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204个团队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计量创新团队——王晶团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王 晶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52
生物技术与医药
轻团队是国家生物计量新学科的创立创新开拓者。团队面对零起步实现零的突破,不断挑战计量学空白,开辟并引领国家生物计量学科新方向。带领生物计量团队,建立了国家生物计量的核酸、蛋白质、细胞、微生物、脂质和多糖研究平台。本团队年轻向上,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士后指导老师1人,研究生导师4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2人,博士11人,硕士3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点重大专项,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仪器专项等10项。发表SCI论文20篇,EI论文3篇,获专利授权授权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有证标准物质33种,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6个,国家标准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标准创新奖2项。获2016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本团队国际计量局物质量咨询委员会(BIPM/CCQM)技术委员会成员3人,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生物和医学测量委员会(IMEKO/TC13)委员1人,亚太计量规划组织化学与生物专业委员会(APMP-TCQM)委员1人,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SO/TC276)中国专家2人。对生物计量的国际化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精准核酸蛋白质测量溯源传递是发展国家战略新兴生物产业、提高质量、保证食品/药品安全和健康诊断,以及国际贸易互认的关键和基础。近5年重点突破的生物计量重要组成核酸蛋白质溯源和精确测量核心技术,解决了核酸和蛋白质计量空白,使我国核酸蛋白质国际校准测量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和国际影响,成果应用在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及健康领域,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生物计量和标准已纳入多项国家战略规划,促进了科技发展。2016年12月1日发起启动“中华基因组精标准计划”,建立国家基因科学基准、基因组研究权威标准,以解决在健康发展缺失标准的瓶颈制约,以统一标准为己任。

2017年09月21日

木本油料树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姚小华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53
现代农业
姚小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木木油料树种领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培育与利用技术。现主持国家科技支撑《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高产优质油茶香榧新品种选育》专题,联合油茶主要产区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油茶科研协作网络。在浙江、江西、湖北、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建立30处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试验示范点。2000年来,取得经济林方面研究成果1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5项,其中主持《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选育并审定良种15个,发表论文105余篇,编写专著6册。培养、指导经济林硕士、博士研究生25名。并兼任中国经济林协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经济林研究》、《林业科技开发》、《中国生物柴油》编委以及多个经济林特色良种基地及政府农林业顾问等。2006年1月份受到了浙江省林业厅的表彰奖励。并于2006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所主持的经济林研究方向被评为“全国林业科技先进集体”。2009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基金5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专利授权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油茶高产良种选育和高效优质栽培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116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质炭材料技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蒋剑春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54
新材料
蒋剑春,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会长。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4项,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二十多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出版编著1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联合国工发组织等机构联合颁发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1项。在生物质热解和活性炭材料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热能自给型木质活性炭连续化生产利用新技术等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得到推广应用。通过气化供热与化学法活性炭生产技术的集成,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生物燃气供热的8000吨/年活性炭一体化生产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上市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

2017年09月21日

纳米与新材料计量技术——高思田团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高思田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62
装备制造
团队带头人高思田,国家质量基础(NQI)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团队骨干任玲玲,国家质量基础(NQI)重大研发计划-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NQI技术研究、集成与典型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三分之二人员拥有国内外研究经历。近6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分别为纳米重大项目、国家质量基础重大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1项。在大范围计量型纳米测量机的研究、纳米尺度量值溯源、新材料拉曼光谱量值溯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如原子力显微镜计量标准、拉曼光谱计量标准、纳米尺度膜厚标准物质、拉曼频移及相对强度标准物质、拉曼光谱国家标准已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应用。与中芯国际、深圳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9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喷泉钟技术——李天初院士团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李天初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63
电子信息
李天初,工程院院士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2人、副研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1等奖1项。在喷泉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NIM5铯原子喷泉钟已成为国家秒长计量基准,并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与上海光机所、北京华丽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774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水泥化学与低排放胶凝材料——张文生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张文生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376
新材料
张文生,水泥化学与低排放胶凝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建材工业水泥基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秘书长。是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吴中伟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6人。近5年,获得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承担了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15篇,获授权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在高胶凝性熟料、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冶金渣高效制备高胶凝性熟料关键技术等成果已在云南蒙自等水泥企业推广应用。

2017年09月21日

夜视及光电成像探测用关键材料——贾金升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贾金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377
新材料
贾金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内微光夜视及光电成像探测领域知名专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工程师9人,博士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三十余项,科研总经费6000多万元,发表论文15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在夜视及光电成像探测用光纤面板、倒像器、纤维光锥、微通道板、光电玻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是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优秀供应商。开发的民用产品在医学诊疗、基因分析、指纹识别、显示、粒子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产品出口法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09月21日

环境健康功能材料及建材技术——冀志江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冀志江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379
新材料
冀志江,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课题2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在研11项。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专利49项,获专利授权32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改善室内化学微生物污染的空气净化、抗菌防霉材料,改善室内温湿度环境的相变调温材料及建材、硅藻调湿环保壁材,改善室内电磁环境的防辐射建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具有调湿、净化、防霉功能的环境材料及硅藻涂装材料技术成果已形成新兴产业,在公装和家装等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营口盼盼、深圳广田、湘潭海泡石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90万元,技术收入3000万元以上。

2017年09月21日

环保陶瓷研发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唐婕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382
能源环保
唐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级高工2人、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历研究人员3人,具有硕士学历研究人员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8余项。在建材行业窑炉用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已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窑炉烟气SCR脱硝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西新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8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包亦望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包亦望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383
新材料
包亦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获得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约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8项。发表SCI论文120篇,专著 3部。获专利授权60余项。主持制订国家标准 11项,行业与地方标准 5项,ISO标准 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脆性材料极端环境下力学性能评价、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能、建筑幕墙现场无损检测与寿命预测、力学试验仪器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系列材料力学性能评价原创性技术,如痕迹法被国际专家以发明人名字命名为“BWZ method”。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检测技术及检测机器人目前已在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检测机构应用,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等多项工程开展检测,钢化玻璃自爆风险、建筑玻璃坠落风险和中空玻璃结构失效检测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与上海众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上海玻机智能幕墙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建筑材料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研究——王玲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王玲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384
新材料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硕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20年,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10余部,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针对混凝土工程环境日趋复杂、各类破坏因素严重影响工程寿命的重大国际难题,与国际同步围绕高性能混凝土开展了大量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关键原材料及优化匹配技术、混凝土开裂、多因素破坏、恶劣条件下特种材料和施工技术等重点难题,对高性能混凝土从原材料到工程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制技术(工程碱-骨料反应破坏检测、中等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增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混凝土收缩开裂机理研究(基于材料的裂缝控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机理研究(弯拉、压和拉荷载与各种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下的耐久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新材料研究、绿色高性能高效减水剂和新型聚羧酸减水剂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研发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大型桥梁、核电工程、大型煤矿、机场、南水北调、高速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应用

2017年09月21日

建筑材料高效节能加工制造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团队——汪澜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汪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385
新材料
汪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中硅会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高工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等共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建材绿色制造技术、污染物治理技术、建材生产智能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水泥企业能源管控及信息化技术通过了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在生产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低温SCR催化剂在水泥企业进行了工程示范,实现了NOx显著减排。与清华大学、欧洲水泥研究院、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