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866个团队

2023年07月25日

航空航天液压泵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352
装备制造
张斌,现就职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及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华勇院士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兼任阜新浙大智能液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英中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常务理事。2009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5-2016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项目二十多项,曾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阜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年到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访问合作,作为研究人员进入Sauer-Danfoss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 /EI 3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授权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7项。 团队提出了缸体浮动复合支撑新结构和主轴系高速动平衡新方法,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显著提高我国航天泵转速极限;解决了我国高端轴向泵存在的转速低、脉动大和可靠性差等难题,打破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与产品禁运;应用配套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了国防、航空航天重大工程,引领我国航空航天液压技术高速发展。

2023年07月20日

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戚湧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戚湧
职称:
团队编号:10249
电子信息
团队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光学院、自动化学院、机械学院等跨学科教师和华盛顿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与应用实验室联合组成,核心成员6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专职科研人员20余人,以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组网通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与车联网安全、交通主动管控与数字孪生等为研究方向,获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经费超过8000万元,授权美国、韩国等国和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获批软著30余项,制订技术标准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0余项。 团队负责人戚湧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体专家组专家,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智能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2023年荣获中国专利奖、江苏省专利奖和江苏省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团队2016年入选江苏省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2019年入选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2022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协同育人示范其基地(全国唯一)、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2023年以智慧交通和车联网为应用场景,获批江苏省国产基础软硬件与网络安全信创实验室。

2023年07月25日

电生理检测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树明
职称:
团队编号:10357
装备制造
叶树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等。带领团队开展高精尖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包括大动态高精度生理信号采样技术、多种生理信号机器识别算法、生理信号大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技术等,致力于研发多参数睡眠监测仪、新型肺功能检测仪、心电血压二合一监测仪、血氧仪和生理信号统一分析传输平台软件等系列产品。 团队在电生理检测仪器、高精度荧光检测仪器、深海原位传感器、高可靠性数字检测与控制系统等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拥有重大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累计承担了“天宫一号”型号任务医疗仪器1项、“天宫空间站”型号任务医疗仪器4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863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课题2项、省部和企业横向项目多项。

2023年07月13日

环保工程技术——有机废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团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大伟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155
能源环保
李大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废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发工作。2019年至今,在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恒瑞医药、豪森医药、中国核工业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近五十余项相关环保产业研应用工作,总项目金额逾亿元。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2项。发表相关SCI论文22篇,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VOCs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自2011年建立中国首套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机废气工程装置以来,在江苏、浙江等8省份40余家企业建设90余套有机废气树脂吸附处理示范工程,服务了正大天晴药业、恒瑞医药、齐鲁制药等多家医药龙头企业,累计每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约1.7万吨(回收的溶剂价值约为4200万元),为我国VOCs减排提供了重要的工程技术与示范。

2023年07月22日

高效直驱装备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云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7
装备制造
叶云岳,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委主任,国家磁浮交通技术工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大电机节能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学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五”863高速磁浮交通技术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上海磁浮列车的工程项目);工业应用直线驱动国际会议主席(Chairperso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ear Driv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国际磁浮会议分会主席、国际电机及控制会议顾问主席等。 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直线电机冲压机,比传统冲压机在同时间内冲压的钮扣量增加1倍,但用电仅为原来1/4;研制了首条国产化高速直驱邮包分拣机,成果在全国得到高效应用,产生了几十亿元经济效益;采用外转子电机与盘式电机相结合的办法,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复合式“三维永磁电机”,并大胆改进传统抽油机系统,研制电机直接驱动抽油杆抽油机,在大庆油田等20多个油田近千口油井应用,系统节电达60%以上;完成了国内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同步直线电机磁浮试验线和直线电机地铁试验线,发明了快速直驱立体车库,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2015年完成了国内外首台630吨弧形直驱机器人压力机,节电50%。2020―2021年获“智能直驱跨坐式空中巴士”, “直驱大巴立体车库”,“盘式磁浮直驱动力装置”等专利授权。

2023年07月13日

环境空气质量模型预测及溯源分析——胡建林团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建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59
能源环保
胡建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组部第十二批国家重点人才(青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科研总经费达3500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188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1项。在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解析,大气污染反演与预报的AI算法,以及低成本传感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基于源导向CMAQ空气质量模式已在上海进博会、江苏省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一体化平台、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一体化平台上得到成功应用,与上海市环科院、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环保集团等政府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

