 -定向风帽、大渣口,大渣块、金属 等不堵塞 技术特点 (1) 湍动床流态化 -均匀气化 反应彻底 炉渣灼减率 ≤3% (2) 气化室还原性气氛 -低温气化,严格控制温度在 700-820℃℃,低 NOx初始生成 (3) 燃烧室高温 -多级高压头低风量配风 气化气和空气混合均匀 低氧充分燃烧 温度 ≥850 停留时间 ≥2S 烟气含氧量 6-7% (4) 气固两相分级燃烧 -燃烧充分,过量空气系数小,热效率高 (5) 分级气化,分级燃烧 -无焦油,低污染,低二噁英 (6) 炉膛温度 “马鞍型 ”分布 —低温气化高温燃烧 附图 环保系统

2023年09月27日

耐低温超级电容器技术研究

成果编号:39911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针对在低温严寒的苛刻环境下储能器件无法正常充放电、大功率供电及长寿命运行的技术难点,本技术针对低温大电流冲放电需求,重点突破总体设计及仿真技术、电容材料特征技术、器件性能检测、试验验证技术、超级电容能量管理系统技术及容量精准检测技术,研制出满足低温使用环境要求的高功率、长寿命的耐低温穿刺超级电容器。同时针对耐低温超级电容器开发配套的高效充电装置。

2023年07月22日

能源互联网—数据中心储能融合

成果编号:38958
能源环保
构建新型的高效清洁,安全稳定的数据中心+新能源+储能系统符合信息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大趋势。同时,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不断融合,利用数据中心储能系统可以参与构建绿色稳定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 本成果包括以能量路由器为基础的包含储能系统的数据中心系统架构、管理平台,以及AI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能量协同优化配置与自动化调度。 针对满足数据中心的储能系统的高阻燃安全性要求,同时考虑储能系统能量密度与占地面积,以及功率能量快速响应特性的要求,便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数据中心负荷进行电能量充放互动及满足电能质量调节控制需求。 面向新能源双碳示范云计算中心的碳管理与碳评价技术及系统平台,将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应用在综合能源优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客观评价其碳排放水平,有效追踪其碳排放绩效,为数据中心园区落地碳减排技术、碳排放权交易等的提供全面支撑。

2023年06月30日

激光雷达

成果编号:37811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该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激光雷达技术体系,与国内市场现有的激光雷达技术相比,本项目的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测距精度高、适应性广的优点。 本项目的特色及技术创新点: (1)本项目产品能够实现对高、中、低档激光雷达的全覆盖。 (2)本项目产品在实现高重频厘米级测距精度的前提下,产品售价比同行产品至少低 1/3。 (3)独创的超高重频激光器技术,可以输出最高 100Khz 脉冲激光。 (4)在国内率先完成了 MEMS 激光雷达主动成像实验。 (5)自主研发的高速、高精度标定系统。 该项目目前已经与深圳、杭州、西安、北京等地的公司就服务机器人导航激光雷达、激光测距雷达、无人驾驶激光雷达、激光测距雷达等方面开展合作。 该项目目前已产业化,合作方式可面议。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轿车、家电等产业的预处理技术长期由国外的硅烷化、锆化技术垄断,高端预处理技术为典型的“卡脖子”技术。化学院马厚义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开发出以螯合化原理为特色的环保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已授权5项中国发明专利,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螯合体系产品已成功在海尔、海信、重汽、陕汽、军用装备等为代表的相关行业进行了推广应用,成功突破了磷化污染及国外技术难处理带锈需酸洗工件的瓶颈,受到涂装业的高度关注。

2023年07月23日

甲基四氢叶酸氨基酸酯盐的合成工艺

成果编号:3904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叶酸是一种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靠外源补充获取的B族维生素。(6S)-5-甲基四氢叶酸(5-MTHF)是一种新型的叶酸类药物,它在人体中能够直接被吸收并利用,是叶酸的有效替代品,同时能够克服未代谢叶酸存在的增加肿瘤、白血病发病风险等问题。目前国内的5-MTHF类药物全部依靠国外进口,绕过国外知识产权壁垒,是实现5-MTHF 国产化的关键。本技术将5-MTHF与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 (6S)-5-MTHF的药效,同时也可以起到为人体补充氨基酸的作用。若本项目的研发产品产业化有望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2023年08月22日

清洁、高效多流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成果编号:39679
能源环保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已经提出 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因此,工业锅炉的提标减排迫在眉睫。 张衍国教授领导的资源环境研究组从 2003 年开始研究中小型循环流化床工业锅炉, 2006 年,第一台多流程循环流化床锅炉建成投产。本技术由北京热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转化, 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套多流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案例 。 这种“三床两返多流程”的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突破国内外 循环流化床不能小型化的理论,蒸发量可以从几吨到上百吨。不仅效率高,对生物质废弃物 具有极强适应性,还能轻松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