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866个团队

2023年07月22日

碳化硅功率集成芯片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盛况
职称:
团队编号:10293
装备制造
盛况,“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姑苏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863主题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特聘教授、电力电子应用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团队承担了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领域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合作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主题项目及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器件理论、芯片研制、器件封测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最早报道了碳化硅(SiC)功率集成芯片、在国内较早自主研制出了系列SiC芯片和模块(600V~6000V/最高300A,SBD、JBS、MPS、JFET、MOSFET)、提出沟槽型超级结SiC肖特基二极管设计方法并报道了1300V(不包括衬底0.36 mΩ?cm2,品质因子FOM达国际前列)SiC超级结二极管、提出新型垂直型氮化镓晶体管结构并报道了FOM处国际前列的芯片、基于新型单驱动方法的10kV/200A碳化硅MOSFET多芯片串-并联模块、首款10kVA基于全碳化硅器件的高压电力电子变压器、合作开发了高压大容量硅基IGBT芯片等。团队也和国内外著名企业开展合作推进成果的产业化,合作企业包括国家电网、中车、中电集团、华为、华润微电子、台达、德国英飞凌、美国福特等公司,实现了碳化硅和硅基电力电子芯片的产业化。相关的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28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

2023年07月22日

智慧城市与云计算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尹建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4
电子信息
尹建伟,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 担任科技部2035现代服务业战略研究组成员、“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在TC、TSE、TKDE等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或参编《Crossover Service Convergence》等专著5本,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担任ISO TC215/ISO TC312委员会委员。与北控集团、湖州科发集团、中望软件等成立联合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应用在淘宝、中国电信、中国航天、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网易、新华三、信雅达等50余家大型单位。拥有国际发明专利3件、国家发明专利120余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均排名第一或第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2021中国专利展金奖(排名第一)、2022日内瓦国际专利展金奖(排名第一)。

2023年07月22日

无源爆炸物毒品探测仪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骆季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5
装备制造
骆季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际上MEMS的活跃人物之一,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力。原创地提出和开发了基于表面声波的微流体器件:微泵、微混合器、传感器等,可实现从几百微升到皮升数量级液体操作,并基于此进一步实现了集成传感器和微流控制器的Lab-on-a-chip系统,在诊断和监控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共计发表论文282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10篇,其中特邀报告/keynotesspeaker 35次。H-index46,引用7647次。作为共主席主持领域顶级会议SMAC、MME、IDW、NanoSmat、NanoMan、IWanDLC、IEEE NEMS、ThinFilms等。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74项,授权46项。建立了痕量化学分析检测领域完整的研发平台,利用碳纳米材料的光电离效应所研发的电离源,解决了安检领域迁移谱爆炸物检测仪中需要用到放射源的难题,属国际首创。还开发了痕量标准气体配置系统、全功能危险品检测仪、空气检测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其研发的现场痕量检测设备成功应用于缉毒领域,多次协助各地警方破获制毒携毒案件,推广后有望成为缉毒工作的利器。多款爆炸物检测仪等安检设备成功通过了欧盟和中国民航认证,均为国内首家和唯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0%,体现了公司研发和技术实力,其在安检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2023年07月22日

数字多媒体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耀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6
电子信息
陈耀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 作为团队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重大国际横向项目等,发表SCI/EI论文11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2023年07月22日

高效直驱装备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云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7
装备制造
叶云岳,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委主任,国家磁浮交通技术工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大电机节能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学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五”863高速磁浮交通技术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上海磁浮列车的工程项目);工业应用直线驱动国际会议主席(Chairperso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ear Driv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国际磁浮会议分会主席、国际电机及控制会议顾问主席等。 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直线电机冲压机,比传统冲压机在同时间内冲压的钮扣量增加1倍,但用电仅为原来1/4;研制了首条国产化高速直驱邮包分拣机,成果在全国得到高效应用,产生了几十亿元经济效益;采用外转子电机与盘式电机相结合的办法,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复合式“三维永磁电机”,并大胆改进传统抽油机系统,研制电机直接驱动抽油杆抽油机,在大庆油田等20多个油田近千口油井应用,系统节电达60%以上;完成了国内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同步直线电机磁浮试验线和直线电机地铁试验线,发明了快速直驱立体车库,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2015年完成了国内外首台630吨弧形直驱机器人压力机,节电50%。2020―2021年获“智能直驱跨坐式空中巴士”, “直驱大巴立体车库”,“盘式磁浮直驱动力装置”等专利授权。

2023年07月22日

环境光学技术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姚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99
装备制造
姚军,浙江大学光电研究员,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获多项省部级奖,获多项发明专利。主要研究及成果转化方向为:精密光度色度检测技术及仪器、光谱分析(从红外到X射线)检测技术及仪器、环境(水、烟、尘、气)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显示及光源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等。在光电机一体化、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光电传感技术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优秀创新成果。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由光学、电子、机械等领域的紧缺人才组成。团队申请219项专利,获得119项专利授权,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期间孵化多家企业,承担多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并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质,产品销售额逾10亿元。

