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30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过程强化与高端装备制造——凌祥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凌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8
能源环保
凌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高效新型的紧凑式换热器成果已在高炉鼓风除湿、余热回收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扬子、沙钢、南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炼制化学品创新团队——徐虹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虹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2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在生物炼制相关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明了高效、低耗、绿色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的新方法,建立了7个相关产品生产线;建成了年产百吨聚谷氨酸和聚赖氨酸生产线各一条,生产水平达国内外领先;建立了先进的丁二酸、乳酸生物炼制技术,和中石化正合作建设年产千吨的丁二酸生产线,与丰原生化集团合作建成年产百吨D-乳酸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团队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各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人。

2013年10月01日

气凝胶材料技术——沈晓冬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晓冬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7
新材料
沈晓冬,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组副组长、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防973计划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5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隔热用气凝胶材料、吸附用气凝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隔热用SiO2气凝胶材料成果已经进行了产业化,与南京天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气凝胶纳米材料——沈晓冬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晓冬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28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沈晓冬,教授,博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兼任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教委副主任,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副会长、首席专家、气凝胶材料分会创会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绝热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博导2人,高级职称7人。近年来承担973项目、总装重点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二等奖8项。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群,打破了国外气凝胶材料技术封锁,解决了我国国防军工和节能环保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成果通过专利转让、专利许可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在国内多家企业成功实现产业化和工程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高温窑炉、国防军工等领域,近三年新增产值5亿元、利润1.3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气凝胶材料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有力地支撑了高端绝热材料产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

2013年10月01日

现代木结构技术——刘伟庆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6
装备制造
刘伟庆,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包含刘伟庆教授在内的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共10项。发表E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木结构方面立项主编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标准1项。在木结构防灾减灾、连接节点、增强加固、加工工艺、耐久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 南京佛手湖19#地块木结构、苏州香山工坊“香山里”展示中心、南京紫东国际创意产业园绿幕大门、苏州欢乐胥江景观桥、南京森林摩尔树形木结构、北京通州森林公园会所、苏州香山工坊1-4号楼加顶、姜堰市白米镇野沐村村部办公楼、常州大陆饭店修缮、常州清凉寺藏经阁、扬州低碳生态小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香山工坊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应汉杰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应汉杰
职称:
团队编号:10027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现代农业
应汉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国家863领域主题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国家杰青1人,江苏省杰青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在辅因子代谢、催化剂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余项成果已在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环保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宁夏伊品、河南金丹、南京红太阳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分子筛膜制备与应用技术——顾学红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学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83
新材料
顾学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6月在南京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学院、辛辛纳提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2月回国任教,2014年1-6月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高级访问。目前主要围绕能源和环境需求,开展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工作,并重点开展了分子筛膜的产业化技术研究。是2013-1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和南京市科技创业家培养对象。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十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申请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分子筛膜制备和成套装备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究成果孵化出江苏九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九天高科,股票代码:832440),分子筛膜脱水技术成功应用于哈药集团、浙江海正药业等80多家企业溶剂生产和回收,推广工业装置100余套,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7年09月21日

流程工业节能环保装备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凌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94
能源环保
团队带头人凌祥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业绩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特聘教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6人。团队拥有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团队是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团队长期从事流程工业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的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件。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团队与南钢、沙钢、扬子石化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5年07月24日

过程强化与高端装备制造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凌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93
装备制造
凌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高效新型的紧凑式换热器成果已在高炉鼓风除湿、余热回收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扬子、沙钢、南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4年06月27日

气凝胶材料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晓冬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90
新材料
沈晓冬,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组副组长、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防973计划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5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隔热用气凝胶材料、吸附用气凝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隔热用SiO2气凝胶材料成果已经进行了产业化,与南京天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绿色高性能材料结构——刘伟庆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87
新材料
刘伟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5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2项。发表SCI论文120篇,获专利授权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团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研究方向符合现代工程往轻质高强、工业化制造、高耐久性等方向发展的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创具有船-桥双保护显著优势的高抗力、高耗能的格构增强复合材料防撞系统,基于军事及民用部门应急抢修通道建设的迫切需求,发明了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道面垫板,完成了我国首座全复合材料建筑—南京佛手湖玻璃钢宅的结构设计、制造与安装,完成了“世界第一跨”(主拱跨度75.7米)的现代木结构桁架拱桥-苏州胥虹桥的设计、制造和检测工作。与南京丰盛能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博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意森科木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8600万元。

2014年06月27日

现代木结构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92
新材料
刘伟庆,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包含刘伟庆教授在内的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共10项。发表E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木结构方面立项主编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标准1项。在木结构防灾减灾、连接节点、增强加固、加工工艺、耐久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 南京佛手湖19#地块木结构、苏州香山工坊“香山里”展示中心、南京紫东国际创意产业园绿幕大门、苏州欢乐胥江景观桥、南京森林摩尔树形木结构、北京通州森林公园会所、苏州香山工坊1-4号楼加顶、姜堰市白米镇野沐村村部办公楼、常州大陆饭店修缮、常州清凉寺藏经阁、扬州低碳生态小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香山工坊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