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189个团队

2015年09月06日

多波段光电感知及应用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戴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戴宁,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半导体低维结构材料及其光电、生物学特性,铁电、铁磁功能薄膜,新型红外薄膜材料与器件,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材料和结构等。已在PRL, PRB, AP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600多次。   团队拥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近3年来,承担与产业化相关的省部委以上项目4项,其中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2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和储备项目各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1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1项,市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团队在紫外探测、红外探测器件以及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二级和三级制冷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已经批量生产,日盲紫外探测相机以及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已经成功制作出了样机。

2013年10月02日

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万立骏院士团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万立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2
新材料 其他
万立骏院士长期从事扫描隧道显微学、电化学和表面科学的交叉科学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化学会主任、环太平洋国际化学大会国家代表、SPM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等。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

2013年10月02日

先进功能膜分离技术——刘必前团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刘必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3
新材料
刘必前,研究员,江苏省2009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9年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自1982年以来先后从事高分子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高分子膜的制备技术、工艺和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有突出成就。本团队有从事功能分离膜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后1人。在SCI刊物以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84篇。申请专利136项。在新溶剂再生纤维素、改性聚烯烃微孔滤膜,先进储能新材料等方面有突破性研究进展。

2013年10月02日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无人直升机研发团队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韩建达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4
装备制造
韩建达,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机器人学研究室主任。齐俊桐,项目负责人,研究员、博导,机器人学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成果获201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0人。在无人直升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博翔W40、W100无人直升机系统已在精准农药喷洒示范应用、皖电东送、芦山地震搜救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2013年10月02日

等离子体及纳米技术开发及应用——王祥科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祥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祥科,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主任,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研究生导师”、日本静冈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聘教授、苏州大学讲座教授,国际学术刊物《The op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toxicology journal》、《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安徽省科技厅等课题和科技奖等奖项及项目评审专家。    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多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博士后基金项目多项。已发表SCI论文14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其中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获2010年度安徽省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及2012年度安徽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等多个奖项。

2013年10月12日

先进高效热管理技术——唐大伟团队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唐大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2522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唐大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大项目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曾任国际会议ICECA2001、ASME-MNHT08、ATPC2010、APTC-Renewable Energy2011的分会主席、秘书长、日本传热学会年会的分会主席、日本热物性学会年会的分会主席和组委会成员,是《Int. J. Heat Mass Transfer》、《ASME J. Heat Transfer》等十多个国际权威杂志的审稿人,是中国计量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内燃机学会特种发动机分会委员。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四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约4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31项;在学术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66篇;申请专利60余项,授权30余项。在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沸腾空化耦合效应的微通道传热、高强度传热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经成功利用高强度传热新技术研制成功高效碟式太阳能集热器,微槽群复合相变传热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热电厂烟气余热利用、大功率LED散热等工程中成功应用。

2013年10月12日

盐碱土壤改良剂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苗陆一
职称:
团队编号:02621
现代农业
团队承担实施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甘肃张掖)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

2013年10月12日

土壤改良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彭成山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2661
现代农业
课题组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近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获专利授权5。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黄河三角洲暗管改碱工程技术试验与研究》成果已在东营市孤东十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东营市河口区新户土地开发项目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2013年10月18日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团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胡士奇
职称:其他类正高级
团队编号:03181
新材料
周光远,国家863计划高分子领域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以树脂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为基础树脂,另一方面以高性能聚芳醚酮[此处有错误]树脂(PEK-C)为基础树脂,通过研发基体树脂化学改性技术、聚合物发泡专用料制备技术和发泡调控关键技术,开发系列低成本高性能聚合物发泡材料和特殊需求的高端发泡材料,掌握高性能发泡材料制备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并获得知识产权,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对高性能复合材料芯材及高性能发泡材料的需求。。与常州天晟、江苏煦和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4年02月21日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纳米材料改性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蔡冬清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4761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现代农业
该团队是由吴正岩研究员带领,拥有2名高级、1名中级职称人员以及多名研究生。

2014年06月17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状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5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目前由吴状春教授负责,有在读博士一人,硕士六人,本科生三人。吴状春教授自95年以来,一直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长期从事纳米材料与锂离子电池方向的研究,具备全面的电化学理论基础。近年来发表SCI多篇,他引超1400次。拥有美国获批发明专利 4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项。

2014年11月05日

移动互联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刘军发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5771
电子信息 现代农业
本团队多年来一直在移动定位和普适计算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从2004年开始,课题组在基于WiFi的移动定位方面开始产出学术论文、专利等研究成果,成为国内较早进入WiFi定位领域的研究团队。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支持无线标准的智能低功耗跟踪定位装置与系统研发”支持下,对室内WiFi定位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开发。在无线信号采集与处理、定位与跟踪算法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领域知识与技术方案,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的高素质研发队伍。同时,团队成员一直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搭建了自己的机器学习方法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块,并对Deep Learning、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等新型学习方法跟踪研究。团队在2004年国际ACM KDD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在2007年国际数据挖掘大赛ICDM Contest(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在2009年数据挖掘大赛ICDM Contest中获得单项第一名。已与高德软件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可以使用其定位平台的无线数据资源,用于测试和提高本项目提出的定位方法。同时系统已在万达广场、华润欢乐颂购物中心等场景中得到验证。近年来团队发表定位方面的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10余篇,同时申请了相关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授权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