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1个团队

2019年07月06日

地下水土污染防治&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94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史培新,教授,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院长,美国注册土木(环境)工程师 唐强,教授,苏州大学土木与环境调控工程系,系主任,江苏省“双创博士”。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近5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30项。获省市等各级别奖励近10项。在固体废弃物处置、环境友好型工程材料、地下水土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中国中铁、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苏交科、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苏州吴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9年07月03日

情感计算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寿山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92
电子信息
李寿山,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得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荣誉称号,并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17年获得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与中外计算奖青年新锐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博后2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30余篇ACL、AAAI、IJCAI、EMNLP、COLING、CIKM等CCF-A/B类论文。与阿里巴巴、微软、科沃斯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19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软物质生物材料研究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杨恺,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等共9项。发表SCI论文近90篇,获专利授权近10项。曾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苏州大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等荣誉。主要从事细胞生物物理和生命体系软物质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从物理的角度,以生物界面为研究核心,发展先进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纳米物质与生物界面的相互作用分子机制,在细胞生物界面、纳米药物载体和抗菌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2019年07月05日

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ONTRC)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纲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93
电子信息
沈纲祥(特聘教授、国家优青、IEEE通信学会战略规划委员会成员、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IEEE/OSA JOCN等国际期刊编委)。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特聘教授/教授2人、特聘副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和IEEE Fellow),客座教授1人(IEEE Fellow);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总量超过1500万元。在光网络与通信国际顶级期刊(如IEEE JSAC,JLT,JOCN,ToN)和会议(OFC,GLOBECOM)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超过20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5次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授权/申请发明专利超过40项(其中7项为授权美国专利),软件著作权8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排第四),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排第二),及其它省部级科技奖项2项(均排第一)。 中心成员连续5年(2014-2018)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本团队系省内在光网络与通信领域唯一“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同时为苏州市光通信网络重点实验室与“苏州大学创新团队”、成立有“苏州大学—中天宽带”光通信网络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亨通光导”光纤通信联合实验室。中心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硬件方面,中心拥有价值超过1000万的光传输和网络测试设备,能支持400-Gb/s甚至1-Tb/s相干传输的测试和100-Gb/s光接入网系统的测试。在软件方面,拥有包括AMPL/Gurobi、OPNET、VPN Transmission Systems等在内的多套专业软件,以及自主研发的软件定义网络管控系统。

2017年09月21日

机器人与微纳制造技术——孙立宁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立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26
装备制造
孙立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十五”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MEMS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微纳制造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重点科技专项专家组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5人。近3年,三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技术发明奖3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省市项目40余项。在微纳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工业机器人、纳米压印等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同时,积极与地方合作,先后成立了新区医疗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苏大-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海安先进机器人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与地方政府积极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共同推动我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机器人与微纳制造技术——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立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91
装备制造
孙立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十五”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MEMS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微纳制造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重点科技专项专家组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5人。近3年,三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级技术发明奖3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省市项目40余项。在微纳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方面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工业机器人、纳米压印等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同时,积极与地方合作,先后成立了新区医疗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苏大-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海安先进机器人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与地方政府积极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共同推动我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1年08月24日

复杂环境自动导航割草机器人技术——孙立宁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立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87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孙立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国家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重点科技专项总体组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9人、副教授X X人。近3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企业合作等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获省级科技奖励7项。

2021年09月28日

癌细胞全细胞组分重组癌症纳米疫苗—刘密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989
本团队拥有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博导1人,博士生2人,硕士生8人。团队负责人刘密为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教授。2010年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毕业,2014年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ETH Zürich)药学院药剂系博士毕业。2014年11月份开始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系博士后。2018年12月份加入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预防性和治疗性癌症疫苗、新冠病毒治疗性中和抗体、mRNA疫苗、益生菌和免疫多靶点检测技术等的研究。曾两次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Mary K. Iacocca Fellowship,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已申请预防和治疗性癌症疫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免疫多靶点检测技术等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二十多项。

2017年09月21日

恶性血液病研究—周泉生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泉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77
生物技术与医药
周泉生,1985和1991年在苏州医学院分别获得生物化学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赴美工作16年,任世界著名科研机构SCRIPPS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被选入国际专业人士名人录(Who’Who)和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是美国血液学协会、美国糖尿病协会及美国肿瘤研究协会会员、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协作项目评审专家。现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肿瘤与血管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美国SCRIPPS研究所和University of Rochester 兼职教授和研究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名,其中博导5名,教授5名、副教授1名,包括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双创”1人,苏州园区科技领军人才3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获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称号。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面上项目10项,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发表SCI论文71篇,包括Cancer Cell、Oncogene、Haematologica、ACS Nano等著名期刊,在白血病机制、细胞坏死与自噬、肿瘤微环境与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授权专利3项、申请专利3项。与南京必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7年09月21日

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与器件——张晓宏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晓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82
新材料
张晓宏,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外专局及教育部学科创新(“111计划”)引智基地负责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11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4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及器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具有原始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23年07月19日

先进光伏材料与技术——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4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教授、博导,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全职博士后1人。近十年,主持和参与973专题、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项目、省前瞻性产学研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1项。在光伏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湿法纳米黑硅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该成果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大规模应用,相关产品产值超50亿元。与阿特斯、通威、Maxeon Solar等知名光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十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癌症靶向智能纳米高分子诊疗系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钟志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74
新材料
团队带头人钟志远教授是苏州大学首位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德国洪堡客座教授、国际著名期刊《Biomacromolecules》副主编。团队拥有8位教授和3位副教授,其中包括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中组部创业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名临床科室主任、2名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及20多名博硕士研究生。团队现承担1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1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中荷合作研究项目和1项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以来,团队在纳米药物载体和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3篇论文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7项(授权11项)和国际发明专利2项,其中11项专利已转让到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来,团队获科研经费达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