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船用设备研究所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卢道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24
装备制造
负责人卢道华:江苏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机械工程、船舶工程、电工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电工学会机电一体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船舶工程学会轮机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航空学会动力装置委员会副主任,现担任江科大船舶综合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浙江船舶研究院院长,2004年被列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8人、硕士4人,出国学访归国人员7人。近10年,在机电工程技术领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合作各类科研任务50余项,包括10多项军工重要项目,如主持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04重大专项分项目2项、总装备部探索重点项目1项、海军装备部十一五基金项目1项、船舶行业国防预研基金项目4项、军工企业重点合作项目5项等;同时承担参与包括国家863项目、军工合同项目等多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校教改奖6项,获国家发明等专利26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00余篇。与镇江船舶辅机厂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开展科研项目的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21年08月19日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狄留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江苏省“青蓝工程”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科技创新团队与“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基础上,依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双一流”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剂学重点学科等优势学科平台,于2011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的省级中药制剂研究平台。2012年被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确立为南京市开放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0m2。中心拥有骨干成员1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主任为狄留庆教授。 中心与南通精华药业、扬子江药业、雷允上药业、神威药业、以领药业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重点围绕中药制剂过程传质与控制(经典名方、医院制剂、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挥发油高效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等)和高效创新中药制剂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多元释药系统、磷脂复合物/微乳/包合物、固体分散/微纳米化)开展研究,产品或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比较优势。近年来主持新药开发10项,并已研制中药新药6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2014年06月27日

现代木结构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92
新材料
刘伟庆,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包含刘伟庆教授在内的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共10项。发表E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木结构方面立项主编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标准1项。在木结构防灾减灾、连接节点、增强加固、加工工艺、耐久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 南京佛手湖19#地块木结构、苏州香山工坊“香山里”展示中心、南京紫东国际创意产业园绿幕大门、苏州欢乐胥江景观桥、南京森林摩尔树形木结构、北京通州森林公园会所、苏州香山工坊1-4号楼加顶、姜堰市白米镇野沐村村部办公楼、常州大陆饭店修缮、常州清凉寺藏经阁、扬州低碳生态小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香山工坊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刘秀梵院士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秀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2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刘秀梵,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8项。发表SCI论文近100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成果已在家禽疫病预防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与梅里亚、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扬州优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5年07月12日

创新中药效应研究——陆茵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陆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602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陆茵 女,教授,博导。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主任。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管局中药药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教育部中药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培养对象。省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省中药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新药研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年来连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为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分课题负责,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个。与国内一些制药企业如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陵药业集团、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等均有良好的项目合作开发关系。与广州昊健丹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伸筋接骨胶囊新药临床批件2011年转让给江苏济川药业,获转让经费一千多万;与苏中制药集团合作研发的克乳痛胶囊2014年获得了新药证书。作为药理学负责人参加了国家财政部重大科技专项“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 卞慧敏 女 教授,博导,学科心脑血管药理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执业药师工作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保健食品评审专家、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保健食品评审专家。 郑仕中 男 教授、博导,药学一级学科药理学带头人,消化药理学科带头人。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药理学教研室室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双语精品课程“临床药理学”主持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江苏省药学会医药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发育和细胞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上评议专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新药审评专家、教育部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国家中医药考试命审题专家、美国胃肠学会会员;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及“321”人才培养对象。2002年至2007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本团队于2013年获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称号,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3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作为药理毒理负责研制的新药获得10多个临床批件。获部省级以上奖励15项。主编人卫出版社《中药药理学》(2012陆茵)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人卫出版社专著《血管生成研究方法与技术》(2014陆茵)。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副主编(郑仕中)、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药理学实验》和《临床药物治疗学》副主编(郑仕中)。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多项。在中药抗肿瘤治疗、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近千万。

2013年10月02日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与应用——景为平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景为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21
电子信息
团队带头人,景为平,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南通大学)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兼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理事,曾入选江苏省“333”人才计划。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本团队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模数混合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塑封集成系统的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南通富士通推广应用,取得了1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本团队已与南通富士通、苏州国芯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多万元。

2015年07月10日

海洋工程先进材料——周廉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常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456
新材料
周廉,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现任南京工业大学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世界钛会执委会委员等职。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近2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专题项目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5项。在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成分设计及加工成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攀钢集团、沙钢集团、西部钛业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2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4年06月27日

复合材料结构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91
新材料
刘伟庆 博士、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结构、结构抗震与减振控制等方面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青年博士3人。近5年,承担了973子前期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与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发的复合材料道路垫板、窨井系统、板桩、防船撞系统等专利产品已实现产学研合作,与江苏博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发产品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形成产值上亿元。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4年06月17日

江苏师范大学新药、试剂盒研发团队

江苏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以研究开发新型抗肿瘤、抗菌药物或前体、中间体为目的,研究领域涉及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天然活性化合物全合成、组合化学和药物合成新技术新方法等,为新药研发提供新化合物库和初步药理活性筛选数据,同时研发系列新型试剂盒。 团队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及横向项目20余项,近三年发表SCI收录20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成功开发了单因子细胞检测试剂盒、DNA快速提取与纯化试剂盒、小分子单克隆抗体蛋白制备 、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等先进产品与技术,具备服务外包能力和经验。

2014年09月11日

新能源材料、器件与装备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建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690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丁建宁,男,1966年出生,江苏丹徒人。2001年于清华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微纳器件及系统设计与制造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装备、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负责人,江苏省2011光伏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摩擦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机械学科会评特邀评委,是《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摩擦学学报》和《friction》等学术刊物 编委。曾为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现为常州大学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常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本团队现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承担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18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开发了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与江苏中能和洛阳中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制出专门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多腔室的、机械手自动传递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设备。

2021年08月22日

多媒体智能感知技术——李晓飞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晓飞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79
电子信息
李晓飞,男,1964年,教授,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多媒体智能感知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视频联网、视频分析、深度学习、广域目标跟踪以及海量多媒体数据分布式处理等核心技术。负责承担和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江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开发成功智慧城市、智慧公安、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公安多网融合、服务机器人、公安巡防机器人等示范应用为代表的工程产业化项目。 2020年新立项课题23 项,合同经费2811 元,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发表论文48篇。依托中心建设的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市优秀新型研发机构,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江苏省研发型企业认定;通过南京市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复评;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体系认证。新引进和孵化企业12家,新增培育工业规上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1家,创业新港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

2019年09月10日

珍贵树种青钱柳的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方升佐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23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方升佐, “国家林业局杨树工程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杨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珍贵树种分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林学组成员。获政府特殊津贴,并获 “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所领衔的团队入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国家林业行业公益性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7项,制定技术标准(规程)5个,认定研究成果1项,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约60名。在青钱柳苗木繁殖技术和叶用林定向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已在南方贫困山区进行示范推广,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江西省益森实业有限公司、宜昌青钱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兴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南京绿加硒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