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41个团队

2021年08月18日

下一代网络与智能计算(NEIC)关键技术——王进教授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0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其他
苏州大学下一代网络和智能计算实验室专注于研究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嵌入式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在研究团队方面,由校内的2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博士后/讲师、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以及20余名本科生组成。此外,还包括校外合作教授2名(香港城市大学汪建平教授、波多黎各大学吕可劼教授)。在研究项目方面,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多项。共发表/录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EEE TCC、TPDS、TVT、TMM等)和会议论文(IEEE INFOCOM、ICDCS、IWQoS等)150余篇。共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6项)。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和高昂的研发热情。 团队所在的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江苏省优势学科,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智能工程实验室。 学院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软件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网络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物联网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等本科专业。 团队负责人王进教授,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科技副总,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苏州大学“仲英青年学者”。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化功能材料——路建美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路建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路建美,苏州大学教授、博导,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突贡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项。在J. Am.Chem.Soc、Adv. Mater. Angew.Chem.In.Ed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0篇,获专利授权40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在纳米环保吸附材料、多进制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纳米吸附材料成果已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有机工业废水和废气吸附回收治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天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海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新型光伏材料、器件及应用研发——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6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 博士、教授,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多晶黑硅电池产线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21年10月11日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张海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张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长期创新人才专家,国家特聘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铝合金先进铸造技术,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汽车轻量化底盘超轻零部件的研究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85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团队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和5G通讯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热点,围绕高性能铝合金开发及制备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突破多项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性能铝合金车用部件与5G通讯部件生产的产业化。团队依托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澳美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车用高强韧高服役6xxx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疲劳强度大于145MPa)与铸造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300MPa,延伸率大于8%,疲劳强度大于100MPa)零部件,同时依托华劲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通讯用高强高导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220MPa,热导率大于180W/mK)部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性能铝合金领域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基地。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5605万元。

2019年08月22日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先进技术——王宜怀教授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宜怀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0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团队围绕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共性技术展开研究。致力于嵌入式人工智能算法、边沿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应用基础方面,侧重实时操作系统研究、微控制器及应用处理器的底层驱动设计等工作,构建通用嵌入式计算机(GEC)系统。在应用开发方面,侧重窄带物联网NB-IoT应用架构、特殊功能3D打印机、汽车电子、专用领域机器人、特殊功能微型无人机等研究设计与产品化工作。目前与ARM公司、德州仪器(TI)公司等建立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5年来,完成科研项目15项,获得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68篇,出版专著3部。 项目团队有教授2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1名,研究生三十余名,已研发完成基于ARM M0和M4架构MCU和支持GPRS、4G、NB -IoT、北斗通信模组的套片。已完成的各种类型套片已在苏州燃气集团的“窄带物联网智能燃气表”(NB-IoT套片)、江苏保丽洁环境科技的“智能油烟废气净化设备”(4G套片)、泰科电子(TE)的“智能工厂设备远程监控系统”(GPRS套片)、江苏联领智能科技的“PLC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北斗套片)等项目中进行了小批量试点应用,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基础。 团队研发采用1+N+1+1+N模式:已完成1个通用物联网应用架构;N款GEMS SOC芯片(支持NB-IoT、4G、北斗...);1个物联网应用敏捷开发系统;1个物联网应用软硬件开发生态;N个物联网应用快速开发解决方案。 团队负责人王宜怀教授,担任苏州市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苏州市委常委、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0件、出版专著10部。主持“基于传感网技术的城市照明控制系统”、“图形构件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GCPLC”、“NB-IoT智能燃气表”等近100项企业项目的研发。从2006年,每年8月组织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公益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训人员累积超过1500人。

2017年09月21日

放射诊治与防护技术——放射医学创新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柴之芳
职称:
团队编号:0917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柴之芳,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化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长期致力于放射分析化学方法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铂族元素放射化学中子活化方法,发现了一些与生物灭绝事件有关的地质界线铂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地外撞击理论;倡导并建立了分子-中子活化方法,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种微量元素化学种态的研究。还将核方法应用于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纳米安全性和核反应快中子谱等研究,负责和组织了多项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4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20人、副教授3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2项,其中国家重大仪器研发子项目、国家科技部“精准医学”专项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6项,江苏省杰青1项,江苏省自然基金15项。发表SCI论文292篇,获专利授权2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放射医学基础和损伤防治、放射性阴离子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放射性皮肤损伤基础与救治技术成果已在南京 “5.7” 192Ir放射源事故中得到应用。与江苏华益、江苏超敏、江苏达胜、南京中硼、大基医疗、泰和诚医疗集团、北京华克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170万元。

2021年08月24日

高性能聚酯材料-屠迎锋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屠迎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8
新材料
屠迎锋,苏州大学教授,高分子系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42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聚酯的合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建立了开环-缩合级联聚合方法,已在聚酯弹性体等材料的合成中得到应用,目前已进入中试生产。与开滦集团、华润包装、长兴电子、华东橡胶、正中新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7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环保技术——苏州大学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路建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80
能源环保
路建美,国务院突贡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及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协会理事。负责建设并担任国家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和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5个省级平台的主任。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国家学术荣誉3项及“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 “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荣誉10项。作为指导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承担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江苏省太湖水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中石化创新团队奖1项,省优秀专利奖1项。在包括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化学及材料领域TOP期刊在内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 的15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5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4项。实现成果转化30项。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

2021年08月30日

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环境治理技术研究——路建美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路建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90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路建美,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突贡津贴专家,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教育部第七届化学学部科技委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发改委“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科技部“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项,江苏省太湖水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其余省部级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中石化创新团队奖1项,省优秀专利奖1项。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化学及材料领域TOP期刊在内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9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36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6项。实现成果转化40项。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

2021年08月24日

光网络与通信技术——沈纲祥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纲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9
电子信息
团队负责人沈纲祥,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特聘教授,院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IEEE通信学会杰出讲师(Distinguished Lecturer)、IEEE通信学会战略规划委员会常务委员(Member-at-large)。任苏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新型光纤技术与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内唯一一个光通信网络方向的优秀团队)带头人、苏州市先进光通信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亨通未来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 主持(或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国家优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包括江苏省杰青)、华为、亨通、中天、烽火企业合作等项目20余项;在IEEE JSAC、IEEE/OSA JLT等领域内顶级期刊和OFC等领域内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超过200篇,受邀在领域内重要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超过40次,论文被引用超过4700次,近5年21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600次(该论文也是IEEE/OSA JOCN创刊以来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H因子达到32,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授权发明专利38件(美国专利10件,高强度专利11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指导的研究生1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5人获国际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

2021年08月26日

微波材料与器件技术——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904
电子信息 新材料
苏晓东,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理研究员1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微波材料与器件、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主持和参与973专题、国自然、省自然、省前瞻性产学研等项目10余项,经费累计超千万。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2019年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排名第一)、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团队在微波陶瓷的材料与器件领域迄今已申请30余项知识产权,包括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当前该项目已完成微波陶瓷介质滤波器、自偏置铁氧体环形器以及其他5G微波无源器件的基础技术储备和前期产品开发。

2021年08月23日

超低温冰箱热声制冷技术——Cryo-SUDA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邓伟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近2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2项。在热声制冷的民用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86℃下的深冷冷却方式已在超低温便捷式移动冰箱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日照华斯特林、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企事业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