2023年07月22日

宽禁带半导体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丽萍
职称:
团队编号:10300
其他
朱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纳米结构材料及气敏传感器件、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的研究,特别是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应用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群项目子课题及973项目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若干项。已在Nano Energy、Small、J.Mater.Chem.A、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150篇,在影响因子3.0以上发表论文30多篇,SCI他引900次。 团队依托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研究院已建的电力电子器件研究中心等平台,长期以来在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团队以在国际上具有引领优势的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新材料与新技术研发为核心,有潜力建立先进的氧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发光显示与传感应用创新平台、器件研发制备平台,着力于突破氧化锌高效紫外高效发光材料国际前沿技术、无铟低成本透明先进显示器件研制、保障国家电网安全的气敏传感应用等瓶颈,推动光电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

2023年07月22日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I3CCU团队

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贺磊
职称:
团队编号:10305
能源环保
刘贺磊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选入者。目前已在AIChE J., Chem. Eng. Sci., Ind. Eng. Chem. Res., Chem. Eng. J等知名化工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 7篇曾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3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论文引用2645余次,H-index为28,撰写英文专著1部。目前担任中国化工学会模拟及仿真专委会委员;担任Catalysts、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Cell旗下The Innovation、Carbon Neutrality等多个多个期刊编委及青年编委,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等期刊客座编辑。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 (NSERC)、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工信部智能工厂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加拿大以及中国多项基金以及企业项目。 本团队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Paitoon Tontiwachwuthikul教授和Malcolm Wilson博士担任顾问,汇集了博导2人,教授1人、特别研究员1人,讲师2人的国际化研发队伍。团队主要成员拥有多年的CO2相关研究经历,并积极投身于CO2捕获新技术开发,获得部分领先的研究成果。团队在CO2捕获技术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已有丰富的研究积累,特别是在CO2捕获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包括吸收溶剂开发、CO2分离过程的耦合及强化、工艺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尤其是在在智能化CO2捕集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CO2捕集全流程中试装置,并实现应用。

2023年07月22日

成像光谱技术——唐义教授团队

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唐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07
装备制造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6人,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4位,青年工程师8位。科研方面作为负责人已完成国家、国防等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的科研总经费超5000万元。相关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SCI 26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承担国内首个“863”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探索课题,2010年完成国内第一套远紫外成像光谱仪原理样机,评审成绩为优秀。其后,团队以每年一类更高技术指标成像光谱仪的速度,不断累积成像光谱仪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能力。14年技术积累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链,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在光学设计、整机研制和软件系统方面均有原创性成果。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光谱产品,为全军多个兵种提供地面和机载高光谱设备和测试服务、为多所高校和研究所提供光谱成像技术服务和支持。此外,主持和参与完成了航天载荷实现多个首次,使北理工逐步成为光学载荷研制的“正规军”:我国首个太空光学天文望远镜(2021年6月发射),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转发;独立承担我国第一台空间碎片探测载荷,2021年9月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在空间作战中做出重要贡献,受到载人航天921表彰,后续XX期将承担18个正式载荷生产。

2023年07月22日

固废资源化与再生材料——辛宝平团队

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辛宝平
职称:
团队编号:10310
能源环保
辛宝平,工业废物/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湿法冶金分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冶金学会环境污染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危废处理处置技术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险废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Waste Management》《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1区)40篇,发明专利30余项。团队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硕士30人。在国际上首次创制了涉重危废、金属5分法、三维属性及精细化分级分类等系列概念并构建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体系;率先将膜生物反应器(MBR) 引入生物沥浸领域,解决了生物沥浸技术周期长、处理量小的行业难题;撰写了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首部专著;主持了全国涉重危废产废和处置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需求的首次调研;主持研发涉重危废行业首套100 m3级电镀污泥有价金属生物沥浸-循环富集成套设备和工艺;提出的固废高值资源化理论和研发的高值资源化技术工艺和成套装备已在若干领域完成中试并开展应用示范。

2023年07月22日

北理工专用处理器研究团队

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波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311
电子信息
周波,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模拟、射频、混合、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研制二十余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近6年,主持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多篇,发表EI论文2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出版教材1部。在低功耗多模式收发、电源管理、锁相环、滤波器、AD/DA、各型IP核、专用处理器芯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穿戴式生物医疗电子系统方面也有产品应用前景。与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浙江泰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6年科研总经费达400多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工业元宇宙团队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牛少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牛少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工业场景数字孪生、制造大数据分析、增强现实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得到应用,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