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21年09月30日

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关荣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关荣锋,教授(二级), 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负者人。从事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研究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863”重大项目6项,主持“863”项目子课题1项,承担企业技术攻关课题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现成果转化5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专利授权3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智能传感与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智能检测传感技术、光催化新材料相关成果已在企业获得应用。与科行环保、天楹环保能源、易达检测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6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旭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13
新材料
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团队先有6名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生导师2人。团队负责人为苏旭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1)材料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2)高性能有色金属;3)金属表面改性;4)光伏组件和器件材料。高强钢热镀锌板选择性氧化和润湿性研究/2015.01-20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万元。材料中周期层片结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2012.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万元 总体发展目标:以有重大应用背景的新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以材料表面基础理论和表面组织结构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研究,解决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对江苏省新材料和表面技术行业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学校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提供支撑。

2019年08月27日

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在能源环境催化中的应用-吴功德教授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吴功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161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吴功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张家港市领军人才,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高级访问学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士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并以主要科研骨干力量参与过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 Adv. Synth. Catal.,在内SCI论文5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VOCs气体和有机废水的净化治理、生物柴油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绿色氧化甘油、纳米碳纤维的改性成果已在化工合成和环境废气处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余万元。

2021年10月06日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徐桂中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依托盐城工学院省级重点研究平台,重点解决流态泥处置难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项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近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在废弃泥堆场快速生态脱水、废弃泥生态固化、废弃泥制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废弃泥生态固化及制桩技术已在淮河干流五河大桥接长工程、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机场互通工程及新沂区域供水工程定向钻穿越沭河工程等中得到应用。与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水利建设集团、江苏荣泰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10月05日

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余晓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余晓红,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厅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江苏省食品学会理事,盐城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盐城市海涂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件,其中转化7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该团队致力于沿海地区农产资源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以期为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工商业提供必要的空间,对促进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向集约型、高效益、现代化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小麦麸皮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同时制取功能性阿魏酸、低聚糖及膳食纤维,2件专利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得到应用。与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嘉士伯啤酒(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分子筛膜制备与应用技术——顾学红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学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83
新材料
顾学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6月在南京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学院、辛辛纳提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2月回国任教,2014年1-6月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高级访问。目前主要围绕能源和环境需求,开展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工作,并重点开展了分子筛膜的产业化技术研究。是2013-1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和南京市科技创业家培养对象。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十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申请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分子筛膜制备和成套装备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究成果孵化出江苏九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名称:九天高科,股票代码:832440),分子筛膜脱水技术成功应用于哈药集团、浙江海正药业等80多家企业溶剂生产和回收,推广工业装置100余套,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水下机器人创新研发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志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26
装备制造
王志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中乌国际合作项目、“九.五”国防预研项目、江苏省国际合作项目等9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均通过专家鉴定;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973专题项目1项、主持国防基础研究项、江苏省国际合作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共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撰写一级国防科技报告2部,二级国防科技报告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指导硕士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优秀硕士论文3篇,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17年01月05日

现代设计理论及技术——南京工程学院冯勇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冯勇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9130
装备制造
冯勇,199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江苏省高校现代产品设计技术与理论学科综合训练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第二负责人,江苏省高校机械工程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高校机械类重点专业、江苏省高校《机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核心成员。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外聘专家;2014年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核心指导导师;《系统仿真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杂志的论文评审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6篇,获专利授权12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工程装备技术与应用、精密传动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苏州创力、泰州利优、扬州华光双顺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与改造——宋少江团队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宋少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宋少江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活性产物的快速发现与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2个,4项专利实现转让,转让金额超过6000万元。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项,共计科技成果类奖项63项。获得新药证书3个,临床批件9个。与山东罗欣药业、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7年09月21日

流程工业节能环保装备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凌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94
能源环保
团队带头人凌祥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业绩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特聘教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6人。团队拥有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团队是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团队长期从事流程工业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的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2件。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团队与南钢、沙钢、扬子石化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高分子改性材料与应用——周健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周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64
新材料
周健,教授,硕导。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近五年来,团队主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1项,开展各类横向研究20余项,与企业共建江苏省塑料管道系统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近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第六届江苏省优秀专利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标准制定1项。 本团队在长期科研工作中,形成了鲜明的“以产学研合作、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研特色。尤其是在环保型新型阻燃塑料开发、高性能化改性塑料开发、车用水性涂料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其中代表性成果:“无卤阻燃聚乙烯新材料”被常州市登峰塑料有限公司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生产所得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同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环保型无卤阻燃聚丙烯新材料”被常州市改性塑料厂有限公司产业化生产,同年该研究成果获得了常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PVC-U给水管件专用料”,该项成果被江苏华生塑业有限公司产业化生产,累计实现产值达1亿5千多万元。“高抗冲PVC-M给水管件专用料”研究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同年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合作单位江苏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应用该成果后出产的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2013年10月01日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胡国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0
能源环保
胡国文,国家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盐城市特殊贡献津贴专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硕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企业博士创新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微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新能源汽车研究成果已在电动汽车汽油直流发电机48V/30A充电稳定控制器、电动汽车铅酸电池72V/30A充电器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铃高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玖宇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德澳汽车检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