2023年07月14日

噪声和振动检测与控制——陈延峰教授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延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85
电子信息 新材料
陈延峰教授团队具备一流的研发实力,团队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海外高层次人才带队,创建公司总人数39人,其中科技研发人员27人,占员工总数的70%,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8人。 2017年12月,陈延峰教授团队与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专业做噪声、振动检测及控制,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的声学、振动及检测领域的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院连续2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优秀品牌企业,是中国声学学会、江苏省声学学会会员单位、栖霞区突出贡献单位、栖霞区先进集体、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质量诚信AAA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殊荣,并建有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卢明辉教授荣获2021年度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研究院运营的“两江科技评论”公众号是近2年度十佳学术机构公众号。 2020年12月,团队融资后,与投资方山西华秦共同成立了南京华秦光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秦光声),华秦光声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45001质量管理三体系认证,在减振降噪、无损检测、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技术成果已输出至华为、比亚迪、苏美达、国家电网、中车、中船、商飞、重汽、盘江集团、中科院半导体所、江森自控、美的等国内知名企业及院所。

2023年07月14日

生物技术与医药——申延琴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申延琴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申延琴,江南大学医学免疫学教授,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者,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第十批A类资助对象,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申延琴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免疫学,神经病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和老年病学的研究。2022年,申延琴教授凭借2018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即时IF=19.227)上的“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MPTP-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mice: Gut microbiota, glial reaction and TLR4/TNF-α signaling pathway”科研成果,获得BBI年度影响力奖。是江南大学首位,也是中国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作者。 本团队主要进行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包括小鼠帕金森病、斑马鱼和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与修复机制的研究。本团队包含2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有海外背景3人,海外博士学位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1名。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发表SCI文章50余篇(其中两篇高被引论文),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与技术团队

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安全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1
新材料
安全福,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7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分离膜,共发表SCI论文200篇,他引总数5000余次,个人H-index指数达54,授权专利42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2015)。担任Advanced Membranes、The Innovation Materials、《水处理技术》和《膜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团队开发了膜法-催化耦合处理烟道气、膜法-生化耦合处理费托合成废水、膜法-生物发酵耦合生产无水乙醇等新型工艺,与企业合作进行规模化生成,解决环境、资源和能源领域的相关难题,通过膜分离技术捕集和转化CO2,回收高附加值有机溶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废水/废气处理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北京碧水源、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7月20日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热化学重点实验室——张静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0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张静,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团队的研究特色是工业减污降碳及太阳能综合利用,借助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工业制造及配套能力,推进相关技术工艺产品化应用。已建设了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现有教授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副教授 1人、讲师10人;在读博士生6名,硕士生25名。近五年,团队承担国家级基金 11项,省基金1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企业横向项目10项等,项目经费近2100万元;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专利奖1项;发表论文80余篇,ESI 高被引8篇;引育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选送青年教师2人到企业做博士后、研究生10人次赴国外知名课题组和行业领军企业交流和联合培养。

2023年07月22日

动态血压监护仪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树明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292
装备制造
叶树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等。带领团队开展高精尖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包括大动态高精度生理信号采样技术、多种生理信号机器识别算法、生理信号大数据存储和网络传输技术等,致力于研发多参数睡眠监测仪、新型肺功能检测仪、心电血压二合一监测仪、血氧仪和生理信号统一分析传输平台软件等系列产品。 团队在电生理检测仪器、高精度荧光检测仪器、深海原位传感器、高可靠性数字检测与控制系统等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拥有重大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经验。累计承担了“天宫一号”型号任务医疗仪器1项、“天宫空间站”型号任务医疗仪器4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863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课题2项、省部和企业横向项目多项。

2023年07月20日

亚磺酸盐脱氧还原技术——易文斌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易文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易文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实验室主任。近年来致力于面向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含氟、含磷功能材料的原理、设计及应用研究。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CCS Chemistry 等国际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 30 篇;出版专著 4 部(含章节);获授权专利 20 项,已转化 9 项,转化合同金额 2260 万元;7家单位利用相关专利技术实现了技术突破,产生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达4.27亿元,新增利润6652万元。以第一身份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2023);江苏省“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2023),江苏省“333”第二层次(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