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新材料技术——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旭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50
装备制造
苏旭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材料表面处理热浸镀锌领域、材料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现代热浸镀锌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果已在株冶、上海宝钢等企业得到应用。与江苏国强、攀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新能源材料、器件与装备——丁建宁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建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48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丁建宁,男,1966年出生,江苏丹徒人。2001年于清华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微纳器件及系统设计与制造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装备、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负责人,江苏省2011光伏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摩擦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机械学科会评特邀评委,是《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摩擦学学报》和《friction》等学术刊物 编委。曾为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现为常州大学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常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本团队现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承担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18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开发了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与江苏中能和洛阳中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制出专门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多腔室的、机械手自动传递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设备。

2013年10月01日

太阳能光热中高温技术与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陶国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46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8人、副教授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在太阳能光热中高温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采光场示范工程、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中得到应用。与常州龙腾太阳能热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福昌环保科技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5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高效节能焊接新技术创新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方臣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35
装备制造
方臣富,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焊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焊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博导/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11篇,获专利授权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软开关逆变CO2焊机、软开关逆变埋弧焊机、缆式焊丝气保焊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船舶高效节能电弧焊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已在船舶海洋钢结构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杭州凯尔达电焊机有限公司、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江苏科为焊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金陵船厂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技术与医药——农业食品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桂仲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32
现代农业
桂仲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6项。获教育部科技认证成果2项。在新型生物降血糖制剂的研制与开发、蚕蛹虫草高效培养技术和蚕蛹蛋白深加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型生物降血糖制剂的研制与开发和蚕蛹虫草高效培养技术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并应用。与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安弘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水下机器人创新研发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志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26
装备制造
王志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中乌国际合作项目、“九.五”国防预研项目、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等9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均通过专家鉴定;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专题项目1项、主持国防基础研究项、江苏省国际合作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共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撰写一级国防科技报告2部,二级国防科技报告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优秀硕士论文3篇,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船用设备研究所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卢道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24
装备制造
负责人卢道华:江苏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电工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电工学会机电一体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船舶工程学会轮机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航空学会动力装置委员会副主任,现担任江科大船舶综合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浙江船舶研究院院长,2004年被列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8人、硕士4人,出国学访归国人员7人。近10年,在机电工程技术领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合作各类科研任务50余项,包括10多项军工重要项目,如主持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04重大专项分项目2项、总装备部探索重点项目1项、海军装备部十一五基金项目1项、船舶行业国防预研基金项目4项、军工企业重点合作项目5项等;同时承担参与包括国家863项目、军工合同项目等多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校教改奖6项,获国家发明等专利26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00余篇。与镇江船舶辅机厂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开展科研项目的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系统创新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俞孟蕻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18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E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12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船舶综合控制、关键装备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70多艘大型挖泥船及其它特种工程船得到应用。与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余世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10
现代农业
学科带头人为余世袁教授。学科现有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55人,1997年、2002年和2006年被先后授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学科先后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研究,许多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其中两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学科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荒川化学有限公司研究所等10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有120多人次去国外进修、合作科研;150多人次的外国专家来访讲学、合作科研。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药学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蔡宝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01
生物技术与医药
蔡宝昌,江苏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百、千、万”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平台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1人,其中博导24人,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药资源、炮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江苏康缘药业、江苏南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和“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四个省级研究中心。

2013年10月01日

畜牧学团队——王金玉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金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93
现代农业
王金玉教授,国家肉鸡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全国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江苏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学科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16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X X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项。发表SCI论文104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分子标记与动物育种,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胚胎生物工程与繁殖和动物发育与遗传工程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标志性成果。,京海黄鸡”国家级新品种成果已在华东、华中等地区推广应用产生705亿元经济效益。在研科研总经费达6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炼制化学品创新团队——徐虹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虹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2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在生物炼制相关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明了高效、低耗、绿色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的新方法,建立了7个相关产品生产线;建成了年产百吨聚谷氨酸和聚赖氨酸生产线各一条,生产水平达国内外领先;建立了先进的丁二酸、乳酸生物炼制技术,和中石化正合作建设年产千吨的丁二酸生产线,与丰原生化集团合作建成年产百吨D-乳酸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团队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各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