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21年09月29日

醇醚酯绿色生产技术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新宝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25
新材料 其他
团负责人朱新宝,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江苏省醇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环氧树脂及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理事会第九届副理事长。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要科研项目,完成了2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主编教材1部,发表120余篇科技论文,获专利授权60余项(含1件国际专利)。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环氧化合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精细衍生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二元醇单醚及其酯系列、二元醇双醚高级溶剂系列、封端聚醚系列、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系列高级溶剂与活性单体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与江苏怡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晨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何仲贵团队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仲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8
生物技术与医药
何仲贵,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目前担任SCI杂志《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主编、国家药典委员会药用辅料与药包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固体药物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二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与国内多家医药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成果产业化,获新药证书8项(其中一类新药3项),临床批件6项(其中二类3项),获专利授权60余项,累计创建经济效益超百亿元。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80余篇,他引8540余次,其中SCI收录333 篇,H-index为40。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论文一等奖4项,相关工作获得国际同行们的认可。

2021年09月30日

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宫平团队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宫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宫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完成抗肿瘤和抗乙肝病毒2个1.1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均获得临床批件并已转让,合同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1亿元。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其中PCT专利6项。在小分子免疫调控药物领域取得新进展,其中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相关研究成果在J. Med. Chem.发表论文2篇,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在新型镇痛药物及抗耐药菌感染药物研发领域也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已得到多个具有成药性的小分子活性化合物。本团队已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恒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到款额达20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与改造——宋少江团队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宋少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宋少江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活性产物的快速发现与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2个,4项专利实现转让,转让金额超过6000万元。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项,共计科技成果类奖项63项。获得新药证书3个,临床批件9个。与山东罗欣药业、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30日

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关荣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关荣锋,教授(二级), 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负者人。从事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研究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863”重大项目6项,主持“863”项目子课题1项,承担企业技术攻关课题5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现成果转化5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专利授权3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智能传感与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智能检测传感技术、光催化新材料相关成果已在企业获得应用。与科行环保、天楹环保能源、易达检测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60余万元。

2021年10月03日

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卢倩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卢倩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2
装备制造
卢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智能装备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20余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共计8项,承担企业技术攻关课题1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转让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4篇,获专利授权2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智能装备、智能控制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智能车间柔性调度相关成果已在动车检修、新能源客车总装线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车电车、长虹涂装、悦达起亚、捷航装备制造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60余万元。

2021年10月04日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春富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团队在智能驱鸟、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智能电源变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驱鸟成果已在腾冲机场、靖边机场等列装应用;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成果已在江苏爵格、青岛啤酒(徐州)、厦门烟厂等实际工程中应用;团队与清华志诚、江苏金风、江苏中车、南京晨光、江苏长虹、江苏怡通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余万元。

2021年10月05日

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余晓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余晓红,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厅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江苏省食品学会理事,盐城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盐城市海涂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件,其中转化7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该团队致力于沿海地区农产资源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以期为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工商业提供必要的空间,对促进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向集约型、高效益、现代化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小麦麸皮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同时制取功能性阿魏酸、低聚糖及膳食纤维,2件专利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得到应用。与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嘉士伯啤酒(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21年10月06日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徐桂中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依托盐城工学院省级重点研究平台,重点解决流态泥处置难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项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近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在废弃泥堆场快速生态脱水、废弃泥生态固化、废弃泥制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废弃泥生态固化及制桩技术已在淮河干流五河大桥接长工程、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机场互通工程及新沂区域供水工程定向钻穿越沭河工程等中得到应用。与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水利建设集团、江苏荣泰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10月18日

船舶安全环保技术研究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卜诗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10095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承担国家基金、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石化、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环保厅、常州市、扬子石化等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鉴定3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发明专利50余项,在《 机械工程学报 》、《 化工学报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太阳能学报 》、《 Desalination 》、《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Powder Technology 》、《 节能技术 》、《 化学工程 》、《 动力工程 》、《 热能动力工程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021年10月20日

燃料电池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欧阳春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096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欧阳春,江苏科学大学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 目前团队骨干成员5人,其中副教授2人,博士4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 自然科学基金3项, 发表论文20篇,与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10月20日

生物制药装备优化及控制团队

金陵科技学院

团队带头人:王逸之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10097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逸之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在制药设备的预测性优化建模及控制方面获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其中单水合斯诺普利粉雾剂冻干过程控制成果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