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
12286项成果
生物技术与医药
针对伤口敷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研制的新型敷贴
能源环保
基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东南大学徐小东教授团队与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孙小曦团队联合研发出轻型钢-混凝土复合板(NALC)预制房屋体系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与重型板式房屋系统。 轻型预制板式房屋系统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1)生产与施工绿色环保 在板材生产过程中回收利用板材废料,锅炉燃烧采用生物质燃料没有废弃物的排放,生产所消耗的能耗也比生产黏土砖等传统建材低,是一种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的环保建筑材料;板材全部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定制加工生产,并采用干法施工安装,现场无建筑垃圾,相比传统砌筑墙体大大减少了噪音及粉尘污染。 (2)围护保温装饰防火隔音一体化 (3)空间灵活可变性强 (4)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 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 该轻型预制板材都具有作为围护板材轻质高强的标准同时、又兼具自承重的特点。板材内部钢筋网片的设计使得本身既可作为房屋的围护系统,也可作为其承重系统,使得房屋的结构与围护一体化,这提高了创造空间容积时的材料与结构效率和结构与围护协同作用时的综合效能,减小了建筑整体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房屋的综合效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建造成本与施工周期。
能源环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维修和拆换的建筑PV构件,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钢架支撑系统,所述光伏电池组件通过钢架支撑系统与建筑紧密结合。光伏电池组件带有上弹簧连接模块,不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和特殊专用拆卸工具,就能实现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和拆卸。上弹簧连接模块具有自锁功能,不需要额外的螺栓连接件,就能将光伏电池组件固定在建筑支撑钢架上。建筑PV构件的钢架支撑系统与走线盒合二为一,大大降低了线路的复杂程度。这样就使光伏电池组件线路的连接方式简单易行,安装光伏电池组件如同安装干电池一样,安装后只需用开关控制线路通断。本PV构件构造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容易实现光伏电池组件的维修及更换,从而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其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正射影像图的快速获取和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携带坐标获取装置的照相机逐段拍摄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的局部影像,并记录每个拍摄时刻照相机的坐标方位和镜头朝向;获取每个拍摄点与所拍摄对象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立拍摄点与拍摄图像的几何映射关系,生成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的正射影像图;综合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与其正射影像图的几何比例,输出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正射影像图的测量数据。本发明缩小了常规技术带来的图像畸变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正射影像图的快速获取和测量方法,缩小了常规技术带来的 图像畸变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天际轮 廓线立面正射影像图的快速获取和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携带坐标获取装置的照相机逐段拍摄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的局部影 像,并记录每个拍摄时刻照相机的坐标方位和镜头朝向; 2)获取每个拍摄点与所拍摄对象之间的水平距离; 3)建立拍摄点与拍摄图像的几何映射关系,生成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的正 射影像图; 4)综合城市天际轮廓线立面与其正射影像图的几何比例,输出城市天际轮 廓线立面正射影像图的测量数据。

2021年01月06日

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成果编号:26702
新材料
开发了碳纳米管预分散和预处理新技术;采用创新的碳纳米管 / 金属颗粒前驱体制备工艺制备出大尺寸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锻件和挤压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达到 300MPa 以上,刚度超过45GPa,可满足乘用车对轻质、高强镁材料的需求,也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中的次承力结构部件中得到应用。

2021年01月07日

全自动细胞分选仪器

成果编号:26710
生物技术与医药
仪器以“8核”螺旋流道惯性分选芯片为核心,集成了被动流量调节阀,使得仪器可以采用低成本的隔膜泵作为进样驱动。仪器具有多次分选、回液、富集浓缩及自动清洗等多种模式。可全自动实现血液中肿瘤细胞的高通量自动分选和浓缩。两次分选后血细胞去除率99[[[%]]],癌细胞回收率80[[[%]]]以上。该仪器无需复杂的生化标记,有望为癌症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工具手段。
能源环保
提出在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过程中通过分级冷凝获得生物油轻质和重质组分,将轻质组分采取低温、高温二级温和加氢,重质组分化学链制氢提供氢源,自氢制取高品质含氧燃料的新途径。建成了国内外首套千吨级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备高品质含氧燃料示范装置,经第三方检测认定:可实现5.6吨生物质制备1吨目标产品,生物油总碳利用率89.3[[[[[%]]]]],产品中醇类选择性达87[[[[[%]]]]],制备的含氧燃料能够与汽柴油混合使用,动力性能相当,碳烟排放量可降低20[[[[[%]]]]]。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1年01月07日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成果编号:26718
能源环保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2021年01月07日

水电/生物质共转化为合成天然气工艺

成果编号:26719
能源环保
针对我国严重弃水问题,提出将冗余水电就地转化为易保存和运输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整体工艺,冗余水电电解水产生氢气,生物质气化提供碳源,制备甲烷化催化剂,氢气和合成气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在特殊设计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生成天然气,实现水电和天然气系统的交叉互补运行,提供能源优势互补新途径。建成了一套电转气小型示范装置,稳定运行并测试后,其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高、性能稳定,甲烷选择性大于99.9[[[[%]]]],转化率可达100[[[[%]]]]。
能源环保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2021年01月07日

水泥基化学增强加固材料

成果编号:26725
新材料
水泥基地面和结构件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起灰、起砂现象,严重影响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本材 料通过水性物质渗透到地面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如氢氧化钙等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新的 物质。该化学反应的速度快,一般能够在 7 天时间内迅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消除或者减轻地面起灰、起砂现象。该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不会出现再次起灰起砂。产品的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喷洒在混凝土 表面即可。视原有混凝土的状况差别,增强后的地面显著性能改变是耐磨性增加 3-5 倍,消除或者减轻 起灰起砂。地面粘接强度增加 2-7 倍,在此基础上施工其他面层,如水泥自流平、环氧树脂地面不会再有起皮现象。同时抗油渗、水渗性得到极大提高。

2021年01月07日

秸秆就地炭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成果编号:26728
能源环保
针对农业废弃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收集运输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开发了秸秆就地转化制备生物炭技术与装备。该装备包括进料预处理、热解炭化、余气处理等系统,采用自主设计的螺旋管式床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油气燃烧供能,通过螺旋状内外套筒间壁换热,实现装置小型化、轻质化、紧凑化和塑形化,可根据收割机外形,灵便的装载于收割机两侧,在田间收割农作物时就地处理秸秆。秸秆热解产物在高温下分离,生物炭可直接还田,可改良土壤与固碳减排,也可收集提质作为高端用途,实现秸秆就地转化与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